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再活一次,我要活得更好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郝丹,武汉人,今年(2020年)36岁,本命年。我是一名电台主持人,平时主持一档喜事类节目,名叫《第一喜事》。
  2020年1月十几日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疫情的言论。我们都觉得这就是一件普通的小事,对我们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从我工作的地方开车到华南海鲜市场,车程不超过一刻钟。我平时很少去,但是我经常从它门口路过。
  那个时候我们是正常上下班,对疫情没有什么意识,还计划了春节的排班。我爱人是一名小学老师,也是班主任。这一次我们准备一起回她荆州老家过年。我女儿今年6岁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过年前我和她妈妈都比较忙,所以1月7日女儿期末考试完了之后,我们就把她直接送到了荆州的外公外婆家。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最幸运的一个决定。
  1月23日:我突然发烧了
  我记得1月十几日的时候,单位就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包口罩。我们直播间的话筒,大家还用话筒罩或者什么东西罩一下。
  那个时候,身边一些朋友也有一些发烧、感冒的症状,但是大家都没有往那方面去想,觉得可能就是普通的甲流,或者是普通的季节性感冒。
  我的搭档和我前面上节目的两个人都生病了,所以后面两天我一个人上节目,还帮我生病的同事代节目。当时我就觉得身体好像有一点点不舒服,肌肉有点酸痛。我有点疑神疑鬼,跟我爱人说了。她说你不要这么夸张,肯定没事的。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那天,准备去上班,大概凌晨2点的时候,我突然就发烧了,烧到了39℃。当时第一时间我想到的是,赶快给我们领导发消息,说我发高烧不能去上班。因为我们作为电台主持人,安全播出是最重要的。
  当时也在传说未知病毒现在有一些严峻了,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点点怀疑,但我觉得99%就是感冒了。我准备自己去医院看病,心里也踏实些。
  1月25日:大夫有种“视死如归”的表情
  我原计划是大年二十九(1月23日)下节目后,直接开车和老婆一起去荆州。但是当时这个病毒已经比较严峻了,头一天我跟我爱人说,万一我们身上有这个病毒怎么办呢,干脆我们就不回去了。
  正好当天晚上就发布了“封城”令。1月23日早上,我开车去了武汉市第七医院,它是当时指定的发热门诊。车开到门口的时候,我有点被震惊到了,排队的人从医院门口一直排出来300米左右。
  我没有下车。因为考虑到,那么多人站在一起交叉传染的概率应该非常大。如果我得的不是当时被叫作“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其他人染病了,也许就会传染给我。
  我导航了3家药店,一家直接关门,一家东西卖得差不多了,总算在第三家药店买到了一些消炎药、感冒药。运气还不错,还抢到了一包口罩。我想,吃两三天药,如果体温能够降下来,应该就没问题。
  回到家吃药后,中午体温就降下来了,降到了37℃。可是到了晚上,又烧到了38.5℃以上。第二天中午,又降下来一点点。第三天,又开始发烧了,也没有其他的症状,没有流鼻涕、咳嗽。
  当时网上已经说了“不明原因肺炎”有哪些症状,我一看,跟我的情况非常相似。我记得,在家里的3天时间,第二天晚上就感觉我的胸口隐隐作痛,呼吸起来有一点点闷。
  我就给医生朋友打电话,朋友就说,还是到医院去拍个CT,看一下肺部症状。
  1月25日,也就是第三天晚上,我去了我家附近的湖北省荣军医院。
  我前面差不多有10个人,大家都戴着口罩,有一些是自制的隔离的东西,比如套個塑料袋。反正大家就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感觉。
  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排到急诊医生那边的时候,我看到医生穿着全套防护服坐在那个地方。突然想到一个词,感觉他有种“视死如归”的表情在给我们看病。
  我拍了CT、验了血。拿到CT单的那一刻,诊断书上面写着“双肺大部分感染,磨玻璃状”。我把CT诊断书和验血单拿给医生看,他对身边的人说:“后面的离远一点,这个估计就是。”
  我当时就蒙了,怎么就是我?
