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申遗』有问题 ?还是『体系』太离谱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赏石艺术申遗成功,在低迷期的石界倒是掀起一阵起伏的涟漪。因为仅隔10个月前的(2014年的2月)观赏石鉴评标准的国家级论证也刚刚通过(是国家级的宝玉石标准认证机构所为),那时也引起一阵躁动。我感到石界整体总像是一壶永远煮不开的水,不温不火,怪异得很。也好像是一群受苦人家的孩子,心疲意沉,胸闷得很,脸上表情总不自在。也很难有什么好事或奇事去唤醒他们。面对此种状态, 我也一直寻思其中的原因。不怕冒犯,暂且细细道来。
  好像是在小学时初次接触到“矛盾”此词的解释,典出《韩非子》:古时,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故用以形容行事或思考前后不统一,是难以引导和推动事业的。那时年小幼稚,只好像是在学绕口令似的好玩。后来接触形式逻辑的课程才知道这是人类进行正确思维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和遵循的一些基本逻辑规律。比如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
  我总感觉石界不温不火、整体沉闷的背后,也存在着其理论体系的构建中逻辑概念的不清和混乱有关。这次赏石艺术申遗的成功,倒是石界自我纠错、厘清的绝佳机会。只要对赏石艺术事业的复兴有好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所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认清其中“文化的” 和“非物质的”此两种属性特征是及其重要的。才能去区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有一项遗产保护公约,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说到这里明眼人就会明白这两个“公约”的相同处,即:都是“文化的”和“历史的”。不同处,即:前者是“非物质性”的,后者是“物质性”的。
  细辨这两种不同遗产的区分,比如前者的事项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苏绣、剪纸、南音、西安古乐等艺术形式。而后者的事项有:埃及金字塔、长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福建土楼等自然、文化、艺术物质可见性的形态。把赏石艺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合适的,其上有古典赏石历史的传承性可以追朔,是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手法、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它本质上不是物的属性,而是人的属性。赏石和苏绣、剪纸一样尽管有物参与其中,比如是石头、针线、丝织物、纸、剪刀等,但其中文化、历史、艺术的特征却是人的属性,非是物的属性。所以归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这儿,问题的表述、事物的发展似乎一切很正常。但各位且慢,新派赏石20多年来的历程,赏石活动却被精心编织的所谓理论体系之网紧紧包裹,难以解脱。过去的2014年注定要在中国赏石界留下一种独特的历史纪念意义。正由于它已是荒诞到了极致(上述观赏石鉴评国颁标准出台,可视为体系垮塌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才会物极必反,引起事物性质的转机 ( 尽管这并不是主导者的本意 )。赏石艺术审遗成功就标志着赏石活动“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生命。
  把有着历史传承的赏石活动纳入宝玉石标准的认证体系本身就是进错了门,走错了路。这样一来赏石活动中人的认同感和历史感将荡然无存地一笔勾销。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只需用科学仪器式地对物的性质的测定得出的线性结论就能搞定,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出台赏石标准,一方面又要申遗;一方面认定是物质的,同时又是非物质的;想要认定是科学的,同时又是艺术的;十分仰慕“决定论”(注一)的,却也爱昧“艺术论”的;推崇形而上的,却又死抱形而下的……如此种种,违背逻辑思辨规律的现象太过严重。所以体系的垮塌也在必然。
  常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思想的无矛盾性是正确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构建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话到至此,那么拙文标题的疑问句式是否可以改变为肯定句式呢?即:“‘申遗’没问题,而是‘体系’太离谱!”我想此判断应该可以成立。
  所以我要道出如下的心声:让我们借助赏石艺术申遗成功的东风,披荆斩棘, 勇往直前,重建赏石艺术新理论体系。在新派赏石的第三个10年,实现赏石艺术的真正回归。
  注一:引用别尔嘉耶夫所言:“美不属于决定论的世界,它脱出这个世界而自由地呼吸。”泛指艺术和审美不属于认识论和工具理性所涵盖的概念性、他律性、逻辑演绎的线性对应性和功利性特征。艺术和审美有别于科学认识论的范畴。而当今赏石理论的构建,特别是赏石标准的文本化有悖于艺术和审美的主旨。故而泛指这类现象是“决定论”的赏石观。其对立面就是“艺术论”的赏石观。即艺术和审美是人类情感心灵的逻辑。
