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的音乐课要加强“动””听”的训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身心的投入其中,所以,在进行教学时,笔者主张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实践与互动去感受、去把握、去创造。
  【关键词】音乐课 “动” “听” 训练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身心的投入其中。
  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呢?笔者主张让他们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实践与互动去感受、去把握、去创造。
  
  一、抓住特点加强“动”的训练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坐不住,好动是他们的第一大特点。笔者在教第二册《小雨沙沙》时,首先利用第一册学过的歌曲《你叫什么名字》师生问答。接着,又利用歌曲《拉拉钩》让学生与老师做朋友,这么一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课堂里变的有了生机。
  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第二大特点,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验、感受。所以,笔者就利用一种新奇的导入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把一张正下着雨、近处一条小河的背景画在黑板上贴好,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学生选出贴在黑板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又了解了学生对春天事物的了解情况。这时接着又问:“小雨落下来是什么声音?”“啦啦”、“吧嗒”、“哗哗”、“滴滴答答”,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歌曲《小雨沙沙》。
  笔者又根据歌曲准备了很多用带胶的彩纸剪好了的种子和小雨点,分别贴在了学生的额头上,让学生扮演小雨和种子。这样很自然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去学习歌曲,学生的兴趣特别高,唱歌的声音非常洪亮。这时候我又做了一个小声的动作:“嘘,你们听——小雨,沙沙沙,沙沙沙。”很自然的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力度。而后我通过“种子的话”让学生进行了表演。然后问学生:“还有什么喜欢小雨?”学生有的说小鱼,有的说小草,有的说大树,有的说禾苗等等,说了很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喜欢表演是学生的第三大特点。让全体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雨,一人扮演沙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小雨沙沙》這首歌曲。这样不仅使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而且也体现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更体现先学后导的新概念。
  
  二、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
  1.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
  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通过设计简短而又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精力才会“不出岔”。为此,在课堂律动完成之后,我常常会让学生伏在桌上稍稍休息一下,虽然欢快的律动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也有少数学生不能完全平静下来,所以每当这时,我就用风琴发出音乐指令,并用游戏的口吻说:“谁的耳朵还在外面玩?我要去把它叫回来!”随后发出音乐指令。在强化“听”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请起立”的旋律2/4 1 3 5-i|是向上走的(上行旋律),“长高了”;“请坐下”的旋律2/4 5 3 1-1|是向下走的(下线旋律),“要矮了”。注意听的结果是孩子兴趣盎然。
  2.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辨别力
  节奏感是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好与差的标准之一。在音乐教材中,节奏的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如果训练学生先学会听节奏,再读节奏、拍节奏,而后过渡到记录节奏短句,就像习作中积累好词好句那样,让学生熟练掌握节奏,那么,学生在进行歌曲学唱前的读谱和旋律创作时,就不觉得困难。
  例如,在学习一种新的节奏形式时,我反复数次拍打这个节奏,让学生注意听,然后再把听到的节奏读出来,或手口一致的拍拍它。接着我板书节奏,让学生与刚才听到的节奏相对照,看看是否正确。我在教第二册《知了蜜蜂不一样》这首歌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会听节奏的基础后,可以训练其听的辨别能力。这种听辨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好胜心,“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就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
  3.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听的感受能力
  艺术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反思与评价”中提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唱,乐于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然而在教学时进行表演,却不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唱;再用语言交流感受时,常常就是“好”或“不好”,却说不出“为什么”。课堂上通常会出现一组学生在前面表演唱,剩下的人无事可做,或做其它的事,或互相打闹。针对这种现状,为了培养学生互评的方法,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自我与他人的表现中,激发兴趣,激励思考,使每个学生都自觉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在认真的倾听,积极评价的过程中,不但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对音乐的感受力也逐步增强,更懂得了倾听别人歌唱和表达也是一种礼貌和尊重。
  此外,音乐课中视谱练习是对学生听琴视唱能力的培养、听的想象力的培养,这都需要教师做一个细心的引导者,一个耐心的激励者。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时,音乐就会和他们十分亲近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红岭联小)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生本理念入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策进行创新探究,以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 以生为本 实验创新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关键词】阅读习惯 学生 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为此,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
【摘 要】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上的更新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带来了教学观念的巨大改变。面对数学新课程,老师们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困惑。本文从教学内容方面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一、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从学生的经验开始的数学课程要继续朝着发现数学概念和解决实
[摘要]电视动画是更接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往往以系列片的形式分集播出。15年来我国摄制了520部共超过30万分钟的电视动画片,广电总局分13批推荐了《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围棋少年》、《小虎还乡》、《花枝的故事》、《福娃》等117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2007年我国中小学在校生达2.32亿人,这个规模世界首屈一指,也对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
【摘 要】气门间隙的正确与否对发动机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是汽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训项目。本文介绍的气门间隙检查调整技术方案,可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外部观察,分析出不同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技术方法并进行正确操作。  【关键词】调整 气门间隙 判断 气门类别 工作顺序    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是一项需要经常进行的技术工作,也是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训内容
[摘要]:《梁祝》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悲剧。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也都借此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比较赏析这两大爱情悲剧,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别。它们都是我国民族文学史上的瑰宝。  [关键词]:梁祝 孔雀东南飞 悲剧 比较 赏析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
【摘要】 所谓“同课异构”,简而言之就是针对同一节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开展教学。“同课异构”对教师的创造性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如果根据相关的教学素材,对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结合原有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全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同课异构”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同课异构”从本质上来讲,是对教学活动的重新构思,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个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学科教师都在创新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正确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具体应用原则和应用对策,以改变历史教学现状,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原则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在第一篇文章我們写到,以《佛教十善业》的目录为中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听说读写这个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杀生,偷盗的危害。让学生做一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呓语,不妄语,不恶言,不两舌,不贪,不慎,不痴的人。那具体的是什么呢?  【关键字】学生 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2020) 06-021-01  不杀
[摘要]本文在介绍网络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就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育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素质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传播 素质教育 思考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网络”的巨大魅力。大学生是对新知识、新信息最敏感的群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