  医生说:“我建议你住院治疗。明天医院可能会新增20张床位,明早来排队就可以了。”
  我怀着一种错愕、紧张、焦虑的心情,回家了。
  1月26日:像抓住一根木头,我入院了
  第二天,我自己去了医院。到医院,我坐在车上,等了3个多小时。现在回想起来唯一的感觉就是非常煎熬。
  见到护士的那一刻,我当时应该是哭了。就像是一个淹在水里的人,不是看到一根稻草,是看到一根木头过来说:“来,跟我走吧!”
  然后我就跟护士一起去办理住院的手续。进了病区,发现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里边所有的医护人员穿的是防护服,其中有一位特别有意思,背后写着“胖胖冲鸭(呀)”。看完之后,我觉得她还蛮乐观的,心情好了一点。
  那个时候我就想,相信医生,相信护士,毕竟他们很专业。我那个时候只能选择去相信他们。
  1月29日:我要不要给老婆交代点什么
  住院的第一天晚上,我觉得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护士告诉我们,记得一直戴口罩,晚上睡觉也把口罩戴着,尽量避免交叉感染。我们病房3个人都没有多说什么。在忐忑不安中,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检查。
  护士问我:“有人给你送饭吗?”我说没有,她说那我们这里可以订饭。当时已经快晚上6点了,没有办法订当天的饭了,护士就送了3盒过来,是他们的饭。
  我当时就觉得,还是找到组织了,有饭吃,有病可以看,心里安心很多。
  到了第二天,一上来就打六七瓶药水。我想这么多药总有一种有用。没想到的是,到了晚上我又发高烧了,再次达到了39℃。入院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没有一天不超过39℃。
  高烧让我整个人的意识都不是特别清晰。有一天晚上我烧得迷迷糊糊的,护士来给我们量体温,量完之后我说:“我看不清体温表了,您帮我看一下。”她看完之后我问她多少度,她也没有说话。我想肯定是非常高,应该是40℃左右了。   我记得在医院大概第四天的时候,29日晚上,我想,要不要给我老婆交代点什么,要不要发一条短信。我怕万一发高烧,自己没有意识了,怎么办?
  “跟老婆交代一点什么……”这个念头盘桓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我还年轻,我才36岁,我上有老下有小,就这么放弃了……我觉得不应该。我还想,我平时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待人也很好,觉得不至于。
  这个时候医生也说:“你们年轻,要相信自己,要有意志力。”
  那一刻,我就觉得,一定要有一个很强的意志力,配合医生。他让我们多喝水,之前喝两瓶少了,我就破纪录,一天喝6瓶。吃饭感觉没有胃口,我当时想的就是,把药当饭吃,把饭当药吃。我想我一定要挺过去。
  我是入院之后才给我爸妈打电话告诉他们的,我说我已经住院了,但不要担心,这个病其实也还好,没什么问题。然后对我老婆,我也跟她讲,“其实我还好”。包括每天他们问候的时候我都说“还好”。
  烧到29日,我就呼吸很困难了,讲两分钟电话就讲不动了。但是我告诉自己,这个时候和家人说病得很严重,也没有什么作用,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我就以一种比较乐观和淡定的心态告诉他们“我还好”。
  1月30日:我们是“必胜小分队”
  我入院第二天就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必胜小分队”,我想帮大家传递一些能量,互相加油打气。虽然群建得很早,但是一开始几天大家都没怎么说话。
  有天晚上,我们按呼叫器叫护士来给我们量体温。护士进来说,你们等一会儿,现在有一个病人正在抢救。我们那天晚上就没有再按呼叫器。
  第二天早上我听到有人问:“死亡证明在哪里开?”我们就觉得,可能有一个病友没有抢救过来。
  那一次,那一刻,我觉得,死亡离我们很近。
  住院的时候我跟爱人商量了,不要告诉孩子我住院了,而是说“爸爸去加班了”,因为“爸爸工作很忙”。我觉得孩子是很天真的,没有必要让她来承担这些。孩子想和我视频聊天,但是我没有办法,因为我在医院。我觉得如果我跟她视频聊天,我一定会哭的。
  我就看了一下我手机当中的一些照片,特别是给孩子拍的那些视频,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当时在网上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正面消息,我都觉得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到30日的时候,我觉得不能再这个样子了,我觉得如果再烧下去,我就悬了。我就觉得,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给大家鼓鼓劲儿。
  然后非常神奇,下午两点的时候,我的烧退了,回到了37℃左右。大家很难想象,一个人连续烧了8天,“烧退了”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好像就是把我从滚烫的泥浆中捞出来一样。烧一退,我觉得我的大脑好像恢复了清醒。
