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筹出《兮生兮世》的新招数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dsf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帧考究的《今生今世》正在全国大小书店热卖之中。真个是:《今生今世》热卖,汪伪文胆走红,管他正反与西东,只要钱到手中。
  汉奸胡兰成所著《今生今世》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心打造出版的。听说有的“红顶”、“白顶”书商看着别人赚钱眼红,竟埋怨起自己的脑袋没有别人灵光。
  《今生今世》热卖大多是掏青年男女的腰包。就凭《今生今世》这个书名,就很投合向往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们。据说这本书最近在青年学生中颇具影响,正在发挥着它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力量哩!
  这有两组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为证:
  其一,老师:“你喜欢哪些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大师?”学生:“胡兰成、林语堂、梁实秋……。”(该学生回答得似满有把握,因他刚看过《今生今世》,《今生今世》一书的封面套页上不是用大字印着“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直到余秋雨,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翘楚”么!
  其二,父亲:“你在看《今生今世》,你知道胡兰成是汉奸吗?”女儿:“胡兰成温情得很,浪漫得很,这样的‘小资’作家难道会是汉奸?”
  导致青年男女认识上的偏差,思想上的错觉,问题在哪里呢?是不是不應该出这样的书?我认为还不是能出不能出,主要问题则是出版胡兰成这类汉奸的书该怎么个出法,要不要用负责的态度诚实地向读者介绍其人其书的历史背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认识其人其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次出版《今生今世》显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然而,不可否认,在如何向读者介绍胡兰成其人,他们还是动足脑筋的,且看他们挖空心思敲定的“作者简介”:
  胡兰成190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
  省嵊县(今嵊州),1927年从燕京大学中途退学,后曾任汪伪政权掌控下的《中华日报》总主笔,抗战胜利后,经香港逃亡日本。1974年到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1981年7月25日在东京病逝。著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礼乐》、《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
  出版如此这般的“作者简介”,说明出版商的心底对今天的读者群十分明白。第一,今天的读者,即使是中老年,已极少有知道胡兰成的;第二,今天,虽有民族意识谈薄者,有“身着日本军旗装”而不知羞耻如某明星这样的人,但绝大绝大多数中国人尚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因此,从这个“作者简介”看来,出版商对出版汉奸的书还是有所顾忌的。为了使胡兰成的书顺利出笼并赢得畅销,自然还是以隐瞒胡兰成的汉奸身份为好。如此一来,读者在这则简介中就只能见着胡兰成是“主笔”,是“教授”,且“著作等身”,他在汪伪政权中的任职情况及斑斑劣迹则被一概抹去。那么,有少男少女说他是可爱的“小资”作家,也就不足为怪。
  胡兰成是甚等样人?这厮曾是汪精卫的秘书和汪伪政府的宜传部政务次长,一个地道的,政棍。他在上海时与日伪“政要”、“特工”打得火热,也就是在那时他认识了张爱玲。他先是以有妇之夫的身份与情人张爱玲同居,离得婚后则与张爱玲成为合法夫妻。就在他和张爱玲卿卿我我的时候,他还诱奸过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据说他和张爱玲分手后还常与其他女人逢场作戏,最后和他在日本东京同居的则是汪伪女特工佘爱珍。佘爱珍本是汪伪“76号魔窟”杀人魔王吴四宝(又名吴云甫、吴世宝)的妻子,这个特工女头目的心狠手毒也是有名的,不少上海人还知道她有一个绰号叫“白相人嫂嫂”。从此也可知胡兰成这个民族败类生活上的品行。像胡兰成这等人,如果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少男少女崇拜的偶像,把他看成是心中向往的白马王子或奶油小生一类的人物,那真会叫人不可思议的。
  为了推出胡兰成,拔高他,美化他,出版商使出的招数一则是隐瞒,二则是吹捧。隐瞒其汉奸身份已如上述,吹捧则见于此次出版《今生今世》止庵所作的序。止庵对胡兰成的才子文章推崇备至,他在序中写道:“我又曾提出有一路‘才子文章’,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直到董桥皆属此列,现在不妨把胡兰成一并算上。才子也者,首先真得有才,形之于文,是为才子文章。”又说:“虽然,才本身有品,才之后有识有学。至少前一方面,作者不无亏欠,可是才气太大,似乎又能有所弥补。”这里,似乎在说“才气太大”的胡兰成可以用他的才气“弥补”他在人品方面的“亏欠”,“弥补”了是否就不“亏欠”了?就可以“抵销”了?就可以不受责难了?这真是一种荒谬到极点的奇谈怪论。
