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儒商谱新章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索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徐州彭祖园近旁,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公司成立于2003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筑智能化、有线电视及宽带通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已成为徐州地区弱电工程施工的骨干企业。
  公司总经理马琳四十来岁,年轻帅气,年少而沉稳,沉稳中显出含蓄,含蓄中包藏着幽默,幽默中透出睿智,给人感觉,整个人显得青春而活力四射,无怪乎被业界人称为“徐州少帅”。当问到保持这种年轻状态的秘诀时,他笑笑说:“我心态比较年轻,说真的,我自己也没觉得四十多岁,从各方面来说,还相当年轻。积极阳光的心态很重要,会影响人的一生,还有身体健康。”
  走进马琳总经理的办公室,便被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室内布局简约大方,书橱里摆放着《中国通史》、《四库全书》等史学名著,书橱对面正中墙上赫然挂着江苏书画家喻志高“为善永乐”的题字匾。我们在品茶聊天之余,渐渐发现马琳还是位修身养性的儒者。他内敛含蓄,温文尔雅,思想独特,语言朴实自然。
  他说:“做企业虽苦虽累,但很享受”
  马琳讲着一口地道的徐州话,孰料他竟是一个东北汉子。父母都是部队干部,他十多岁就跟随父母来到徐州,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耳濡目染,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
  父母都是军人,身上的凛然正气也深深感染着他。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做个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去做事”,同时也很注重对他意志力的培养,正是这种顽强的意志力,支撑他咬紧牙关,克服种种困难,渡过难关。他很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他的喜好却也道出了一个铁血男儿的豪迈,不服输、坚持到底、战胜困难的信念和意志。
  马琳虽然从小受到传统家庭的良好教育,但性格还是存有叛逆、不服输、倔强的因子。他创业时刚三十岁出头,原先有份稳定的工作,年轻人多少怀有时代的狂想,想干成一番事业。马琳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对当时国内市场形势的观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毅然辞去已有的工作,自主创业。
  每个创业者背后的艰辛,不言而喻。
  创业初期,有年夏天,他开着一辆桑塔纳去小区跑业务,那段时间,起得早,睡得晚,休息不好。天气酷热,有天早上,他累得就把车往路边一停,倒在车里便睡着了,车里没敢开冷气,窗户只打开个口,一觉醒来,整个衣服全都湿透了,都能拧出水来。
  马琳一步一个脚印,永不止步。事实上,他并没把自己当作一个成功者来看,而是一个创业者,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追求,迎接挑战。他感慨道,“做企业不容易,虽然很苦很累,但很享受这种挑战的过程。做企业,也是在不断完善自己。其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永不放弃’,摆正好心态,迈过这个坎,可能就柳暗花明。好高骛远,贪多求大,会把企业拖垮,只有把企业做实做精,才能做强大。”
  在马琳的带领下,公司现已成为中广有线徐州分公司有线宽带的总代理商,徐州地区弱电工程施工的骨干企业,并拥有建筑智能化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公司员工100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25人。
  目前,公司为把徐州打造成“智慧城市”而不懈努力,重点致力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建设,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联系,使未来徐州百姓的生活更全面地互联互通。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管理企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马琳除了做企业,还很信奉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道德运用到管理企业以及与人交往中。从马琳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家从关注自身、关注企业到关注社会的思想转变。
  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坚持着自己的是非原则。他笃信佛教,每年都会到普陀山旅游一次,寻找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马琳以诚待人,交友甚广。这也得益于他良好的个人魅力,是朋友对他这个人,做事思路的认可。
  同时,马琳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思考。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当保护和传承,面对一些文化破坏现象,深感惋惜。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丰富。有一次,马琳和徐州演艺集团的老总聊到汉文化时,还提议他多做些大型文艺演出,保护和挖掘汉文化。作为一个商人,他在力所能及为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过程中发现,公司除了办公场所以外,还内设休闲健身室、餐厅、KTV等娱乐体育设施,规模虽不大,但足以可见马琳在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求。
