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和抗击H7N9禽流感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7N9禽流感已导致更多的人染病和死亡。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正在密切关注和探索H7N9禽流感病毒的来源、毒力的大小、感染途径,中国各地也做好了防治H7N9禽流感的准备。尽管今天人类对H7N9禽流感认识还不充分,但不断公布的研究和防治禽流感的结果正在揭开H7N9禽流感的神秘面纱。
  流感还是禽流感?
  对于H7N9禽流感,一些专业人员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当称为甲型H7N9流感,而非禽流感。原因在于,流感是人畜共患病,而且现在H7N9禽流感病毒早就不是只感染禽类,而是感染到了人并造成人的死亡。
  流感病毒的宿主很广泛,从禽类(家禽、候鸟等)、哺乳动物(蝙蝠、马、猫、狗、老虎等)到人类,都可以染上流感病毒,一些动物也可以成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如果子狸、猪等。例如,2009年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原体H1N1病毒既可以感染猪和禽类,也可以感染人。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人、禽类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说明这种病毒不只是感染人,也感染禽类,说不定以后也会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如猪、马等。所以,应该把H7N9禽流感改称为甲型H7N9流感,或简称H7N9流感。
  将H7N9禽流感改称为甲型H7N9流感也来源于过去人们抗御流感的经验和教训。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时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这一指称造成了当地
  人对猪肉消费的减少,而且世界各国都禁止输入墨西哥的猪肉,对该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后来的研究发现,人感染猪流感并非是从猪直接感染人,而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研究人员在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中找到了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这种流感称为甲型H1N1流感。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畜、禽流感病毒相互交流产生的致病性更强、致病范围更广的新型流感。当时的甲型H1N1流感导致全球约18000人死亡。
  基于这些原因,一些专业人员认为,把今天的H7N9禽流感改为甲型H7N9流感更科学,也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认为,现在还未发现H7N9禽流感在人际间传播,所以H7N9禽流感还只是一个禽类疾病。
  流感病毒的组合之谜
  H7N9病毒谁都没见过,研究人员对其致病力、传染性目前还不能准确判断,但是知道它是一种流感病毒之间的重配病毒。病毒外壳是H7N9,内部6个基因片段来源于另一种流感病毒H9N2,这是一个由两到三种禽流感病毒重组而产生的新型病毒。流感病毒的重组和重配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就像搭积木一样可以一节一节地随机组合。以前的研究发现,H9N2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并致人发病。
  流感病毒是核糖核酸(RNA)病毒。病毒内部的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组成,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每型又可区分为不同亚型。其中甲型既可感染人、禽类,也可感染其他哺乳动物。甲型流感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 毫微米,病毒表面覆盖有两种不同的纤突,具有抗原特性。一种是红细胞凝集素(HA),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A),现在已发现甲型流感病毒有17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都可从野生水禽中分离到。野生水禽是各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最终来源。
  不同亚型病毒之间的基因可以“杂交”,因而会生成无数甲型流感病毒,并造成人和/或动物患病。例如,H1N1、H2N2、H3N2亚型主要感染人类,也都引起过流感大流行,其他亚型的病毒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猪、马以及一些水生哺乳动物,如海豹。
  甲型流感病毒的组合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它们的抗原性与毒力无关,在抗原特性相同的病毒中有毒力强的毒株,也有毒力弱的毒株,它们对人和动物既可以造成无症状感染,也可造成100%死亡。当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发生较大的变异时,与前一次流行株完全不同的是抗原的质变,称为抗原株变,此时可产生新的亚型,即新病毒,如此次的H7N9型。人们对新的亚型病毒缺乏抗体,因此常可引起流感的大流行。
  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流行程度是不一样的。甲型病毒变异较快,每2~3年可发生一次,能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乙型病毒变异较慢,常引起流感局部流行,不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丙型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
  般侵袭婴幼儿,不太容易引起流感流行。即便是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所引起的流感后果也不一样,如H1N1亚型就比H2N2亚型造成的后果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世界大流行,患病人数多,病情严重,可造成患者大量死亡。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2000万~4000万人死亡就是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
  H7N9病毒的来源和毒力
  对于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研究人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来源于禽类和野鸟;一种认为是来自哺乳动物。
  现在,H7N9禽流感病毒表现为对人有高致病性,而对禽类却是低致病性,这就造成了人们当初对它致病的轻视。现在,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认为,此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溯源于中国和韩国的禽类。
  研究人员对病毒基因片段的比对研究显示,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这与2012年底香港研究人员发表的禽流感研究结果有相同的地方。香港研究人员对另一种禽流感病毒H5N1的研究结果揭示,家鸭是这种病毒的储存体,大量的病毒蛰藏于家鸭体内一段时间后,在第二年年初再通过与鸟类的接触传播出去。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则表明,浙江鸭群中的病毒往上追溯,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中主要是N9片段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同时,H7N9病毒的其余6个基因片段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再对H9N2病毒基因组进行比对和亲缘分析,发现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   因此,研究人员初步认为,H7N9病毒的基因重配的发生地很有可能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具体过程可能是,韩国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自身带有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组而产生。
  不过,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吉林)对重点地区带毒样本检测发现,超过6成的H7N9病毒来源是鸡,其次在鸭、鸽子和环境中也检出了H7N9病毒。而且,从活禽交易市场的家禽中检出H7N9病毒的概率较高,但是,研究人员还是表示病毒的来源不清,传播途径以及病毒重配过程不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病原学研究。因此,H7N9病毒是如何经过重组产生的,还需要更多研究来阐明。
  此外,新的研究发现,H7N9病毒在HA基因上有一个点突变。这是一个氨基酸的突变,而在近年屡屡威胁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身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受体位点突变。这个位点的变化使得H7N9病毒与人的上皮细胞,特别是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的能力增强了。这可能是H7N9病毒比H5N1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一个原因。
  H7N9病毒来自哺乳动物?
