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悲歌与现实的觉醒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何时,忽然间,文朋诗友就像蜜蜂似的盯上了我,总喜欢让我作序或写评。曾经,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于是,我就“大言不惭”地海阔天空,游走于文学的“世界”或光怪陆离的“梦境”。无论是先锋派,还是意识流;无论是新乡土,还是后现代;无论是魔幻类,还是乌托邦等。从不在意哪流哪派,侃侃而谈。即便是当年叱咤文坛的“射雕五虎”:余华、马原、苏童、洪峰、格非,抑或是铁凝、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王蒙、古华、丛维熙、刘心武、路遥、王安忆、徐迟、何建明、周梅森、张炜、迟子建、张洁、杨争光、刘恒、刘震云、二月河,以及鲁迅、老舍、孙犁、巴金、茅盾、冰心、沈从文、张恨水、金庸等的作品,读过、阅过、看过,甚至也评过。即便是外国作家的作品也很感兴趣,诸如,狄更斯、勃朗特、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克纳、肖洛霍夫、司汤达、马克·吐温、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马尔克斯等,无论是古今中外,还是当下现代,喜欢阅读或浏览,充其量也就是消遣,为的就是找一份平和与宁静,舒适与淡雅。也可能汲取些养分,全不在意。我做梦也不敢想象成为作家或诗人,以及什么评论家等。最初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只是别无选择,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情感无法倾吐,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喷发出来,释放一下而已。尽管发表了三百余万字的作品,至今不知道哪部作品更好,只知道融入了心血与汗水。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就像每一次获奖一样,只是一种标志。虽然不是唯一,但在人生的旅程中,却如慢慢长途中的火把,必将照亮前行的航向,从而鼓起更多的勇气信心,欲望依然冲动。这“牛”吹的,自己都觉得煽情。
  2012年8月1日“新华副刊”推出了我的随笔《不是预言的预言——中国作家距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精准预言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之,上百家网络报刊纷纷转载,几乎一夜之间,我被卷入了风口浪尖。当时,就有人断言,这家伙不得了,独具慧眼,竟然距诺奖公布两三个月之前,或早在四五年前就撰文预言了莫言获得诺奖,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全世界那么多作家,为什么这一年偏就是中国?中国作家又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又是莫言?可见其博览群书,读有所悟。
  这一点,确实没有说错。
  从此,我成为了用文字精准预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当然,口头预言的太多了。空口无凭。
  诚然,“第一人”说话,或许是要有些分量的。于是,那种热切的关注和眼神让我无地自容。
  后来,大家执意让我预言国内文学大奖,诸如,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谁能获得等。我也是热血澎湃,毕竟,这是大家对文学的关注和期待。于是,2015年6月10日,“东北作家网”以随笔的形式推出了我的《可以这样告诉你——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谁是得主或得主是谁》,再度提前两三个月,针对作家苏童获奖做出精准预言。
  这一下,我知道“麻烦”大了,电话就像上次预言一样,不住地撞击着我的耳膜。我必须夹着尾巴“做人”。那时,我在不住地责怪自己,读什么文学作品呀。原来读书也会招惹是非呢,一连串的电话几乎“打爆”了我的手机。最要命的是一摞摞的书稿堆满了我的案头,也堵塞了我的电脑和邮箱,更多的是让我点评或作序。我知道“玩”儿大了,却又逃脱不了。逃避了说你“架”子太大,应下了,却又忙不过来。其实,我哪来什么“架”子,瘦骨伶仃的小样儿。就像网络语言流行的那样,吓死“宝宝”了。
