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进入了微博时代,政务微博也蔚然成风。但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在维护政务微博方面服务意识缺乏、政务人员媒体素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政府部门良好的网络形象没有充分展现。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好政务微博的管理,深化政府的负责、高效、亲民、个性的善政形象。
【关键词】微博时代;网络形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22-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38亿人,微博网民使用率达到50.9%。今天我们进入了微博时代,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和观点,探讨家事、国事、天下事。我国政务微博网络形象提上议题。
一、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网络发展日益迅猛,其平民化和快捷性的特性给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提供了重要渠道,也给政府形象维护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政府在政务微博的使用上存在的缺陷,使府网络形象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没有积极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政府责任形象不够伟岸
微博采用树状接入方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都可以和微博相连通,因此,它的信源匿名、传播便捷、实时播报、审核困难等特点,使微博上的很多信息含有虚假性、政治有害性。个别微博网站在新闻标题、内容上故意歪曲真相,造成惡劣影响。比如,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核辐射可能污染北京、上海”、“大亚湾核电站多次隐瞒安全事故”以及抢盐、抢粮等谣言在民众微博上蔓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部分政府部门没有利用微博及时进行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舆论引导,导致网上谣言蔓延,民众心理恐慌,政府为民负责的形象大打折扣。
(二)没有积极掌握微博问政话语权,政府亲民形象不够凸显
随着微博问政在国家重大事务特别是突发事件中影响力的增加,一些官员不得不被动“接纳”微博问政,虽然开通了微博账户,但是不会使用、不太了解等问题比较突出,呈现“僵尸微博”状态,使政府人员面临失去掌握微博问政话语的风险。同时,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官员甚至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不少官员也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技能,内容发布失当,打官腔、说空话,“无可奉告”、“正在办理中”等用语经常遭遇“板砖”。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政府亲民形象不够凸显。
(三)没有紧紧把握微博问政的时代命脉,政府特色化形象不够凸显
目前,很多政府微博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相对滞后,没有根据各地习惯、用户需求等特点,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政府微博。这直接导致粉丝数和关注对象不足,弱化了政务微博的推广与宣传。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不仅仅包括政务微博的网页布局和发布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特色化的服务内容。有些政务微博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实质,用户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迷茫,政务微博的服务形同虚设,做的只是表面的形象工程。
二、我国政府网络形象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出现,同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自身存在某些问题,是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一)政府微博在日常建设、维护方面尚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部分政府领导对政府信息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执行层面,把政府信息化当作上级的指令,完全机械地照办上级部门微博的栏目、布局格式,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信息化没有实质性内容。由于部分政府部门把网站与微博的运转和管理当成一个额外负担,导致某些政府部门在政府网站、微博建设与维护方面没有很好地树立责任、服务意识,从而出现了一些有损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负面事件。
(二)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不足
我国政府人员很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媒介教育,缺乏基本的传媒知识。政府人员对传媒(尤其是对新网络传媒)的传播规律知之甚少或基本不知,对传媒的性质、特点、功能、手段、作用及发展规律等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合理地获取正确媒介信息的知识结构。部分政府人员媒介意识还停留在忽视媒介、害怕媒介、躲避媒介、“防火防盗防记者”、“封、捂、堵、压、瞒”的初级阶段;有的政府人员信息发布技巧略有欠缺,回复民众诉求内容官僚化或用语不当。不懂媒介的政府部门,会在低级的舆情应对中,损耗政府的“无形资产”。
三、微博时代塑造政府网络形象的策略探讨
政府网络形象的构建是个复杂的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强化好政务微博的管理,努力构建出一个积极正面的网络政府形象。
(一)建立科学的舆情监管机制,抵制网络谣言,提升政府的负责形象
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舆情评价、监管机制,第一时间正视问题,通过公正的调查、研究,及时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舆论引导,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并获取民众支持与谅解,实现与群众实时互动,提升政府的负责形象。例如,在突发事件——上海9.27地铁追尾事故中,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于事故发生后不久发布多条微博,先发布信息确认列车追尾,再及时公布现场状况、伤亡情况、事故初步原因、后续调查、责任人员处理等情况,为事故后的危机攻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在事故发生当晚所发的致歉微博也得到了网民的肯定和大量转发,成功应对微博时代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挑战。最近,个别网民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产生恶劣社会影响。面对网络谣言,不仅需要网民加强自律意识、互联网企业强化监管机制,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舆情的敏感度,利用微博来发布权威信息,加强信息公开。谣言的出现,反映出信息公开的不畅通。充分的信息公开保障人们的知情权,是遏制谣言的一剂良药,政府的权威发布显然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利用微博的自澄清功能,加强舆论引导,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负责形象。 (二)提高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彰显政府的亲和形象
