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从发生特点、侵染循环、外在症状、发病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小麦条锈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采取种子处理,加强栽培及田间管理等。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小麦条锈病;温度;湿度;光照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61-02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小麦上3大锈病之一,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具有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特点。在条锈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病株往往不能抽穗,导致小麦产量严重受损,品质降低。条锈病流行年份可致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小麦减产可达60%,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新生理小种的产生和发展;长江中下游麦产区现今在生产上推广品种的抗性衰老,以及小麦育种周期长,抗病品种的选育速度赶不上条锈病新小种的发展速度,使小麦条锈病有发展蔓延的趋势;加上重视程度不够,药剂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局部成灾时有发生。若冬季气温较高,早春3~4月降雨偏多,田间湿度大,则容易造成条锈病的大流行。
  1 发生特点
  1.1 病原菌 条锈病原菌学名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f.sp. tritici Eriks.& Henn),为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病锈菌科柄锈菌属专性寄生真菌,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
  夏孢子单胞,鲜黄色,球形或卵圆形,表面有微刺,具6~12个发芽孔,排列不规则,成株期排列平行,幼苗期则不成行而以侵染点为中心呈轮状排列,起传播作用。冬孢子双胞,黑褐色,棍棒形或梭形,有柄,顶部扁平或斜,埋伏于表皮下,不破裂,排列成行,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
  1.2 侵染循环 小麦条锈病菌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4个环节。病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传播速度快,距离远,一个生长季内多次侵染,当年流行。
  小麦条锈病原菌在月平均温度超过22℃便不能越夏,所以一般在夏季冰凉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冬小麦,自生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等寄主上越夏。在我国,病原菌的主要越夏场所为陕西、青海等西北和川西北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原区。深秋初冬时节,越夏的菌源孢子随高空气流传到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后,遇到适宜的温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冬天来临时,气温下降至1℃左右时,便以菌丝潜伏在叶肉组织越冬。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在旬均温高于5℃时,菌丝萌发产生夏孢子,先入侵单叶形成发病中心,在早春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蔓延至整片田块,完成小麦条锈病菌的整个侵染循环。
  1.3 外在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受害初期,在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接着在叶片上产生黄色的夏孢子堆。幼苗时期为多层轮状排列,成株叶片为细条状,与叶脉平行,虚线状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到后期时,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夏孢子堆转化为黑色、狭长形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扁平,短线状,常多个融合,埋伏在表皮下,表皮不破裂。
  1.4 内在影响 条锈病菌侵入到小麦体内后,不仅在外表出现症状,同时对小麦的生长影响也很大,主要表现为:减少寄主小麦叶片光合面积,使其光合能力减弱;争夺寄主小麦营养,降低酶的活性;使寄主小麦呼吸作用加强,蒸腾量增加;减少寄主小麦根系营养,致其发育不好,生长迟缓,吸收能力减弱,抗逆能力下降,易倒伏,后期叶片提早枯黄,穗粒数、千粒重下降。
  1.5 发病因素
  1.5.1 温度 小麦条锈病菌喜凉怕热,在1~20℃均可萌发侵入,9~16℃为最适宜温度。怕高温,夏孢子在25℃条件下可存活10d,36℃以上只能存活2d。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左右,新侵染叶片的菌丝潜育期无限延长,进入越冬阶段,菌丝体越冬的低温界限为-7~-6℃。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2a早春初夏期间温度适中,非常利于条锈病菌发展。笔者所在地区3~5月平均温度,2013年为11~22℃,2014年为12~23℃,均在病原菌侵入发展的合适温度区间内,有利于条锈病的扩散。
  1.5.2 湿度 小麦条锈病菌对于湿度要求较高,萌发和侵入阶段要求植株表面必须存在液态水。在病原菌的不同阶段,对湿度需求也不一样,潜育阶段,环境湿度对于病原菌的生长没有直接影响;而在产孢阶段,环境相对湿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产孢。
  长沙中下游地区近几年春季多雾露天气,为小麦条锈病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湿度环境。据资料统计,笔者所在地区,2013年3~5月平均相对湿度为62%~79%,降雨天数分别为14d、8d、14d;2014年同期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0%~79%,降雨天数分别为12d、15d、12d,持续的降雨以及田间相对湿度大的环境给小麦条锈菌的侵染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5.3 光照 小麦条锈病菌的萌发侵入与光照关系不大,但是在光照充足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日常时数和强度增加时,菌丝潜育期缩短,产孢量增加。
  1.5.4 品种及栽培措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小麦多为扬麦、宁麦、皖麦系列品种,大都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低;受种植习惯影响,小麦大都栽种密集,偏施氮肥,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湿度大,返青早,适宜小麦条锈病菌的萌发生长。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较来说,播期偏早,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与播期早晚有关,播种早则发病重。
  2 防治措施
  2.1 选用抗病品种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选用抗病品种,做好品种布局,不同抗病品种混合种植。据调查,长江中下游麦区近90%品种对条锈病菌不同程度感病,抗性普遍偏低。因此,防治的第一步就是选用抗病品种。同时注意定期轮换新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防止因病原菌变异而导致小麦抗性丧失。