  除此之外,马琳还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平时生活上看到他们有什么困难,也会尽力帮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员工解决诸如子女上学问题、家庭生活问题等等。按他的话说,“积德行善,能帮忙就多帮忙,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坏处。”
  行走天下,靠人脉,“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生活中的平衡艺术
  采访过程中,隔壁传来了优美的钢琴声,询问之下,才得知是马琳的女儿在练琴。如今,小女孩已经十多岁了,慢慢能够领会到父亲细腻深沉的爱。
  “平衡”是马琳常常挂在嘴边的字眼。他除了忙于事业,也兼顾家人。他关怀孝敬自己年迈的父亲,也疼爱自己年幼的女儿。女儿是他的全部,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异了。女儿一直跟随父亲长大,父女感情很深很深。多年来,马琳担当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他感情细腻,对女儿疼爱有加。
  创业初期,他要经常跑业务,鲜有时间照顾孩子,内心有很多无奈和心酸。他说:“女儿小时候上的是全托,那时要经常在外跑业务,没有时间陪她。星期一早上,我送她去幼儿园,她哭着不愿意去,跟我商量,‘爸爸,我不去了’,我说,不行,你必须得去,这是你该做的事。她缠着我,‘爸爸,陪我玩会儿吧。’我带她去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坐一次还不行,来回坐了五六次,她抱着我还是不肯去,要我非得带她到公园玩一圈。等到好不容易把她送到幼儿园时,我满头是汗,我上午还得办事,不得不把她送去,她哭我也跟着掉眼泪,我在门口哭了足足有十几分钟。”
  他疼爱女儿,从物质上、精神上都给予女儿最好的。他对女儿的教育,更多是教她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一次,女儿的同学送给了她一个礼物,马琳问:“你打算送给人家吗?”女儿回答说,“礼物我已经准备好了。”马琳说:“这样就对,有来有往,这也蕴含着感恩吧。”点滴之间,马琳也在将对社会的感恩传达给他的孩子。
  在她的成长中,伴随着父亲的爱和教育,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个好父亲。在一次员工聚会上,有人问小女孩:“你觉得你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毫不犹豫地说:“我爸爸是个宽容的人。”在一个孩子眼里,宽容是什么呢?是父亲给了她自由的发展空间,教育她、引导她。马琳也希望女儿能够包容他,他说,“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希望她能够原谅。”
  他凡事讲究“平衡”的艺术,平衡事业和家庭,在工作和休息中也尽力找到平衡点,创造生活的同时,享受生活。
  他爱好广泛,喜欢看书,善于学习,平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看些对自己有用的书籍,而不是纯粹的故事消遣书。他说,“人的成长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把好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你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一本书中哪怕有一两处闪光点,我都会把它记下来,把那些简单的道理真正运用出来,你或许就是一个成功的或是伟大的人。”他热爱旅游,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接触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思想见地。
  同时,他也很喜欢运动,擅长足球、保龄球,尤其喜欢打保龄球,还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现任徐州保龄球协会执行会长,兼任江苏保龄球协会常务理事,并且经常代表组织参加比赛。
  这就是马琳心中的“平衡艺术”。
  他的从商,不全是因为挣大钱,而是为了“干成一番事业”。
  他说,即使是商人,也不要做俗了。
  他重视个人的修为,信奉传统文化,在人生阅历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正直、儒雅、温和、谦逊。
其他文献
周恩来自12岁离开淮安后就再没有回过苏北老家,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乡父老。苏北与南京仅一江之隔,在南京梅园新村期间,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时刻牵挂着苏皖解放区的建设和安危,那里的军民也和周恩来和衷共济,共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皖边区水患牵挂着周恩来的心  1946年夏季,江淮地区连降暴雨,淮河、大运河水位不断猛涨,苏北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苏
期刊