  我过去读过很多才子文章,独独还没有想到过要去读胡兰成的。此次读了止庵的“序”,见”序”中说胡兰成写得最好的篇章是《民国女子》,于是找来硬着头皮读了一通。读过后只觉得作者的才气并不像止庵说的那么“太大”,说“太大”,原只是吹捧。《民国女子》内容写的是作者和张爱玲成为情人又成为夫妻的经过,虽然能提供给张爱玲研究者一点材料,但并不能以文学感动我辈,原因是作品所写人物的感情纠葛并不见得真切。如有人想读才子文章,我倒是愿意推荐古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沈三白以朴素流畅的语言写儿女夫妻情事,写人物至纯至美的感情,写得那么缠绵悱恻,真切动人,那才真叫才子写的才子文章哩!胡兰成及得上沈三白么,及不上的。散文大师应是语言大师。胡兰成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比现当代老舍、巴金等作家差得老远。我翻看《今生今世》,就觉得其中有的遣词造句显得生涩。在《今生今世》中,胡兰成也有些写得所谓“文情并茂”的段落,比如“且我们所处的时局亦是这样实感的,有朝一日,夫妻亦要大限来时各自飞”那节,作者笔下的人物看来还是动着真感情的。但那是写的汉奸心情,表现的是胡兰成与他的日本主子即将战败,末日即将来临时人物的凄楚心态。我断盲,这种悲情决不会引起一个堂堂正正中华儿女心底的共鸣。止庵他们读了会不会感动得流下同情的泪,我就不得而知的了。
  不扯远了。这篇短文,原只是希望出版社出《今生今世》此类书,应负责任地向读者介绍作者其人其书的历史背景。别的,原是不必多费口舌的。
  约04年3月5日
其他文献
2003年11月10日至13日,由六盘水市开发研究促进会主持,水城县开发研究促进会协办,市苗学会、市县民宗局参与,到水城县陡箐苗族彝族乡的坪箐村等5个苗家村寨,就苗胞“脱贫致富建小康”情况进行调研。市、县促进会的老领导们已年愈“花甲”甚至年近“古稀”,而苗族聚居的坪箐时,既是此行调研的5个苗族村寨中最贫穷又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苗家村寨。  (一)  乌蒙蒙的天空,牛毛细雨飘浮不停。  到水城县陡箐苗族
期刊
丹敏同志,云南昆明人,早年参加革命,在重庆国立剧专读书时因身份暴露,经南方局介绍辗转到达中原解放区,在新四军五师文工团工作。中原突围后,几经艰辛才转到冀鲁豫军区战友剧社,后又到十七军文工团任戏剧队队长。全国解放后。他留在上海艺术剧院作领导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到嚴重的冲击。晚年儿女成才,生活安定,随女儿在新加坡侨居,以八十岁高龄不图清闲,研习书法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12月,丹敏同志在昆明举办
期刊
晚年自勉革命传统不能丢,與时俱进力所求。晚年莫道夕阳晚,余热生辉壮志酬。纪念“三八”妇女节观老年妇女书画展,纪念“三八”节日喜气浓,巾帼英才献才能。书画展厅放光彩,丹青着意意无穷。悼念岳光同志噩耗传来人已去,一生奋斗不惜力。离休伏案勤笔耕,著作垂青为真理。
期刊
我在小县城里,有不少志趣相投、热爱文学的老朋友,我们彼此亲昵地称呼为老文友。这些老文友,大多是离退休人员,他们当中有的过去在机关当过多年秘书或行政领导工作,有的是在讲台上分析字词句的语文教师,有的是对文学情有独钟的企事业单位职员。一个共同的爱好,把这些人集合在文学这面大旗下,时常凑在—起读书写作,读诗论文,不亦乐乎。 在老文友中,有位同志被大家称作“大笔杆子”。这位“大笔杆子”,过去供职于政府机
期刊
本刊讯 贵州省军区在抓老干部工作时,始终把“服务质量”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思想教育到量化服务指标,都围绕着“亲情”二字。‘把老干部当成亲人一样体贴、关心和照顾;使老干部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儿孙般服务。  该省军区老干部平均年龄78.4岁。根据两高期:身体不断弱化、空巢家庭增多、心理特征多重复杂等特点,他们在老干部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期刊
子夜凄风楚客悲,鹃啼衰草复沾帏。幽愁苦緒萦怀绕,欢乐喜倩逐意飞。折尽柳条花落去,萱堂借问啥时归。唯将深夜常开眼,报答生平未展眉。
期刊
我從小的时候就爱听人说《善书》,特别喜欢听古书—亡讲的《二十四孝》:什么“卧冰求鲤”、“孟中哭竹”呀,我不太相信,唯独对其中的“莱衣娱亲”感到挺有趣——说的是古时有位70岁的儿子很行孝道,为能让90多岁还健在的父母高高兴兴享受晚年快乐,他常穿起戏装,“绕膝”嬉戏,给俩位老人跳“莱衣舞”博得父母双亲的高兴。故事很动情,可今天在我们家却已变成了现实。  我家住在湖北省武汉市北新村小区,全家祖孙四代,男
期刊
这张照片,笔者珍藏了50多年,那瞬间的情愫至今仍刻印在脑海中。1952年暑假里,15岁的我读高小,还从没有进过江山县城。有一天,刚参加工作的兄长和母亲要进城办事,我提出:“要到城里戏。”大人们答应了。  笔者家境清贫,上学较晚,七八岁开始放牛、砍柴,在春、夏、秋的暖天气里,都是穿草鞋或干脆当“赤脚大仙”,很少穿布鞋。这样光脚板野外生活,尤其是上山砍柴少不了吃“脚破血流”的苦头,但过些时就没事了。这
期刊
亲慈子孝人伦美 尊老爱幼理当然请君多读陈情表 劝尔常咏蓼莪篇儿无父母难成长 父母无儿难晚年父母儿女相依命 换工擦背两情牵父母抚育儿和女 九我之恩难尽言十月怀胎娘受罪 一朝分娩生死关拼死拼活儿见面 赤条浴血抱怀间爹妈视儿如珍宝 喂奶屎尿在娘前左边已尿儿睡右 两边都尿睡胸间留下尿床给娘睡 因此风湿娘身添友泡尿来右泡屎 三九洗便不畏寒一至二岁常背抱 爹妈累得两膀酸两三岁时学走路
期刊
我学生时代就喜欢作文。从1960年5月1日《朝阳日报》创刊至今,我一直给《朝阳日报》写稿。四十多年笔耕不辍。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我写稿更来劲了。我热爱生活,兴趣浓厚。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每有新发现、新问题、新题材,我便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国事、家事、大事、小事、方方面面,海阔天空,无所不写,无所不谈。言论、随笔、散文、韵文乃至楹联,各种文体,随机应变。然而却是“样样中,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