不同角加速度负荷下半规管感觉阈限与眼震响应

来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将模糊集多级评量方法及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半规管感觉阈限与眼震响应研究。结果显示:8种给定角加速度水平(0.5~9.0rad/s2)下,测得10名健康男性被试者的半规管感觉阈限与眼震阈均有反比例函数规律递减的潜时效应——τs=17.97α-0.9557,τn=3.10α-0.4594-1,两者所对应的瞬时角速度值有常数特征——ωs≈19rad/s,ωn≈3rad/s,且感觉阈与眼震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98,P<0.01)。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多级估量法,将半规管感觉阈限理解为“无”感觉类别过渡到“有”感觉类别可能性分布的临界点,该点表征在特定时刻上,感觉部分属于“无”,部分属于“有”,相应于似可觉又非可觉的模糊经验特征,较满意地解决了半规管感觉的测量问题,为前庭性飞行错觉及空间定向障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对8名男性被试者在+1Gz条件下做L-1、M-1及改良M-1三种抗G收紧动作时呼吸反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荷服未充压时L-1、M-1及改良M-1三种抗G收紧动作的吸气流速峰值分别为315.9±37.3L/min、323.7±61.1L/min及310.9±36.3L/min,抗荷服充压时三者则分别为280.9±44.5L/min、282.0±53.7L/min及315.5±48.4L/m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曲线模型,研究比较了52名患有神经衰弱的飞行人员和49名健康飞行人员之间的人格结构,探讨飞行人员神经衰弱患者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结构特点及其核心人格结构的组成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曲线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飞行人员神经衰弱患者的核心人格结构,使单因素分析中较为弥散的一般人格结构有了核心的内容,有助于临床对疾病进行评估、预测和治
为了观察急性缺氧对人体血液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影响,对16名健康飞行员进行了急性中度低压缺氧实验。血管内皮细胞由兔抗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证实。结果显示,急性缺氧后血液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5.21±1.86个/0.9μl)增加十分明显,与缺氧前(1.96±0.88个/0.9μ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氧后2h(2.63±0.99个/0.9μl)仍未恢复到缺氧前水平(P<0.
期刊
实验比较观察了茶多酚(TP)和人参茎叶皂甙(GS)在离体和整体实验条件下,对鼠脑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TP(0.3~8.1mg/L)与GS(0.03~0.81g/L)可剂量相关性地抑制硫酸亚铁—半胱氨酸体系引起的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只有TP保护线粒体ATP酶活性,GS反而明显抑制该酶活性。在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1h)和再灌流(30min)损伤
研究飞行中不同程度通气过度的生理反应,试验采用呼吸强度定量控制技术模拟空中的呼吸强度。被试者为26名健康男性青年,按正交设计分为9组,试验中控制呼吸频率(f)20、30、40次/min,潮气量(TV)0.5、0.8、1.2L,记录脑电图、脑血流图、心电图、血压、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结果表明:各组PETCO2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呈显著的指数式下降(P<0.01),PETCO2下降程度和CO
研究脑血循环对下体负压(LBNP)的不同反应及其机制对飞行员或航天员的选拔和医学鉴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用直接测量颈内动脉血流量和血压的方法观察8只麻醉家犬对LBNP的反应特点,并探讨个体差异的机制。结果发现,LBNP引起颈内动脉阻力增高、血压和血流量下降,而后者个体反应差异很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速降型、后降型和平稳型。其原因可能与机体在LBNP状态下脑血流自主调节能力强弱有关。
应用动态盒式脑电图(AEEG)监测飞行员44例,包括临床诊断癫痫11例、发作性睡病2例及健康飞行员31例(观察睡眠17例,飞行监测14例)。对11例癫痫患者同时作普通脑电图(EEG)和颅脑CT对照。结果表明,AEEG对临床诊断和医学鉴定均优于EEG。
对8名男性被试者在前倾30°、直立位及后仰30°三种体位做L-1动作时呼吸反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前倾30°、直立位及后仰30°三种体位做L-1动作时的吸气流速峰值分别为329.1±40.32L/min、350.8±29.59L/min及343.7±42.35L/min,呼气流速峰值分别为295.6±31.54L/min、311.6±20.12L/min及309.0±19.38L/min
旨在研究视觉显示终端(VDT)不同分区呈现的信息对视觉-手动作业效果的影响。以反应时为测试指标,以Sternberg记忆扫描任务为刺激模式,对11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VDT屏幕不同分区,视觉与手动作业效果优劣呈中央、右、左、上、下的顺序,与人眼运动特性及习惯相符。此结果对制(修)订VDT的信息显示格式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