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艺术个性的产物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洁是当代文坛上涌现出的具有写作影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大多反映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变革,她通过对现实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以及社会生活现象的揭露、批判和鞭挞,达到了对生活真谛的揭示和时代生活的期望,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表现出的独特风格,成为当代文学审美探析的内涵。
  [关键词]独特;艺术个性;产物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4-0134-04
  随着“文革”的结束,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历史出现了转折期,中国文学又开始呈现出一个新时代。随着一场灾难的过去,作家们沿用文学这个传统的“工具”,拿起笔,深入思考和着力倾诉这一历史性的悲剧。他们的笔触纷纷抚摸着昔日留下的“伤痕”,揭露和谴责当时的社会现象。然而,当大多数作家执着地进行社会批判时,张洁则更多地把思考放在对精神理想的追求上,她把笔调更多地投进精神理想的向往中,从而进行对新人的设计,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讴歌方面。她的作品在内容上不多反映物质生活的拮据而导致个体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危机。她的作品表现出一种思想,那就是灾难使人类社会更悲哀、更痛苦,精神的东西比物质的东西更重要,社会进步取决于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根本在于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她在作品创作中另辟蹊径,执着地追求精神上的尽善尽美。其作品思想内容上不仅在客观上打破传统的惯例,而且给新时期文学界开辟了一片新绿的田野。
  一、创作的初始阶段,作品内容通过揭露伤痕,以唤起治疗人们受伤心灵的紧迫感,从而去构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大厦
  从张洁1978年第一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的发表到《忏悔》的出现,其创作历程是她步入社会创作的初始阶段。张洁在这一阶段的作品充满着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寻求真、善、美而致力于理想人格,以及人性的张扬和美好人情的歌颂。在昔日的社会条件下,当许多作家还沉湎于回顾过去并进行反省的时候,张洁却展望着未来,以她独特的艺术才能在小说和散文中,迅速地记下了中国当代生活的急剧变化,及时表达新时期人民的审美意识。她通过对现实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揭示和批判社会现象,以独特的艺术才能而构建精神文明大厦。通过许多作品在进行光明的礼赞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时,她坚定地认为,作品的内容在揭露伤痕时不能作为最终目的,而要通过伤痕的揭露以唤起疗效的时代紧迫感。处在当时的环境下,青年一代身上刻画着累累伤痕,存在着无知与粗鄙,但是青年们身上除了健康的肌体,他们也有着善良和优美。因此,她的作品与那些席卷文坛的“伤痕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给当时的创作文坛带来一股清晰新鲜的空气。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是张洁的处女作,它通过一个血泪浸泡过的悲喜交集的故事,展现主人公的才华与精神,歌颂了梁启明善良的人性和伟大的人格;《谁生活的更美好》,作者通过塑造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田野,表现出了主人公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当面对卑劣的小人之时,能够发挥智慧,用理智战胜邪恶。张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形象感染和启迪人们如何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它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在经历社会生活的磨难之后,渴望建立和谐美好的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
  在《盯梢》、《依偎》、《白玉兰》优美散文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人性”的闪光的天地,表现了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一种自觉责任感和高尚的情操的人情美。例如,作者在《柳哨》这篇散文中,呼吁所有身心健康人们开启那封闭的心扉,用温情和关爱去抚慰那一颗颗残损、受伤的心灵,强调出人人都要献出真情实爱,让春天的柳哨响彻每个人的心田,让社会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张洁通过这些作品联系实际的描写,从而启发人们深深地思考:怎样去建设精神文明大厦,怎样去追求理想的未来。在文学作品中,张洁始终表现出期望自己有一个柳哨,吹出曾经受过精神伤害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二、后一阶段通过对现实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揭露、批判和鞭挞,以唤起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从而激起人们去追求美好与幸福
  张洁在实际创作中,无论是写爱情,还是写人性、人情,她的作品总是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以及完美的思想境界。她在讴歌美好情感的同时,笔下往往通过现实的残酷和冷漠,无情地揭露一切不合理的东西,批判和鞭挞阴暗的方面,从而激起人们追求光明和幸福。
  综观张洁的作品,我们把张洁的创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我们从悲观中看到了光明和向往,在悲剧中看到了喜色与理想;后一阶段的创作在满足和幸福中看到了痛苦和伤感,从喜剧和理想中看到了悲剧。而后一个阶段中的创作则注重对现实中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批判,作品的情调开始由乐观明朗转向苦闷和伤感,并由赞扬讴歌趋向于反面的揭露和批判。
