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班级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是团体个性心理特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班级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经过积淀、整合而逐渐形成的群体意识。班级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在课堂学习、人际交往、處理问题、学校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和态度。班级精神体现了班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价值观,一旦形成,必然会营造强大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作用。因此,能否提炼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并愿意一直践行的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班级精神的建构要根植于班级学生特点
班级精神必须来源于日常生活,根植于学生群体,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酝酿、提出、明确三个阶段。因此,我们要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班的班级精神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不断深入,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班的班级精神。这种不断修正的过程,正是对自身不断深入认知和不停探索的过程。
班级精神的提炼要实在,再唯美、再专业的概念,如果与班级特色不相符,只能让班级文化建设的努力流于一纸空文。为此,在提炼班级精神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诸如专业、年级、个性、地域、心理等因素,如学生较为活跃的班级就可以提炼“静”文化,学生较为松懈的班级就可以提炼“搏”文化。我们没有必要把跟“静”“搏”谐音的所有词语都提炼成自己的班级精神,不必过分追求字句的华美与对仗等形式上的东西,只有找到真正对班级建设起到引领作用的班级精神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索。
班级精神的建构主体是学生
每个班主任老师都有自己的带班理念,很多时候我们的理念往往会左右班级精神的建构。这个时候,班主任要试着让自己的思想“躲”起来,充分给学生自主建构班级精神的空间和时间。班主任只是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出来助把力,而不是把自己预先提炼好的班级精神以一种很隐蔽的方式转加给学生。
班主任固然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但班级文化建设最终还要依靠学生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多时候,班级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就是由学生创造出来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不仅班级制度的制定和重大事情的决定可以适当“由学生举手表决”,而且班级精神的提炼和表达也可以适当让学生自主决定。毕竟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精神如果不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追求,将很难长时间地显示其引领作用。
班级精神的建构途径多样
班级精神的建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我们可以以人名命名我们的班级精神,这个人物可以是名人,例如“茅以升精神”,以此倡导一种勤奋、奉献的班级精神,也可以就是班级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例如“永祥精神”,以此倡导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以“花卉”来命名我们的班级精神,例如“茉莉花精神”,可以借此倡导学生“做形净之人,讲究个人卫生”;“做心净之人,不贪图小利”,还可以做一朵飘香的茉莉,感恩父母,尝试用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也可以通过歌曲建构“班级精神”,例如《步步高》,其中有一句经典歌词“要做就做最好”,其内涵可以解读为“力争上游、不断进步”等。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建构“仁、义、礼、智、信”的班级精神,引领学生树立团结互爱意识、价值取向意识、规范标准意识、学习提升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
总之,班级精神建构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班主任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建构,一定可以提炼出更有生命力、更有价值的班级精神。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向这种精神,收获学生的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的成功。
班级精神的建构要根植于班级学生特点
班级精神必须来源于日常生活,根植于学生群体,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酝酿、提出、明确三个阶段。因此,我们要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班的班级精神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不断深入,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班的班级精神。这种不断修正的过程,正是对自身不断深入认知和不停探索的过程。
班级精神的提炼要实在,再唯美、再专业的概念,如果与班级特色不相符,只能让班级文化建设的努力流于一纸空文。为此,在提炼班级精神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诸如专业、年级、个性、地域、心理等因素,如学生较为活跃的班级就可以提炼“静”文化,学生较为松懈的班级就可以提炼“搏”文化。我们没有必要把跟“静”“搏”谐音的所有词语都提炼成自己的班级精神,不必过分追求字句的华美与对仗等形式上的东西,只有找到真正对班级建设起到引领作用的班级精神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索。
班级精神的建构主体是学生
每个班主任老师都有自己的带班理念,很多时候我们的理念往往会左右班级精神的建构。这个时候,班主任要试着让自己的思想“躲”起来,充分给学生自主建构班级精神的空间和时间。班主任只是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出来助把力,而不是把自己预先提炼好的班级精神以一种很隐蔽的方式转加给学生。
班主任固然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但班级文化建设最终还要依靠学生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多时候,班级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就是由学生创造出来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不仅班级制度的制定和重大事情的决定可以适当“由学生举手表决”,而且班级精神的提炼和表达也可以适当让学生自主决定。毕竟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精神如果不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追求,将很难长时间地显示其引领作用。
班级精神的建构途径多样
班级精神的建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我们可以以人名命名我们的班级精神,这个人物可以是名人,例如“茅以升精神”,以此倡导一种勤奋、奉献的班级精神,也可以就是班级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例如“永祥精神”,以此倡导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以“花卉”来命名我们的班级精神,例如“茉莉花精神”,可以借此倡导学生“做形净之人,讲究个人卫生”;“做心净之人,不贪图小利”,还可以做一朵飘香的茉莉,感恩父母,尝试用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也可以通过歌曲建构“班级精神”,例如《步步高》,其中有一句经典歌词“要做就做最好”,其内涵可以解读为“力争上游、不断进步”等。当然,我们还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建构“仁、义、礼、智、信”的班级精神,引领学生树立团结互爱意识、价值取向意识、规范标准意识、学习提升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
总之,班级精神建构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班主任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建构,一定可以提炼出更有生命力、更有价值的班级精神。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向这种精神,收获学生的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