  其实,我只是在路上,磕磕绊绊。生怕得罪了友人,一个比一个豪爽,还不骂得“狗血喷头”。于是,硬着头皮用心拜读每一部作品。读着读着,充实了自己,也净化了心灵。或陶冶着情操,丰富了阅历,实在是妙不可言。于是,那句老话不时地闪烁在脑海,“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不假,信不信由你,穷理悟道嘛。
  我把自己结结实实地“包装”或“打扮”一番。粉墨登场,免得心底发虚。
  此刻,仔细品读张瑞先生的《马刀》,忽然,眼前一亮,艾玛(网路语言:妈呀的意思,表示惊讶),这可是一部呈现坝上人民敌后武工队剿匪的长篇力作哪!类似剿匪的作品,或许读了很多,特别是尤凤伟的剿匪系列,给我的影响更深。但反映坝上剿匪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头头脑脑,坝上人似乎记忆犹新,诸如,土匪头子“大黄风”“二黄风”、苏美龙、郝继珍、高七子、杜贵芳、夜猫张、张成德、席仁义、二张飞、张甲清、杨锡壶、左小六、“小五点”“杨老八”“刘黑七”“刘七点”“刀疤脸”、曹凯等,一个比一个凶残,灭绝人性,奸杀抢掠,刨腹挖心,剜眼割鼻,刀铡脖子,石砸脑袋等的罪恶无处不在,血债累累。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近乎完整地描述了坝上匪患的猖獗与敌后武工队的伟大壮举,成为了坝上人民抗击日寇和剿匪的一幅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其宏大的叙事场景和众多的人物足够令人眼花缭乱。以前没有,以后似乎也难出现。作品俨然采用了纪实手法,但又不是纪实文学。
  诸如:“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全方位侵华,8月27日张家口沦陷,不久坝上地区也被日寇占领,王耀发心中无数,不知所措,惶惶不可终日……
  1938年4月中旬,土匪左六子穿着伪军军装,带着日本鬼子和伪军队伍,突然从县城来到土门沟,王耀发一开始吓了个够呛,他没有想到,原来是让他当日中亲善的维持会长……
  刘志刚在离县城六十多里的地方遇到了来报告的王志华的士兵。听了汇报,大喜。马上加快行军速度,在离县城十多里的一个小山村宿营,准备明天夜间突然包围康保县城……
  快到沽源县的半拉山附近时,刘志刚、王杨的两千多名骑兵部队,从西边突然快速冲击过来,郑文山、李华的部队提前到了沽源的红圪塄埋伏,从东边率一千多骑兵包围过来,王志华、李铁南兵合一处……匪徒们惊慌失措,李铁南、王志华把张甲清的后路断了……
  接着土匪们一个个双手举枪,从山上走下来,经过查点,没有宋殿元、左六子、杨占山,刘明、郝继珍,投降者只有一百零八人。清理战场时,山上发现张甲清的被炸成两截的尸体,李景春也被炸死……   ……先后歼灭了从东北流窜到多伦、闪电河一带的布勒亚特骑兵一千余人;攻克沽源县平定堡,歼灭匪首杨锡壶匪徒五百多人,击毙国民党十四师一名副团长以下七百多人……攻克张北公会镇,歼敌五十余人,缴获机枪等军用物资一部,击溃了敌十四纵队李维业部二百余人……在张北县的刘旺营子,崇礼县瓦窑沟……”等,这样的叙述语境几乎成为了小说的基本架构而被关注。犹如《水浒传》或《红楼梦》一样,早晚要被硬生生地牵扯到历史的考证与研讨之中。或许,这就是一部小说的宿命或历史与现实所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尽管一些评论家热衷于口口声声地阐释,创作是个体行为,独立个性的张扬,人格魅力的凸显等。事实上,任何一部作品游离于现实社会和历史的反思,终究会失去艺术的价值和生命的律动。
  一部优秀的作品,最好不要被评论家去解读。要么颠覆得支离破碎,要么演绎得无所适从。后来才明白,终究是一种生存法则。但致命的弱点就是,作品或作家很可能被“忽悠”的迷失方向。
  无论古今中外,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是“捧”出来的,倒是滋养了评论家的思维和敏锐,洞悉与启悟,也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与智慧。
  很多评论家以为,一部经典的作品就在于一千人阅读之后,有一千种解读或联想。事实上,更为经典的作品是一万人读后,一万个人异口同声,一样的呐喊,一样的呼声,一样的感知,一样的传递,一样的温暖,一样的虔诚。可想而知,这样的作品其凝聚与感召,其价值与导向,更为难得!