  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样,张洁在经历过一系列的艰辛之后,在社会变化中,她被新生活推拥向前,开始的时候,她的眼眶里饱含着泪水,在双眸泪眼迷蒙中,森林中瑰丽的曙色展现在她的眼前。于是她踏着露珠,健步走到琴韵叮咚的孙长宁所在的校园,在美好的日子里,缅怀着昔日的艰辛,然而,她很快地看到生活中出现的阴暗面,她发现了人的精神和道德之衰颓,于是,她竭尽心力去施以针砭。所以,后一个阶段的作品在内容上出现的不只是歌颂和谅解,大多数是谴责批判和鞭挞。
  张洁在这一个时期,其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出这样思想倾向:尽管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然而,鲁迅笔下而剖析出的人的奴性还没有消失,“文革”中出现的文化浩劫,它对人们精神的影响和奴役还没有完全清除,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在作品《有一个青年》中,她通过实例将人性的蜕变进行了揭露和鞭打,从而将迷途中的人性呼唤出来,以求去丑存善。她在创作中把明化写成一个转变的主人公,不但改掉了野蛮、落后的缺陷,而且也改掉了缺乏教养的弊病。吴欢是张洁作品《谁生活的更美好》中的一个虚伪、丑恶却自命不凡的无赖,肆意妄为,也不尊重别人,张洁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她认为,像这种自我奴役的人其结果是最大的悲哀和痛苦。她在作品中写道:“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了,而我们却明明还留着封建时代的精华倒也罢了,但我们明明承袭了不少糟粕……”这是愤怒和激昂之言,其呐喊那些自我奴役的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要懂得做人的起码的标准,要学会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要做新时代的文明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可怕、深层次的麻木和冷漠。张洁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破灭后的奴性,这是其灵魂里出现的变形和硬化现象。因此,他们对社会、对落后和贫困、对生活理想持一种淡漠的态度。张洁对这种浑浑噩噩芸芸的众生进行笔下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让我们忘记》通过一个往地上乱扔甘蔗皮小女孩的一系列作为,深刻地描写那些冷漠的卖耗子药的人的悲惨表情,进而联系了作者本人的感受以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悲哀在于冷漠和麻木。兰英姐姐像牲畜一样遭到出卖,张洁作品《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是一个悲剧故事,但作者以其生活中的感受,绝妙地将题材进行挖掘,从而将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人们精神和情感的麻木和冷漠做了鞭挞。张洁鄙弃那些生活在人类社会徒有人的完整外形而失去精神境界的人类,而向往脱离了“无知而丑陋”的猴子阶段的人,并重新获得了人的尊严而内心优美的人。她说,为了民族的富强,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自己能成高尔基所说的“大写的人”,我们必须要拯救这些人的精神上的危机。
  爱情、婚姻是张洁作品中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都是写的爱情的悲剧。《爱,是不能忘记的》指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爱情和婚姻分离的不合理现象,它向传统婚姻旧习俗、腐朽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追求寻找一种真挚纯洁的精神上的伟大爱情;《方舟》中的三位女性,在爱情、婚姻上受到失败,她们难以忍受无爱婚姻的折磨抛弃了家庭生活,走上了艰辛的漫漫人生之路,这种宁肯忍受现实中艰难坎坷和阻挡,而不愿忍受那种受功利驱使无爱的婚姻,这些无疑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高尚与伟大。《祖母绿》写了20世纪50年代的女大学生曾令儿的爱情悲剧,作品中描写了曾令儿为了青年时代所钟爱的男子左薇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作者着重刻化了这种爱情的崇高和忘我,使爱情坚如璞玉,洁若冰晶,表现了曾令儿在爱情上不在乎婚姻的程式,而在于为了爱可以忍受一切,献出一切。张洁在这些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她们都对中国千百年来封建道德观念进行控诉和评判、剖析,都是要寻找精神上崇高的真爱,追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真、善、美。
  张洁作为新时期涌现出的一批关注妇女婚姻、家庭、爱情命运的作家,她后阶段笔下的女性大多数是悲剧的承担者,封建道德、伦理观念、旧习惯势力的牺牲品,她们追求一种崇高的感情,追求真、善、美,这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过程中应该也能够实现的东西,在她的作品中,闪烁着一种理想爱情和现实相撞击的悲剧火花,同时,也表现出对“精神之恋”幸福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三、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涌现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记下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现实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达到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和生活真谛的揭示,从中表现了新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在国内外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情感美、性格美的充分展示
  张洁的短篇小说在内容上大多数是表现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她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从而对人的精神世界美的讴歌与丑的批判,是她创作的主旋律。在张洁看来,精神的东西比物质更重要,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物质的文明程度,更是取决于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