他自幼喜好音乐,青少年时期,学众师之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8年春,我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开始认识何士德老师。何老师还曾用名何炳文、何为、丁力。他于1910年11月15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父亲何兰史在县城执教,并为美国传教士教阳江语,也向美国传教士学习英语,从而入了基督教。何士德在婴儿时就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五四运动波及阳江县时,9岁的小学生何士德参加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游行和焚烧日货等活
期刊
阅读提示  抗战时期,苏中行政区的南通战略地位显要,日伪在这一带实行清乡。为粉碎日伪军的阴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清乡斗争,有著名的“火烧三百里竹篱笆”事件。还有少许人,他们默默无闻,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创办一份战地油印报—《东南报》,想知道他们艰险的办报经历吗?本文将为您揭秘。  70年前,抗战时期,苏中行政区的南通与日军侵占的上海、南京隔江相望,威胁着长江下游日军军需的
期刊
编者絮语  1943年春,日伪在苏南的清乡局部得逞后,决定对苏北地区故伎重演,力图摧毁苏北(中)抗日根据地,以便将兵力和占领区的丰富物资支援太平洋战场。  为粉碎日伪的清乡阴谋,苏中新四军某部启用了潜伏在日伪特工机构内部的“卒子”。“卒子”不负使命,在敌魔穴内,与日本间谍、汪伪特工、国民党军统特务斗智斗勇,向苏中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在苏中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伪的清乡彻底破产。  沙锦
期刊
核心阅读  曹靖华教授是翻译介绍苏联文学的中国翻译家元老。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忍饥挨饿,将苏联革命作家鼓舞人心的声音巧妙地传达给战斗中的中国人民,被誉为“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人。  这是一则刊登在1920年9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上的招生广告:  本学社拟分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读本由华人教授,
期刊
1944年8月29日,驻宿迁日军七十二旅团一三五大队为确保宿、泗水陆交通,派出金井中队88人、伪宿迁保安第十一中队及泗阳第四区汉奸武装90余人,侵占宿、泗运河线上的小张庄,设立据点,控制林公渡口。  新四军三师十旅为巩固已得的胜利,配合盐阜区沿海地区的攻势,则针锋相对,对敌交通线上已有和新设的据点不断发起攻击。7月15日,淮海部队攻占泗阳北之两遭圩据点。17日,攻克新安镇东南之大新集。8月6日,在
期刊
“太湖捐”,一个特定年代的特别名词。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人民的军队离不开人民的呵护。在抗日战争时期,我西太湖地区的人民群众节衣缩食,主动把募集而来的钱款不定期地支援正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军民一起把这捐款叫做“太湖捐”。  今天讲的是“太湖捐”遇险的小故事。  那是晚稻收割、小麦播种的秋日的一个下午,太湖游击队队员王小男身穿便服,怀揣着一大笔“太湖捐”,经过光福乡下高里村,
期刊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重民、贵民、爱民的民本思想。古语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众为国家的根本,只有民众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强盛。在近代百年奋斗的艰难历程中,共产党人牢记“为民”理想,共产党发展了民本思想,用热血和生命抒写了强国梦。  在这一期的《铁军·纪实》中,战将徐海东转战千里,为民族解放事业积劳成疾;管文蔚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华中抗日战场上勇斗侵略者;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众志成
期刊
新四军是一支高素质的战斗队伍。军中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都走在全国抗日根据地前面。其中,新四军卫生工作成就的取得,与沈其震密不可分。  沈其震,1906年2月生于一个开明士绅家庭。1919年在长沙读中学时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1925年,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书时,参加了五卅运动。次年,转到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结识了叶挺、郭沫若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远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期刊
1953年,在三间低矮简陋的小屋里诞生了一座未来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那时被称作徐州专署卫生所,但就是在那个艰苦的时代、那个陋室贫居的环境,爷爷和另两位医生开启了中心医院救死扶伤的辉煌历程。这三位老人见证了医院从“徐州专署卫生所”到“徐州专区门诊部”,再到“徐州地区医院”,再到“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直到今天誉满淮海经济区的徐州市中心医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六十载风雨春秋,凝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