  有人说《圣经》完成了这样的使命,也有人说《毛泽东选集》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可以肯定的是,就目前而言,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部作品的发行量可以与其相比,甚至无可超越。
  这部长篇小说似乎没有所谓的颠覆与艺术的五彩缤纷,更多的是传承与弘扬。作品中,没有那种习惯手法上的温婉与细腻,也没有那种划破夜幕的犀利与震撼。只是在平静中讲述,甚至娓娓道来都谈不上。有的,只是那种明快与简捷,直率凌厉。是真情的流露与理性的思索,是那种一鞭一痕的拷问与灵魂的触动。即便是随意的一段景色描写,都是那样的柔韧与粗犷,几乎写尽了那种透骨的寒意与萧瑟。蕴含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与思想的光芒,或期待或祝福。清澈如镜,明净如水。
  诸如:“已经是深秋初冬的坝上草原,大地一片灰黄。落地的树叶、地面干枯的沙翸、枯草被冷飕飕的秋风吹得满天飞舞,犹如天女散花,飘飘洒洒落在人间……‘草原狼’是一种狡猾、残忍、群体攻击、记忆力极强、最善于报复的野兽……
  接近中午,风向突然改变成东南风,温度也似乎升高了,空气开始显得潮湿……白云变成了乌云,灰黑的乌云一团一团地聚集,不停地翻滚,而且压得很低,几乎能闻到一种奇怪腥味。连村里的狗也不知为什么,朝天上的乌云汪汪地狂叫。
  土门沟的男女老少正在兴高采烈地往粮仓放已经拾掇干净的小麦、莜麦、胡麻,有的农户把山药储存在事先挖好的山药窖里。一位年近五十、眉骨已经有了皱纹的老妈妈高兴地笑成了花,今年收成好,她家的粮食快没地方放了。特别是让她发愁的二儿子李铁南和村里的腊梅(王燕玲)年底要成亲了,和邻居家的媳妇快嘴兰花以及好多女人在街口嘻嘻哈哈说个没完……”
  当然,不是说这部作品多么的精彩纷呈,就历史的厚重与当下文学碰撞而言,让人来不及惊叹和窒息,也来不及观望和等待。但又不得不做出冷静的思索与探究。在以往的剿匪作品中,总是习惯于渲染暴力、色情、恐怖、血腥,以及死亡和杀戮等。而在《马刀》里,似乎找不到这样的猎奇与惊艳。即便是作品中的男情女爱或肖四与四姨太的风流韵事,以及奸情乱淫等,每到“精彩”之处,便会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干净利落,形成了独立而不孤立的创作手段和艺术风格。看似啰嗦的讲述,失去每一句话语的铺垫都无法凸显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情节。别指望那种跌宕起伏的缠绵与悱恻,叛逆与另类。即便是死去活来的场景,都是那样的粗粝,直截了当的三言两语。没有那么多的晦涩与朦胧,也没有那么多的哗众取宠,更没有那么多的创作技巧或故弄玄虚。倾注的是心血,传播的是能量,输出的是民族情怀与疾恶如仇的爱憎。这就足够了。
  一位作家或艺术家,能够做到这些,可见其心地的善良与质朴,宽厚与包容;可见其创作的艰辛与严谨,无愧与坦诚。无论任何时候,都值得尊敬和仰慕。
  后来的日子,才知道作者曾在坝上沽源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生活过、工作过、学习过、奋斗过,是我“第二故乡”的父母官。为人耿直,襟怀坦荡,就像其作品一样,充满着激情与能量,澎湃如潮,击浪如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官道》,一度被关注和争鸣。难怪有着如此的气势和宏阔的驾驭。可见“故乡”的这片沃土,多么的瑰丽神奇,成就和哺育了多少老中青作家和诗人,一代又一代成长并成熟着,走出了坝上,走向全国,也在走向世界。
  针对这部作品,我不想也不愿像教授似的讲座或疏导。读者自会从中理出头绪,读出精髓,获取养分,或触景生情,或感知过去,或铭记历史,或顿悟人生,或启迪灵魂,或憧憬未来等。各有其受益吧!