  张洁的作品反映的是在物质生活提高的进程中,人类精神思想道德存在着危机的社会现实,她说,我们面对的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精神的空虚,因此,要追求一种情感美、精神美,基于此,她的创作在其内容上大多数表现的是对普通人的生活及其命运的关心与同情,并将他们朴素而又纯洁精美展示在读者面前。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是张洁的处女作,细读作品,读者仿佛进入了由“温柔的伤感”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字里行间感受着充满着悲悯的深沉的感情,小说中她通过一个血泪浸沧过的悲喜故事,歌颂了梁启明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人性。她写出了这个德才兼备的音乐家被流放到大森林劳动改造,身患绝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困苦的生活,迫害致死,但是他生前所表现出的人格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真正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灵魂和艺术才华却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再生。在通往世界光明的道路上,他的脚步并没有因肉体的消失而终止,也没有使他生前的种种失意而变为陈迹,伐木工人的孩子孙长宁继承、复活了他的才华和精神。
  张洁在作品中通过人物塑造去揭露、批判、鞭挞丑恶的行径,尤其是鄙弃那种徒具人的完整外形,而失去了丰富精神境界的人,她通过艺术形象去表现和向往那种脱离了无知而丑陋的猴子阶段,从而重新获得了人类的尊严而内心优美的人。她认为,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必须要拯救那些缺乏理想人的精神危机。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小说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女作家和老干部的爱情悲剧,但并不只是单纯的恋爱观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的问题,作品表达出以爱情为婚姻基础的人生理想。小说在内容上,不太重视外在环境的表现,而注重描写人的内心活动,注重人物精神的内在平衡。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的基本要素,但作者强调的爱情生死恋,竟然是老干部和女作家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天而发生的,同时又是在法律和道义相冲突的情况下向前发展的,其中故事情节的描写淡化了场景的连续性,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的艺术描写。在众多的内容表现方面,她不过多地对场景连续性叙述,突出心理活动过程描写也很少停在某一特殊场景的再现上,而是常常插入心理活动的规律的议论,以突出心理描写,将哲理抒情融为一体,从而表现人物心理层次的丰满。她通过努力,不仅在许多方面发掘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美,而且从精神世界点滴突破而纵深切入,以揭示生活的真理。
  (二)抒情化、散文化的小说意境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说:“艺术家和思想家好比十分精美、响亮的琴,每个时代的情境在琴上发出颤动的声音,能扩展到所有其他的人。”张洁的小说内涵中,她以独特的艺术才能在琴上,尽情地拨动着同我们这个时代特定的紧密相连的道德、情操、友谊、爱情的深邃思考,在她拨动的琴声中,以独特的演奏方式、独到的技巧,将弦和变奏与和弦、旋律与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她通过琴上发出的声音不仅响亮,而且悦耳动人。张洁作品并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甚至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着意去描绘人物的行动和笑语音容,而只是倾注全力去刻画人物心灵深处的微妙活动,她所写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和散文,却近似于音乐和抒情诗那样的魅力,能像音乐和抒情诗那样打动人心。   在张洁舒卷自如的文笔下,她以坚实的驾驭语言文字基本功将小说情、意、景三者立体画面优美、自如、尽情地展现给读者。她的短篇小说不但有着抒情散文般的优雅,而且能够把读者带进她所描写的情景和她所持有的生活情调中去。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她将黎明时渐渐醒来的森林,有层次、有节奏、有韵致地凸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看到了大森林浓郁的色彩、朦胧的音响以及沉思、忧伤的情调:
  太阳还没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里,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都显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
  在《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小说中,她将幻想的画面、感情的投影尽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白云、青草、浪花和轻风倾入灵感与生命:
  可我们知道,不管他们变成什么,他们仍在相爱……哪怕千百年过去,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依傍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拍击着另一层浪花;一阵轻风紧跟另一阵轻风,相信我,那一定是他们。
  张洁用美丽的遐想和优美的语言,形象而生动地勾画出了一个美丽、忧伤且带有神秘色彩的意境,意境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达,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张洁手握着一支生花妙笔,她把看不见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和抽象的感情外化倾泻纸上,能使你看得清、摸得着,甚至能使你身临其境而感受到。《谁生活的更美好》在心理描写中,给予淋漓尽致的表现。小说中作者对吴欢这样的青年,通过对内心心理状态精彩的分析,从而明快地抓住了人物内心瞬间的心理变化的深入而准确的特征:
  有谁招惹了他呢?没有,倒是他想招惹她,却又在面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失败。——他虽然可以不费周折地占了许多、许多,却占有不了她的尊严,她的渴慕,甚至她的目光。他不明白那使她得以抗拒他的东西是什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显得比她高出一筹?他决意要换回这种竟然使他自己感到不行的局面。他想,哪怕是激怒她,也是一胜利。毕竟他还可以在她那里占有一样东西:她的愤怒。
  作者这样深入而细致地进行心理分析,将吴欢在头一次挑逗女售货员失败之后,把吴欢的灵魂深处的表现,通过他那自命不凡、装成一副“趣味高雅、思想深奥”的模式,而实质上灵魂卑鄙肮脏暴露出来,对比之下,年轻的女售货员的形象在对方卑劣的心理衬托下,显得更加端庄,更加光彩照人。
