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和创新性的工作,做事先做人。语文教师的人格素养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努力学好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善于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升华思想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人格素养;科研素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17-01
语文教师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课文才能让学生领略它们的风采和神韵。文学及人学,就是教会你从做人开始。文学是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诠释,是通过写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而人学是当今提倡的人文关怀在作品中的真实体现,是形象表现的一种社会意识。
一、人格素养
语文教师是打开文学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巧使文学功底得以提升的神枪手。人格素养彰显的是人的个性,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最主要的特性。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有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文化修养,宽厚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充沛的人文情怀。有了丰盈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就有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语文教师就有了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情意基础,也是其他各种素养得以健康培育的心理基础。
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主要指的是教师言语人格、言语生命的表率、熏陶和感染作用。语文教师只有自身热爱言语表现,对言语生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才能引导学生对言语行为有一个生动的、存在性的认识。
语文教师需要对每一个言语生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尊重和了解每一个言语行为,对每一个言语生命进行由衷的支持和赞美。不论是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还是对他们的写作才能,都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言语才华和潜能,给他们充分的言语自信,使他们的言语生命之花都能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色彩。语文教师不应是言语生命的屠夫,而应是言语文化精神的传递者,是新的言语生命的守望者者和拓展者。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二、知识素养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皆有所识;文化常识,古今名篇,无一不晓;古典诗词,名篇名句,要信手拈来。只有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切实提高自己,更新知识,语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要在语言学、言语学、阅读学三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读、说、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思想,要在学好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要努力使自己术业专精、闻道在先。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会读”和“会写”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教师通过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审美体验、精神内涵,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通过自已的言语和作品点燃激情,让学生忘情于写作之中。
语文学科要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必须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语文教师是语言教师,同时又是文学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并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必须努力实现文路,学路,教路三统一,才能把握文学语言美的真谛,才能帮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语言艺术美的魅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把知识、言语融入到生命中的人,是一个思想和行为积极向上的人。
三、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仅止于能读会写还不足以教好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行为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把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化作用,在平等的教学课堂中发掘学生的自主行为,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发现和研究,相互启发和分享,在“指导”和“非指导”之间体现教师的存在,善于导向学生心理的丰富和思想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言语潜能、言语生命得到张扬。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新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的重复劳动,每一堂课既充满了挑战性,又富有成就感。
同时,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PPT多媒体教学,要结合模拟课堂综合全面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独特而又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激励意识,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巧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成功志有必得”的信念。
四、科研素养
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探究和思考,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习授课的基础之上进行反思,以做到更好的理解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仅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力是任何一位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只有把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一项科研去研究,教学和工作才会其乐无穷。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到教学领域,去探索实践、激活思维、点化生命,让创新意识在教育中不断深化。教师要超越自我,不断开发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课程环境的转换,不仅为教师角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毋庸置疑,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需要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专业的能力素养。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予以深入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关键词:新课标;人格素养;科研素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17-01
语文教师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课文才能让学生领略它们的风采和神韵。文学及人学,就是教会你从做人开始。文学是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诠释,是通过写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而人学是当今提倡的人文关怀在作品中的真实体现,是形象表现的一种社会意识。
一、人格素养
语文教师是打开文学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巧使文学功底得以提升的神枪手。人格素养彰显的是人的个性,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最主要的特性。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有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文化修养,宽厚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充沛的人文情怀。有了丰盈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就有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语文教师就有了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情意基础,也是其他各种素养得以健康培育的心理基础。
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主要指的是教师言语人格、言语生命的表率、熏陶和感染作用。语文教师只有自身热爱言语表现,对言语生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才能引导学生对言语行为有一个生动的、存在性的认识。
语文教师需要对每一个言语生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尊重和了解每一个言语行为,对每一个言语生命进行由衷的支持和赞美。不论是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还是对他们的写作才能,都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言语才华和潜能,给他们充分的言语自信,使他们的言语生命之花都能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色彩。语文教师不应是言语生命的屠夫,而应是言语文化精神的传递者,是新的言语生命的守望者者和拓展者。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二、知识素养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皆有所识;文化常识,古今名篇,无一不晓;古典诗词,名篇名句,要信手拈来。只有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切实提高自己,更新知识,语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要在语言学、言语学、阅读学三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读、说、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思想,要在学好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要努力使自己术业专精、闻道在先。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会读”和“会写”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教师通过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审美体验、精神内涵,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通过自已的言语和作品点燃激情,让学生忘情于写作之中。
语文学科要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必须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语文教师是语言教师,同时又是文学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并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必须努力实现文路,学路,教路三统一,才能把握文学语言美的真谛,才能帮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语言艺术美的魅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把知识、言语融入到生命中的人,是一个思想和行为积极向上的人。
三、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仅止于能读会写还不足以教好语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行为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把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化作用,在平等的教学课堂中发掘学生的自主行为,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发现和研究,相互启发和分享,在“指导”和“非指导”之间体现教师的存在,善于导向学生心理的丰富和思想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言语潜能、言语生命得到张扬。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新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的重复劳动,每一堂课既充满了挑战性,又富有成就感。
同时,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PPT多媒体教学,要结合模拟课堂综合全面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独特而又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激励意识,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巧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成功志有必得”的信念。
四、科研素养
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探究和思考,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习授课的基础之上进行反思,以做到更好的理解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仅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科研能力是任何一位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只有把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一项科研去研究,教学和工作才会其乐无穷。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到教学领域,去探索实践、激活思维、点化生命,让创新意识在教育中不断深化。教师要超越自我,不断开发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课程环境的转换,不仅为教师角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毋庸置疑,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需要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专业的能力素养。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予以深入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