  文学,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或讲述或描写或渲染等。始终离不开故事和情节,人物的纠葛,命运的多舛,矛盾的激化,情感的冲突等。所谓的“三无”主义,无情节,无主题,无人物,淡化一切,时至今日,依然不敢恭维。当然,那种指望文学作品就能扭转乾坤的构想和现状,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或极力的标榜而已。人类从历史的长河与滥觞的岁月一路走来,从有文字那天开始,似乎没有哪一部作品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关键在于读者的兴致释然和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评判。就像坐禅一样,在于开悟。不开悟,即便坐上一辈子,也难修成正果。
  文学或许就是如此,心灵的追求,智慧的事业。
  很多同仁常常不无忧虑地问我,文学的前路到底在哪里?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爱好!如果不爱好就无法走进。没那么多的讲究,文学和赌博没什么两样,洗牌的是上帝,玩牌的就是自己!
  当然,经典的作品不见得谁都喜欢。世界名著多的是,真正喜欢的有多少?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有多少人喜欢,又有多少人不屑一顾;雨果《悲惨世界》有多少人搁置一边,又有多少人趋之若鹜;鲁迅《孔乙己》有多少人排斥,又有多少人在诘问……
  读了《马刀》,掩卷沉思,想到了什么或意识到了什么,终究不在昨天的苍凉,血泪的追忆,而是对现实的觉醒与拷问,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感恩。
  读者完全可以从作品中抽取任何一段情节或片段,寻找那种战火的硝烟,血腥的惨烈,人性的悲怆,以及血泪深仇等。无论是野蛮的肆虐与疯狂,还是真情的颂扬与讴歌;无论是鞭挞的觉醒与揭示,还是不屈的尊严与灵魂等,都有着鲜明的对照。无论是“李铁南大闹县城”“白桦智取大黄风”“计取张北城,打跑苏美龙”“王春夜袭尚义城”等,无不给人以激荡,以喝彩,以欢呼。作品中,诸如王志华、刘志刚、李铁南、王杨、白桦等的英雄人物,必将成为一座座屹立的丰碑,激励后世,永久缅怀。在先烈身上,在故事以外,还有更多的精彩,这就需要仔细的品读和挖掘了。
  说到底,一部作品如何如何的震撼,如何如何的有魅力,其实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苛刻。真要是震撼了,评论家的心脏绝对受不了的。一部作品震撼一下,一年读上三部作品,或许就彻底“晕”倒了。又不是原子弹爆炸。
  张瑞先生的《马刀》,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的就是人民的心声,以及坝上儿女抗击外寇和剿灭匪患,正义战胜邪恶的礼赞,彰显着一种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可歌可泣。作品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民众的疾苦,以及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匪患成灾,铁蹄蹂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向往和平与美好的夙愿……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作品,无论其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等,都是可圈可点的,值得深思和研讨,甚至对当下腐败与颓废的思想给予了当头棒喝和有力的回击,告诫人们,今天的幸福,来源于先辈们的流血牺牲!
  正如习近平主席文艺座谈会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显而易见,长篇小说《马刀》似乎做到了这一点,成为了最好的例证。无论何时,都是那样的雄浑而壮丽,厚重而丰盈,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警世力作!