  张洁的作品不仅用她那细腻、丰富的感情色彩打动着读者,还常常以沉郁与新颖的构思而激发现实中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进行去构建精神文明大厦。《忏悔》是张洁小说同类题材中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的作品,在内容上,不但通篇的思想内容具有严峻性,而且艺术上表现出的细致温情和抒情跃然纸上。
  除了上述以外,张洁作品中还有其他在艺术上写作特点,例如,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的精练、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选材的集中等等。
  当然,张洁的作品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她后一阶段创作中执着地探索生活的悲剧性,一些作品中过多地充满着伤感的情调;她的作品也很少出现重大题材。但是总体来说,她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她以独特的艺术才能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给当代文坛带来清新的气息。
  [参考文献]
  [1]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2.
  [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7.
  [3]洪毅然.新美学纲要[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9.
  [4]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1.
  [5]陈晓明.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文学评论,2002(6).
  [6]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7]龚鹏程.中国文学批评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刘军平.美学上的唯科学主义——洪毅然的“艺术科学论”到“美的科学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Abstract:Zhang Jie is the most distinguish female writers in the modern literary arena, whose short stories reflecte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mid and late 20th century.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n characters’ inner world and the criticism on social reality, her work reveals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expectation on future life. The exploration on uniqu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in her works are the essence of modern literature.
  Key words:artistic personality;outcome;distinctive
  [责任编辑薄刚]
其他文献
当一只小鸡尖叫:“天塌下来啦!”你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这只小鸡在搞笑,要不就是恶作剧?
期刊
[摘要]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想充分提升设计水平,就需要对环境本身进行有效了解,同时对地域环境的理解思维要和整个艺术设计思维相一致。只有对环境本身做到了有效认知,才能够在充分结合环境本身情况下,设计出优异作品,达到理想设计效果。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要想设计好,就需要对设计思维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对地域文化的详细了解,从而使设计者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文章拟从地域文化的特点入手,
期刊
2月是喜气洋洋的月份,人们送走农历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小朋友们也迎来了新一年的寒假。
期刊
初夏的早晨,法国摄影家密西尔·默列格牵着骆驼“恰恰”进入撒哈拉沙漠,去绿洲拍摄土著的照片。
期刊
我们的生活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有些我们天天都在用,但是可能从来都没有去注意过,那是它们都太普通了。
期刊
[摘要]在程颐的礼学思想中,礼乐的根本内涵是“序”与“和”。礼的本质是秩序,而乐的本质是和谐。他将秩序与和谐视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原理,同时也是自然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最高原则,因而将其概括为“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这样,程颐的礼学思想便充分展现了政治哲学的思想维度和思想意义,它既概括了人类社会政治组织的基本原理,也代表了儒家的外王理想。  [关键词]程颐;礼;乐;秩序;和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余华和胡塞尼于2013年推出了各自的长篇力作,《第七天》与《群山回唱》。余华的《第七天》试图通过一个孤独的亡灵七天的游走见闻,叙述当今社会的群体性游离状态;胡塞尼的《群山回唱》则以家庭亲情为环绕核心,讲述了阿富汗人民在现实苦难中对人性的执着追求和守护。七个“天”与九座“山”,在现实观望的世界橱窗中,找到了人性叙事表意的契合点——善。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两位作家表现人性之善的共
期刊
[摘要]李汉荣散文《一个古老村庄消失的前夜》,是一篇反映在中国城市化大跃进过程中,一个古老村庄的乡民在家乡消失前夜的“反常”行为和依依不舍的复杂心情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以土地财政为驱动的非理性的城市扩张给古老村庄造成损毁、自然美景消失、乡村文化败落、农民精神家园失守、民族文化之根断裂的艺术思索,体现出作者浓厚的乡园情结、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绵密的意象、充盈的诗意、精妙的结构、诗化的语言、使作品弥漫
期刊
期刊
比利时的中世经建筑,让人梦见唐·吉诃德挥舞着长矛,正与大风车殊死搏斗……哎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