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比较使用桡动脉固定器采集动脉血与传统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临床效果对比与观察。方法: 呼吸内科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200例,成年男性或女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传统桡动脉采血法,实验组为使用桡动脉固定器进行桡动脉采血法。对比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为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赢得时间,减轻痛苦。给临床的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桡动脉固定器; 动脉采血; 一次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58-01
在临床上动脉采血是很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一般都用于血气分析,能及时了解患者血液中的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酸碱度(PH值)。其中血氧分压(PO2)是判断患者体内是否缺氧以及缺程度的重要指标,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可有生命危险。酸碱度(PH值)是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指标、参考值7.35~7.45。小于7.35为酸血症,大于7.45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判断患者是否体内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指标,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 、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是呼吸内科病人诊疗过程中使用氧气治疗、无创呼吸机或有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依据。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就是动脉血,而动脉采血一直是临床护理操作中的难点,在穿刺中成功率低,反复穿刺易造成组织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在选择动脉采血部位上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波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的特点,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发生率[1],因此临床上大多选择桡动脉采血。桡动脉波动最强处位于桡侧腕关节,腕关节活动度大,易活动后引起刺偏或针尖在桡动脉内脱出造成穿刺失败。为提高成功率,减少病患痛苦,使用桡动脉固定器的效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研究对象为成人病例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共2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行传统桡动脉采血法,实验组100例实行使用桡动脉固定器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法。两组均使用统一BD动脉采血针、采集部位均为桡动脉采血法、操作人员均为工作五年以上呼吸内科临床护士。
1.2方法:对照组为传统桡动脉采血法,病人手臂自然平放在床上外展45度、掌侧向上[2],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及病人皮肤消毒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中心环形消毒8cm以上,右手持动脉采血针以35度-45度角在搏动点上方与手臂平行方向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固定血气针针尖部位置不动,由于动脉血压高于大气压动脉血会自动流进针管取0.5ml-1ml动脉血后拔针密封,穿刺部位加压止血5-10分钟。实验组为使用桡动脉固定器采集动脉血法,上肢自然平放外展45度、掌侧向上、手腕关节放置于桡动脉固定器内,桡动脉固定器可以有效固定手腕关节,并且四指固定使腕部呈背曲抬高30°-45°,还能够自行绷紧掌内侧皮肤。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及病人皮肤消毒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中心环形消毒8cm以上,右手持动脉采血针以35度-45度角与手臂平行方向对准搏动点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固定针尖部不动。由于动脉血压高于大气压动脉血会自动流进针管取0.5ml -1ml动脉血后拔针密封,穿刺部位加压止血5-10分钟。桡动脉固定器可有效固定病人手腕关节使手腕关节无法自主活动并能够绷紧掌内侧桡腕部皮肤,为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得到有效支持。
3讨论
动脉采血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临床护理技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并积累经验,大胆创新,得出结论。可看出桡动脉固定器可以有效固定手腕关节,并且四指固定使腕部呈背曲抬高30°-45°[3]有利于护士采集动脉血液标本。使用桡动脉固定器较传统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疼痛反应较弱,有易与压迫止血,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减少血肿发生率。对患者影响小,减轻患者痛苦,又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桡动脉固定器在采集动脉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定琼,曾定芬,胡秀容.不同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临床比较. 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59-60.
[2]魏海霞.高干病房老年患者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B】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008-8849(2011)29-3743-02:3743-3744.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4-35.
关键词: 桡动脉固定器; 动脉采血; 一次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58-01
在临床上动脉采血是很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一般都用于血气分析,能及时了解患者血液中的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酸碱度(PH值)。其中血氧分压(PO2)是判断患者体内是否缺氧以及缺程度的重要指标,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可有生命危险。酸碱度(PH值)是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指标、参考值7.35~7.45。小于7.35为酸血症,大于7.45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判断患者是否体内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指标,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 、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是呼吸内科病人诊疗过程中使用氧气治疗、无创呼吸机或有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依据。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就是动脉血,而动脉采血一直是临床护理操作中的难点,在穿刺中成功率低,反复穿刺易造成组织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在选择动脉采血部位上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波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的特点,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发生率[1],因此临床上大多选择桡动脉采血。桡动脉波动最强处位于桡侧腕关节,腕关节活动度大,易活动后引起刺偏或针尖在桡动脉内脱出造成穿刺失败。为提高成功率,减少病患痛苦,使用桡动脉固定器的效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研究对象为成人病例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共2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行传统桡动脉采血法,实验组100例实行使用桡动脉固定器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法。两组均使用统一BD动脉采血针、采集部位均为桡动脉采血法、操作人员均为工作五年以上呼吸内科临床护士。
1.2方法:对照组为传统桡动脉采血法,病人手臂自然平放在床上外展45度、掌侧向上[2],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及病人皮肤消毒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中心环形消毒8cm以上,右手持动脉采血针以35度-45度角在搏动点上方与手臂平行方向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固定血气针针尖部位置不动,由于动脉血压高于大气压动脉血会自动流进针管取0.5ml-1ml动脉血后拔针密封,穿刺部位加压止血5-10分钟。实验组为使用桡动脉固定器采集动脉血法,上肢自然平放外展45度、掌侧向上、手腕关节放置于桡动脉固定器内,桡动脉固定器可以有效固定手腕关节,并且四指固定使腕部呈背曲抬高30°-45°,还能够自行绷紧掌内侧皮肤。左手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及病人皮肤消毒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中心环形消毒8cm以上,右手持动脉采血针以35度-45度角与手臂平行方向对准搏动点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固定针尖部不动。由于动脉血压高于大气压动脉血会自动流进针管取0.5ml -1ml动脉血后拔针密封,穿刺部位加压止血5-10分钟。桡动脉固定器可有效固定病人手腕关节使手腕关节无法自主活动并能够绷紧掌内侧桡腕部皮肤,为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得到有效支持。
3讨论
动脉采血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临床护理技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并积累经验,大胆创新,得出结论。可看出桡动脉固定器可以有效固定手腕关节,并且四指固定使腕部呈背曲抬高30°-45°[3]有利于护士采集动脉血液标本。使用桡动脉固定器较传统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疼痛反应较弱,有易与压迫止血,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减少血肿发生率。对患者影响小,减轻患者痛苦,又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桡动脉固定器在采集动脉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定琼,曾定芬,胡秀容.不同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临床比较. 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59-60.
[2]魏海霞.高干病房老年患者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B】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008-8849(2011)29-3743-02:3743-3744.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