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研究60年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已近60年,有珍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十七年”的主要教训是简约化、概念化、政治化、模式化;新时期以来,学科从拨乱反正起步,逐渐走上实事求是的正轨,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一是历史主义成为自觉的追求,二是学科空间愈益广阔 ,三是研究方法多元化,四是审美研究得到重视,五是经典的重新确认与深入解读,六是中外文学关系得到认真梳理,七是资料建设成果丰硕,八是学科自省意识不断增强;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三项重要任务是:强化历史性,保持文学性,坚持民族性。
其他文献
2009年7月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隆重召开,在闭幕式上,还举行了安徽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文化研究介入中国学术界已有十多个年头,浮浮沉沉,经历了许多纷争。目前看来,虽然观点不同,但作为一种研究思潮的文化研究在中国已经获得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文化研究如何走向?哪些是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期刊
期刊
2009年6月10-12日,由中南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吉首大学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网联合主办的“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湘西凤凰古城召开,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杂志社和文联的15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对这一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理论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期刊
1949年出现于高校文学专业的课程“文艺学”,其名称并非来自俄文;文艺学课程的设置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力规训却在其后一个时期抑制了其同民国“文学概论”间的学理关联,并部分消解了遵循学理逻辑建构理论体系的学科“本位之思”;1960年代两部统编教材尽管受到时代影响,却是中国文艺学按照学科自身逻辑架构延展的重要见证;新时期以来,文艺学开始寻求和确立其自身的问题域,提出属于自身的具有基本意义的问题,乃是发展文艺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