政府公务人员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了解国情;另一方面在精通业务的基础上,熟知计算机专业知识,并掌握各种媒介的特性。政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具备言辞表达清晰准确、逻辑缜密、沉着谨慎、反应敏捷等多种素质,熟悉网络语言,保持“微博态度”,以平等交流的姿态来听取大众的声音,做好民情反馈工作。政府官员可以利用,如“给力”、“神马”、“浮云”等网络词汇,“伤不起”、“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网络流行语,还有“凡客体”、“TVB体”、“咆哮体”、“淘宝体”等网络语体发表相关信息状态,增加与网民的亲和力。例如,全国首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省部级官员是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他的微博受到了微博用户的热烈追捧,在其微博中常见网络流行语。他在推荐浙江官员微群时就用当时最流行的“咆哮体”:“真给力啊!浙江军团再现!!童鞋们何不一睹为快!!!有木有!!!!有木有!!!!!”
(三)打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凸显政府的特色形象
首先,要建立协同机制,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本地政务微博与其他省县市微博的链接,实现网联网、网套网的微博站群,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设置人陛化导航,引导和温馨提示市民获取服务结果。再次,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在政务微博上体现出本地特色。我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科技资源非常丰富,应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的政务微博。最后,增加政务微博的育人功能。设立育人专栏,开辟“美德长廊”、“读书长廊”和“礼仪长廊”“倾诉长廊”等德育板块。
总之,互联网見证着社会文明的成长,推动着政治文明的前行。无所不在的信息潮流将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保障着普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及相关部门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利用微博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推进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打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才能深化政府的负责、高效、亲民、个性的善政型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张鸫.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1):126
[2]王浣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通用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
[3]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12):16
【关键词】微博时代;网络形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22-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38亿人,微博网民使用率达到50.9%。今天我们进入了微博时代,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和观点,探讨家事、国事、天下事。我国政务微博网络形象提上议题。
一、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网络发展日益迅猛,其平民化和快捷性的特性给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提供了重要渠道,也给政府形象维护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政府在政务微博的使用上存在的缺陷,使府网络形象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没有积极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政府责任形象不够伟岸
微博采用树状接入方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都可以和微博相连通,因此,它的信源匿名、传播便捷、实时播报、审核困难等特点,使微博上的很多信息含有虚假性、政治有害性。个别微博网站在新闻标题、内容上故意歪曲真相,造成惡劣影响。比如,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核辐射可能污染北京、上海”、“大亚湾核电站多次隐瞒安全事故”以及抢盐、抢粮等谣言在民众微博上蔓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部分政府部门没有利用微博及时进行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舆论引导,导致网上谣言蔓延,民众心理恐慌,政府为民负责的形象大打折扣。
(二)没有积极掌握微博问政话语权,政府亲民形象不够凸显
随着微博问政在国家重大事务特别是突发事件中影响力的增加,一些官员不得不被动“接纳”微博问政,虽然开通了微博账户,但是不会使用、不太了解等问题比较突出,呈现“僵尸微博”状态,使政府人员面临失去掌握微博问政话语的风险。同时,有的政务微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视而不见,不主动解决微博舆论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官员甚至害怕与网民交流对话,关闭微博评论功能,招致网民质疑和炮轰。不少官员也不具备与网民对话交流的技能,内容发布失当,打官腔、说空话,“无可奉告”、“正在办理中”等用语经常遭遇“板砖”。互动交流是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没有对话的微博问政,必然会失信于民,政府亲民形象不够凸显。
(三)没有紧紧把握微博问政的时代命脉,政府特色化形象不够凸显
目前,很多政府微博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相对滞后,没有根据各地习惯、用户需求等特点,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政府微博。这直接导致粉丝数和关注对象不足,弱化了政务微博的推广与宣传。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不仅仅包括政务微博的网页布局和发布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特色化的服务内容。有些政务微博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实质,用户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迷茫,政务微博的服务形同虚设,做的只是表面的形象工程。