其他文献
对于热爱南田石的石友,每一颗拣选的南田石都是心中的宝贝,暂且莫论石形、石质、石色等条件,光是要在南田海岸线上成千上万的石堆中捡选出一颗能赏玩的已是不易,更遑论登上艺品架参展或评比。  近年来,玩赏南田石的石友有增不减,就连邻近的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也热衷迷恋,让南田图案石成为现今台湾赏石界最炙手可热,也最闪亮的一颗星石,石友们无不争相收藏,每个地区石会办理年度赏石大展几乎可看到其,甚至整场有一半
期刊
新疆哈密奇石文化博物馆占地18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哈密乃至新疆各地的近万件奇石藏品,展区共分四部分:“天下第一宴”的奇石大餐、泥石“天书”和奇石与文化创意。其中天下第一奇石宴是博物馆的精华,古色古香的“宴席桌”直径达16.8米,涵盖1088道“新疆特色食品”,而且这些奇石在国内堪称一绝,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目前正在申请吉尼斯纪录。  (来源:光明网)
期刊
雷敬敷先生在《长江石文化》(包括《长江石文化·中国图纹石》,下同)杂志2013年第2期至2014年第3期上,连续发表了长篇论文《图纹石科学美的解析》(以下简称“《解析》”),读后,对于雷敬敷先生的主要观点不敢苟同,兹将本人的见解和盘托出,与雷敬敷先生商榷,并就教于赏石理论界的同道和专家。  关于奇石的所谓“科学美”,以前在赏石报刊的文章里偶有读过,这种文章不是故作深奥,就是语焉不详,更多的是一些试
期刊
敦煌文博园项目为甘肃省建设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中的重点项目,也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文化项目。该项目依托敦煌的高知名度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众多的旅游消费人群,打造具有国际文化艺术展示、文化产品生产、藏品展示交易、房车自驾营地、文化娱乐消费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国家和甘肃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交流,是打造敦煌国际旅游名城的重点项目。  敦煌文博园项目
期刊
价格倒挂  产地有些石头的报价高出二级藏家报价的10倍甚至更多。5月龙园展会上:丽水藏家割爱一方精品“书山有路”,报价3.6万,最终以2.8万成交。而同样体量一块主题鲜明的松,产地石友报价30万。另一块体量较大的山水,去年在产地的报价5万,龙园展会的报价一跃至20万。还有一些不错的石头已经成为产地石友的“收藏品”。  无价的“收藏品”  最近产地多了许多“收藏品”,“收藏品”遇到询价,自然是不卖。
期刊
外媒称,当俄罗斯矿工从地下挖出一块红绿相间的奇石时,他们立即意识到它不同于他们每天处理的大量矿石。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事实上,乌达奇纳亚钻石矿坑的矿工发现的是一块外径仅3厘米的岩石,但里面含有3万颗钻石,其富集度是正常水平的100万倍。科学家用X射线扫描后发现,里面的钻石的外径仅有1毫米,呈八面体。整体形状类似底对底粘在一起的两座金字塔。红色和绿色来自较大的石榴石、橄榄石和辉石晶体。  
期刊
6月5日,为进一步促进阿左旗奇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给广大创业农牧民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服务,阿左旗城市公交公司在现有的公交线路基础上新增1条“石博园”至“大漠奇石产业园”的公交专线。该线路运营时间为上午7:30至下午19:00,途经石博园西门、大漠奇石产业园东门、西城区公交调度室三站,每站停留时间为10分钟左右,售票价格为1元/人。 (来源:《阿拉善日报》)
期刊
敦煌小镇奇石城位于敦煌党河风情线上敦煌小镇负一层,是敦煌奇石交易集散中心、赏石文化交流中心和特色旅游景点。以大漠风砺石、沙漠玫瑰、硅化石、图纹石等西部奇石经营为主,拓展经营珠宝、玉器和其他各类奇石。奇石城和敦煌小镇雕塑馆、人文馆、博物馆、图书馆、留名墙浑然一体,构成了敦煌小镇的独特文化圈。  敦煌小镇奇石城地处敦煌旅游繁华区,交通便利,人流密集。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旅游背景的支撑,形成奇石与
期刊
敦煌本地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一般到敦煌购买奇石的主要是甘肃、新疆两省区靠近敦煌周边的石友,或是游客。  石界中人或者专门看石、购石的朋友,当然首选敦煌奇石文化村,也叫杨家桥奇石村,这里算是比较稳定的奇石市场。  敦煌奇石文化村位于敦煌市敦月公路杨家桥段,当地的大部分石友都集中在此,沿街两边共有三十多家石店,有专门的奇石店,也有石料加工的。店铺陈列风格不一,规模档次也不尽相同,大多为彩钢瓦搭建
期刊
说到天价的藏天珠,想必大家除了咋舌也算耳熟能详了。可最近一跃成为收藏界新宠的“戈壁天眼石”你又知道多少呢?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考究它的历史渊源,但是听当地人说,这种石头在数百年前就被人们当“神石”来供奉,因为里面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户牧民,他们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叫雪莲花。一家人居住在美丽的科古琴山脚下,可这里也是狼群出没的地方,家里的羊群经常遭受野狼的袭击。为了年老的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