  我就开始在这个群里发一些小故事、小段子。在那一刻,病房的氛围在逐渐变好。我退烧没多久,室友王哥的体温也恢复正常了,小丁的体温也正常了。后来才知道,那天医生给我们打了激素。
  烧退了,精神也好了一点,我们就上网查,网上说激素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后来问了医生,说小剂量不常使用,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是选择相信医生。
  大家统一了思想,“必胜小分队”的名字我觉得始终是贯彻下来了,病友们互相打气。有一天,小丁说特别想吃面,然后他试着用手机软件叫了一单,居然真的成功了。那一刻我们觉得简直难以置信,那是很鼓舞我们的一件事儿。他还叫了一箱牛奶。我想起车的后备厢里边有一箱水果,就拿上来了。我们互相交换这些食物,病房里的氛围,感觉从之前的压抑、焦虑,变成后面的阳光、开朗。
  2月6日: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2月3日,医生才告诉我们核酸检测确诊结果。
  从入院那一刻开始,我们所有人鼻子上都24小时戴着一个输氧管。特别大的一个氧气罐,大概一个有50公斤重,都坚持不了一天。然后就看到很瘦小的护士,体重都没有50公斤,一天要搬20多個氧气罐。
  那个时候我们真的都很想去帮忙,但是我们几个连下床都费劲。护士说,你们是病人,你们别动,我们来换。
  中间这段时间,我们的体温虽然下降了,但是呼吸不畅的状况在那几天反而加重了。当时问了医生,他说肺部感染和发烧的症状并不同步。但是我觉得,这至少是一个正在好转的趋势,我感觉最艰难的时期过去了。
  2月5日之后,呼吸不畅的情况有所好转。2月6日,我看到自己的CT片子了。医生说,你现在已经吸收得非常好了,离出院,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
  我当时就主动跟爸妈、同事,还有我爱人报喜。然后还跟我们病房的几个人约定说,等到疫情过去,我们一定要好好聚一聚,因为我们是“同生共死”过的人。
  2月10日:我出院了
  2月10日那天,本来计划要再给我打一针的,内科主任却跟我讲:“恭喜你,你可以出院了。”
  我想,就这样出院了,没有一点儿仪式感吗?
  我夫人在我回家之前一直特别坚强,我回家之后,她那些情绪才上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她还依然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就想,一线的医生、护士,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还有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物业人员,包括街上的这些志愿者、警察,他们都在一线。
  出院的第二天,我就做了一个直播。在直播中也说了这句话: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大武汉挺住了,因为有这些基层的、平凡的人,他们在做着那些不平凡的事。
  有朋友说:“我们快复工了,我之前不敢去上班,很害怕,但看了直播之后有勇气复工了。”
  我想我还是发了一点光,有了一点热。
  2月28日:女儿给我看了一颗松动的牙齿
  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一些阴暗面。但是我觉得经过这次洗礼之后,会发现身边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我们的同胞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福祸相依,我觉得我好像完成了一次蜕变,一次重生,相当于给了我再活一次的机会。我要活得更好,也要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
  2月28日《焦点访谈》播出的时候,我女儿跟我视频聊天,说:“爸爸,你上电视了,我都吓得不敢动了!爸爸,原来你住院了!”我说:“爸爸现在已经好了”。然后她给我看她的一颗松动的牙齿。
  我觉得我现在可以面对她,跟她视频聊天了。我看她的时候,有了劫后重逢的喜悦,有种爸爸对于女儿说不上来的、我要一直守护她的那种信念。
  我觉得挺好的。
  (口述时间:2020年2月29日)
  (摘自现代出版社《武汉!武汉!:2020战“疫”口述实录》 编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其他文献
悉尼人在英文中被稀奇古怪地唤作Sydney sider(坚决站在悉尼一边的人),他们有着一种显而易见、不屈不挠的欲望向来客展示自己的城市。而这次,又有人友善地提出想做我的导游,她就是《悉尼晨锋报》的记者戴尔德丽·麦肯。戴尔德丽是个活泼开朗的女人,刚刚步入中年,她带着年轻摄影师格伦·亨特到旅馆与我会面。  “我们马上就会散步到环形码头,搭渡轮横穿海港到达悉尼塔瑞噶动物园的码头。我们不参观动物园,只在
期刊
在中国,恐怕很难再找出一座与山海同呼吸、共进退的城,很难再觅得能将山文化与海精神如此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城,亦很难再寻到可以同时令其历史与地理风貌保存如此完整的城。  如果真的有,那一定是浙江临海。  这里的人们靠山面海,筑城经商,打渔出洋。一瞬千年,人们从这里不断地出走和归来,驻足或离开。纤细精巧的渔网同结实厚重的城砖,思维活络的行商和文雅讲究的居民,山珍海味的盛宴与风味独特的小吃,一并构造出山海间