二、我国政府网络形象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出现,同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自身存在某些问题,是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一)政府微博在日常建设、维护方面尚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部分政府领导对政府信息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执行层面,把政府信息化当作上级的指令,完全机械地照办上级部门微博的栏目、布局格式,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信息化没有实质性内容。由于部分政府部门把网站与微博的运转和管理当成一个额外负担,导致某些政府部门在政府网站、微博建设与维护方面没有很好地树立责任、服务意识,从而出现了一些有损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负面事件。
(二)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不足
我国政府人员很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媒介教育,缺乏基本的传媒知识。政府人员对传媒(尤其是对新网络传媒)的传播规律知之甚少或基本不知,对传媒的性质、特点、功能、手段、作用及发展规律等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合理地获取正确媒介信息的知识结构。部分政府人员媒介意识还停留在忽视媒介、害怕媒介、躲避媒介、“防火防盗防记者”、“封、捂、堵、压、瞒”的初级阶段;有的政府人员信息发布技巧略有欠缺,回复民众诉求内容官僚化或用语不当。不懂媒介的政府部门,会在低级的舆情应对中,损耗政府的“无形资产”。
三、微博时代塑造政府网络形象的策略探讨
政府网络形象的构建是个复杂的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强化好政务微博的管理,努力构建出一个积极正面的网络政府形象。
(一)建立科学的舆情监管机制,抵制网络谣言,提升政府的负责形象
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舆情评价、监管机制,第一时间正视问题,通过公正的调查、研究,及时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舆论引导,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并获取民众支持与谅解,实现与群众实时互动,提升政府的负责形象。例如,在突发事件——上海9.27地铁追尾事故中,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于事故发生后不久发布多条微博,先发布信息确认列车追尾,再及时公布现场状况、伤亡情况、事故初步原因、后续调查、责任人员处理等情况,为事故后的危机攻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在事故发生当晚所发的致歉微博也得到了网民的肯定和大量转发,成功应对微博时代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挑战。最近,个别网民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产生恶劣社会影响。面对网络谣言,不仅需要网民加强自律意识、互联网企业强化监管机制,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舆情的敏感度,利用微博来发布权威信息,加强信息公开。谣言的出现,反映出信息公开的不畅通。充分的信息公开保障人们的知情权,是遏制谣言的一剂良药,政府的权威发布显然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利用微博的自澄清功能,加强舆论引导,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负责形象。 (二)提高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彰显政府的亲和形象
政府公务人员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了解国情;另一方面在精通业务的基础上,熟知计算机专业知识,并掌握各种媒介的特性。政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具备言辞表达清晰准确、逻辑缜密、沉着谨慎、反应敏捷等多种素质,熟悉网络语言,保持“微博态度”,以平等交流的姿态来听取大众的声音,做好民情反馈工作。政府官员可以利用,如“给力”、“神马”、“浮云”等网络词汇,“伤不起”、“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网络流行语,还有“凡客体”、“TVB体”、“咆哮体”、“淘宝体”等网络语体发表相关信息状态,增加与网民的亲和力。例如,全国首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省部级官员是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他的微博受到了微博用户的热烈追捧,在其微博中常见网络流行语。他在推荐浙江官员微群时就用当时最流行的“咆哮体”:“真给力啊!浙江军团再现!!童鞋们何不一睹为快!!!有木有!!!!有木有!!!!!”
(三)打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凸显政府的特色形象
首先,要建立协同机制,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本地政务微博与其他省县市微博的链接,实现网联网、网套网的微博站群,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设置人陛化导航,引导和温馨提示市民获取服务结果。再次,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在政务微博上体现出本地特色。我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科技资源非常丰富,应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的政务微博。最后,增加政务微博的育人功能。设立育人专栏,开辟“美德长廊”、“读书长廊”和“礼仪长廊”“倾诉长廊”等德育板块。
总之,互联网見证着社会文明的成长,推动着政治文明的前行。无所不在的信息潮流将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保障着普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及相关部门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利用微博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推进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打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才能深化政府的负责、高效、亲民、个性的善政型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张鸫.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1):126
[2]王浣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通用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
[3]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