  尽管有很多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认定H7N9病毒来自禽类,但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H7N9病毒可能来自哺乳动物。较早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禽流感的大部分病原体来自于禽类,但不排除与猪等其他动物有关。但是,后来蓝睿明表示,感染来源并不清楚,世界卫生组织未将死猪和人流感病例相联系。在已检测的猪中,流感病毒检测为阴性,猪的临床表现不符合流感的表现。
  尽管如此,也有研究人员提出一些理由来说明H7N9病毒可能来自哺乳动物。例如,H7亚型最早是1956年从马身上分离出来的,其中,H7N7病毒在马群中流行了很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慢慢趋于消失。一些专家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H7N9病毒来自哺乳动物,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恩·福彻。
  福彻仔细研究了中国卫生机构公布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后认为,H7N9病毒是由另外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重组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病毒,具备已知从禽类传播给哺乳动物病毒的特征,它的基因变异有助于这种病毒附着到人的呼吸道细胞上。不过,这种病毒实在是一点都
  不像禽类病毒,倒像是哺乳动物病毒。
  福彻认为,H7N9病毒在红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上都有变异,因此,这种病毒肯定比大多数流感病毒更令人担心。已知的多数流感病毒并不同时具有这两种变异。目前尚不清楚,仅靠这些变异是否足以令这种病毒变得容易传播,所以应当把这点作为研究的重点。不过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可能比H5N1病毒更危险。即便出现比较多的人感染病例,仍然不代表流行性疾病即将暴发。H5N1流感已经传播了16年,现在也还没有变成在哺乳动物中间传播的病毒。
  历史上发生过H7感染哺乳类(包括人)的病毒有H7N7、H7N3和H7N2等抗原组合,目前国内发现的H7N9亚型病毒是H7亚型中一种新的抗原组合。
  看来,H7N9病毒到底来源何处,还需要今后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H7亚型流感病毒致病的历史
  早在2004年,福彻等人就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一项关于甲型H7N7亚型禽流感的研究结果,这种流感不仅让鸡染病和死亡,也感染人,并造成一定的损失。
  H7N7亚型禽流感于2003年2月底至5月在荷兰流行,研究人员从病鸡中分离出了高致病性H7N7病毒,这种病毒与从野鸭中分离到的低致病性病毒密切相关。这也说明鸭子在流感病毒变异中的作用,至少是一个中间宿主。不过,最严重的后果是,荷兰有89人也感染了H7N7亚型禽流感,他们都与家禽有关,是处理患病家禽的86名工作人员和其3名家庭成员。
  在这些患者中,有78人发生(眼)结膜炎,5人除了有结膜炎外还伴有流感样疾病,2人表现为单纯的流感样疾病,还有2人无典型症状。尽管患流感样疾病的人症状一般较轻,但也有严重的后果,有一人因流感继发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除了病死者外,从发病人群提取的病毒中都没有发现病毒变异,但是,从死亡病例中分离的病毒却发现病毒有14个氨基酸发生替换。福彻等人认为,其中的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了这名病人的死亡。
  此外,2004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发生了高致病性H7N3病毒致家禽患病,在参与扑杀病禽的行动中,也有2人感染了流感。两名患者的病症为结膜炎等轻微疾病。在采用了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等药物治疗后,病人完全康复。不过,上述两人是经禽流感实验室确诊的病例,还有在一起工作的10名工人参与扑杀活动或在与家禽密切接触后产生结膜炎和/或上呼吸道症状,他们也被推断发生了H7N3病毒感染,不过都治愈了。
  从这些已知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畜、禽的情况看,目前H7N9禽流感引起广泛发病的可能性不大,但研究人员认为还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防治H7N9禽流感?
  2013年4月1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该方案明确了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因为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度同源。H7N9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7天,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危人群,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但目前尚无人际传播的确切证据。
  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感染人的,现在尚不清楚,但推测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二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三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因为禽流感病毒不仅攻击呼吸系统(主要是肺部),还会侵袭大脑、消化道、淋巴细胞、血液、体液,而且病毒能穿透胎盘。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数据信息向交互式多媒体信息发展,所以急需一种可靠的接入方式来适应大
本文以共青团优势为研究视角,探索其在培养企业青年人才工作的积极作用:以思政教育筑牢青年思想、全面开展企业为核心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企业青年人才的发展机制、以多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ERT-lncRNA)中一个四碱基插入缺失多态(rs10680577)与中国汉族人群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病例
会议
信贷风险主要源于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为了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 ,银行必须加强风险防范 ,本文着重对贷前、贷中和贷后风险防范进行了论述。 Credit risk
研究型医院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管理理论,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深化研究型医院的创新发展,提出研究型医院要坚持从贯彻落实“中国梦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向上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需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扩大自身规模,创造和收获经济效益.但是在多元化观念的冲击下,员工思想观念会出现不同的波动,给企
本文导出了任意分布阵列天线波束宽度的两个精确估计公式,并举例说明了其良好的估计精度。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two accurate estimation formulas of the beamwidth
术后脑水肿的病因复杂,且治疗方案呈个体化和多样性,其治疗过程必须采取一个综合的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术后脑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维持有效脑灌注压(CPP)与液体管理
本文以内蒙古山金地勘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为基点,通过实行全员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创新做法,在岗位职责明晰、任务指标分解、考核方式完善和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