期刊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结和渗透程度相当深刻。在此背景下,各国彼此之间快速驶离经济下行期的最佳道路,不是一味地互相竞争与敌对,而是进行充分的勾兑与融合,寻找均衡,探索未來。政府和市场勾兑与平衡,探索第三条道路。  全球性失衡让“脱钩”强势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协调机构等全都收不住了。“脱钩”无法根本性解决全球性失衡,失衡后的再平衡更需要互联,互联更能代表未
期刊
《温疫论》,中医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瘟疫预防、治疗、康复的指南。中医治疗新冠的主要方法出自《温疫论》,张伯礼院士推荐阅读。  明朝崇祯年间,瘟疫连年,尤其是辛巳(1641)年,大疫几乎遍及全国,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处尤其严重。次年,吴又可在总结诸多临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写成《温疫论》一书。  吴又可(约1592—1672),名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居太湖洞庭
期刊
陶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葡萄膜炎与眼底病专家。  既然决定活下去了,那就要迎接更激烈更残酷的战斗,这个准备我是有的。——陶勇  2020年1月20日,临近春节,医院里依然人满为患,俨然没有任何节日来临前的气氛,病痛不会因为任何节假日而放缓它的脚步。  早上临出门时,妻子叮嘱我,母亲今晚准备了我最爱吃的香菇米线,让我早点
期刊
成为一名医科学生之后,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阅读了许多医学著作,这些书本告诉我,人只不过是遵循机械法则运转的机器,一旦这台机器不再运转,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我在医院中见证了许多人的死亡,这让我不得不在惊恐中承认,书本教给我的内容是真实的。我一度满足于这样的念头:宗教与上帝的观念都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构想出来的,而这种观念在过去一度对人类这一物种的存续具有重要的作用——或许如今这一作用也并未失
期刊
近代保险业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点:费马和帕斯卡创立的概率论,政治算术等社会统计思想及实现这种思想的调查方法——统计学的发展,以及具有永续性的近代企业。  概率论与现代社会  皮埃尔·德·费马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数论之父”。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最为人所知的当数“费马大定理”。  说到对世界史的影响,费马留下的更重要的遗产是“概率论”。没有概率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概率论支撑了“保险”
期刊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10月23日这一天,83岁高龄的胡应湘应邀在珠海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这一天,也是胡应湘提出伶仃洋大桥构想35年后第一次看到完工的港珠澳大桥。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到内地投资的香港实业家
期刊
经过秦专制苛政和连年战乱的历练与洗礼,江苏境内一大批贤明之士、豪杰英雄脱颖而出,成长为汉朝名臣。他们于社会纷乱中总结经验教训,于道德冲突中有所坚持,于汉初的稳定局势中有所思考,并用以教育子孙,成为汉朝的名臣家训。  王陵母伏剑激子事汉王  王陵(?—前181)是秦末沛人(今江苏沛县),曾是沛县的豪强,刘邦曾“兄事之”。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义帝被项羽阴谋杀害
期刊
基米·马蒂亚斯·莱科宁,1979年10月出生于芬兰,现效力于阿尔法·罗密欧竞速F1车队,是一名职业赛车手。年轻时凭借着冷酷的外表与直率的个性,获得了“冰人”的称号。他曾接过车王舒马赫的“衣钵”代表法拉利车队获得了2007年F1车手年度总冠军以及当年的F1中国大奖赛分站冠军;也曾因兴趣爱好于2010年至2011年期间短暂离开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转战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2012年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