  2.2 采取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去除杂物,每100kg小麦种子用2%戊唑醇拌种剂100~150g(有效成分2~3g)湿拌,先加少量水将药剂调成浆状液,然后与种子充分拌匀,使药剂充分均匀的分布在种子表面上,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有效成分30g)干拌,用拌种器拌种,再用塑料袋密闭0.5h即可播种。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播种前有条件时,可将种子在水泥地面上铺2~3cm厚,每天翻晒5~6h,晒2~3d,可以杀死病菌,促进种子体内酶活化,提高发芽率。
  2.3 加强栽培及田间管理
  2.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每季适当晚播,错开越夏菌源侵染高峰期,使其不易传播到麦苗上,减轻条锈病的发生。同时,合理密植,做到个体健壮、群体合理,保证15~20万/667m2基本苗,实行宽幅条播或窄行条播。
  2.3.2 做好肥水管理 实行均衡施肥,按氮∶磷∶钾=2∶1∶2的科学配比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有条件可以测土配方施肥,适时增施磷、钾肥,拔节期追施草木灰,增强小麦自身抗病性。同时适度浇水,田间不可湿度过大,发病后不可灌水。
  2.3.3 加强田间管理 在条锈病易发时节,对各田块进行排查,当发现小麦条锈病少量病叶时,立即摘除并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路旁自生麦苗,深翻改土,降低越夏菌源。
  2.4 药剂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药剂防治要重点抓好冬季点片发生期,拔节期及孕穗抽穗期这3个关键时期。对于发现条锈病中心病团重点田块,要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减少病菌的扩散蔓延。大田条锈病病叶率达0.5%时,要立即进行普治。防治药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g/hm2,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g/hm2,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0g/hm2,对足水量喷雾防治。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10d后再喷1次。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试验以3个杂交兰品种为试验对象,对影响杂交兰组培快繁各个阶段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杂交兰组培快繁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激素组合。通过研究影响杂交兰组培快繁的因素,为杂交兰育种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杂交兰;组培快繁;阶段;因素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28-02  杂交兰在我国是指大花蕙兰与国兰
摘 要:该文探讨了棉花轻简化栽培方式—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通过试验,初步了解不同施肥时期不同肥料施用量对棉花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推荐该区棉花每667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6kg、5.5kg、10kg,肥料运筹:苗后肥+盖顶肥,氮肥按基肥∶盖顶肥为9∶1,磷肥全基施,钾肥按基肥∶盖顶肥为8∶2。  关键词:棉花;施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通过开展水稻机插、手插、抛秧3种不同插植方式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插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以及对比机械插秧在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广水稻全程
摘 要:黄脊遊蛇为遊蛇属蛇目游蛇科的1种,资料记载该属全世界共有40种,中国有2种,河北有1种。该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对采集的标本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脊遊蛇在塞罕坝地区有分布,并对其生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各个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及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锦蛇属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黄脊遊蛇;形态特征;生态习性  中图分类
摘 要:为了进一步加快舒城县土地流转,该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性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特点及成效,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财政扶持与保护问题,提出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发展和加强财政扶持与保护3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财政扶持;政策研究;舒城县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9-03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摘 要:阐述了桐城市“十二五”茶产业发展成效与不足,理清了推动桐城市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包括:桐城市“十二五”茶产业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十三五”茶产业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桐城市;茶产业;现状;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5-17-02  2002年桐城市委市政府开始把发展茶叶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主导
通过新品种筛选试验,对参试的15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滁州市栽培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以天禾油11号、
通过对陕南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的研究,总结了陕南3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茎总叶片数及生育期特性,找出了各类型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了适
摘 要:中卫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该文总结了中卫市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卫市;农业发展思路;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22-02
摘 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供销经营体系,构筑名特优农产品交易平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根据笔者经验,结合黄山市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加强品牌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方面对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介绍。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综述;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