其他文献
暑假已过去一个月,门前却少见孩子嬉戏。我对面的几幢楼,家家都有上学的孩子。未放假前,每天接送孩子的车川流不息,总能看见爷爷奶奶们不知疲惫、甘于奉献的身影,我心底却莫名其妙地涌起一抹酸涩。  这些爷爷奶奶们应该跟我出生在同一个时代,他们年轻时埋头苦干,成家立业后,日子渐好,想多生几个孩子,却受了限制。幸好,“独生子女”们现在被放开了,可以要“二孩”。一家有四个不算太老的长辈,带得了孩子,供得起花销,
期刊
一  随着乡野及其村落民居的渐行渐远,记忆的花蕾却反倒在心间绽放得愈发丰沛繁茂起来。  亮江一水,自然也毫不例外,是上帝镶嵌在黔东南大地亮江流域的一颗亮丽的明珠,孕育了亮江流域的千百座村庄,造就了亮川大地灵动的生命和灿烂的文明,才使得这一方苗山侗水充满了盎然勃勃的生机。  旧时,亮川大地上的众多村庄,僻处乡野,山民们的心思拙朴简静,欲望淡然素洁。房屋择地而建,百姓聚族而居。二三间屋架,栖七八家小;
期刊
音乐(宅女日记)  刘俊余:杨蕾,你淘宝卡上还剩多少钱啊?  杨蕾:大概三十块钱吧。  刘俊余:那不够……孙婉清……孙婉清!  杨蕾、刘俊余两人在讨论在淘宝买衣服的事, 见孙婉清不语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刘俊余悄悄地走到她身后。  刘俊余:(猛拍一下孙婉清肩膀)干嘛呢你?  孙婉清:(眼睛仍专注地盯着屏幕,下意识地说)在破解他的QQ空间呢。(接着回过神来,失落地望着刘俊余和杨蕾)  杨蕾:(走上前,
期刊
这个是香豌豆,那个是红指甲儿  这个叫打碗碗,那个叫米口袋  还有咱家前院狗娃,他也是花儿  在乡下,母亲给那些不知名的野花  都起了一个小名儿  就好像拴柱、留柱、铁柱一样  哪个都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  现在,我不敢轻易喊出它们的名字  怕它们像亲人一样  喊着,喊着,就离开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舞台设计的功能为研究背景,重点探索线性的舞台空间如何表达戏剧主旨思想的方法和思路,以及舞台设计自身的生命力与其存在的本质。结合作者本人设计的戏曲《麦克白》,着重论述如何将舞台空间情绪与演员形体动作的意蕴相契合、从而表达戏剧情绪。  关键词:舞台设计 线性 动作 表演  不同的舞台视觉元素和形象结构,在三维空间中所营造出的意韵和在感官上所带来的主观感受都是全然不同的。此次重新编排的自由体
期刊
摘要:鉴于在音乐领域的研究与学习,接触最多的是现代音乐制作,而日本的音乐人久石让作为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对日本、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悬崖上的金鱼姬》主要在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乐观、理解、互助、包容、团结、友爱等。  关键词: 久石让 悬崖上的金鱼姬 影视音乐  一、久石让的影视音乐生涯  1984年,经人介绍,宫崎骏第一次找到33岁的久石让,并请他担任动漫电影《风之谷》的音乐作曲。因此
期刊
摘要:最近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影片所蕴含的真善美,引发了观众对人类社会的思考。本文试图分析美国动画角色所蕴含的视觉文化,以期对我国的动画有新的启发。  关键词:动画 角色设计 视觉文化 《疯狂动物城》  当今社会是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音乐等于一身,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观看动画片时,我们经常会被动画角色
期刊
谈到当今的文化散文创作,无论是在湖北,还是从更大的领域来观察,任蒙都是一个重要的“标本”。任蒙有着40多年的创作经历,他早年写诗,并出版了多部诗歌理论和其他评论专集,继而又写杂文和随笔,九十年代以后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正因为任蒙经历过“由诗而论而散文”的漫长探索,他的散文不但很自然地具备了“诗与论”集大成的意味,而且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蕴,能够满足甚至超越读者的阅读期待。《任蒙散文选》于2005年出
期刊
摘要:张以庆曾说:“我一向坚持纪录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私人化的东西。它是作者个人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透过影片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和白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加上导演有意识的镜头语言、字幕、声音这种主观表达,运用暗示、象征、对比等手段使主题得到完美的阐释,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主题 镜头语言 字幕 声音  一、引人深思的主题  《英和白》看似在客观地叙述一个人和一只熊猫的故事,是
期刊
我的天空住着一阵忧郁的长风  住着古时的月亮和今时的太阳  月亮里存满烈酒和关爱  太阳上爬满吞象的火蛇  我的天空住着一个苦涩的大海  住着飞鸟的痕迹和鱼儿的记忆  一根羽毛上睡着我年轻的心  一片鱼鳞上埋着那时的爱情  海浪打翻了满天闲云  我在摇晃的海中心  一把辛酸一把欢欣  我瘦成闪电的魂灵  拖着一万吨的老岁月  抓着三两重的真心  我的天空有最真的性情  我的天空有一个漏洞  那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