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九年时间逼近真相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不为名利,不畏权势,以一个记者的良知,先后写下了六篇内参和若干报道,终于推动了一个历时十八年冤案的平反昭雪,他就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
  结缘呼格父母
  汤计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了两年后进入新华社。当上新闻记者的第一天,他的导师,后来成为外交部副部长的新华社记者王殊告诉他: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群的思辨能力,才能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情境下发现普通人未曾发现的真相。
  十年前的一个冬天,汤计在办公室翻看当天的报纸新闻,电话响了起来。“汤计,你还记得1996年4月发生在呼和浩特市毛纺大院公厕内的强奸杀人案吗?”内蒙古河洋律师事务所主任何绥生在电话中问道。何绥生是一个在内蒙古被认为职业操守最好的知名律师,与汤计是多年的好友。“当然记得,何律师,你想说什么?”“当年那个报案人呼格吉勒图,在案发62天后就被枪毙了。可是,就在几天前,身负十条人命的杀人狂魔赵志红被警方抓获。在他供认的十起强奸杀人案中,有一起就是1996年4月的那个案件。呼格的父母来找我,希望我为他的儿子讨要说法。凭我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解决,你是新华社的记者,我让他们去找你了。”
  汤计见到了呼格的父母,才四十岁出头的父亲李三仁头发花白,腰也弯得厉害。母亲尚爱云满脸泪水,衣衫不整。两人一进办公室,就跪了下来:“我的孩子才十八岁,死得冤啊!九年了,我们夫妻俩到处为儿子呐喊伸冤,没有人搭理,我们在邻里乡亲面前都抬不起头啊。”悲凉的哭声让汤计感到阵阵心痛,他连忙搀起这对伤心的父母。
  汤计拨通了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的电话,对方却不愿多说。汤计感到李三仁夫妇反映的问题太重大,立即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党组汇报。党组对汤计说,分社全力支持你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希望你能认真履行新华社记者的职责。
  向公众报道事实、传播观点是记者的天职,但在呼格吉勒图一案上,汤计却有另外的打算。“呼格案当年的经办人都还在公检法系统,如果公开报道把问题摆出来,会引起这些人的阻挠,对调查不利。”汤计决定采用写内参的形式,让高层知道真相。
  汤计派一名年轻记者到呼和浩特市毛纺大院复原现场,自己到专案组听办案人员讲述经过,并用特制的手表录下了全部谈话内容。
  汤计利用自己在公检法系统的人脉查到了当年呼格案的卷宗。看完卷宗,汤计倒吸了一口凉气:直接证据缺乏,从受害人体内提取的凶手精斑没有进行DNA鉴定。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的间接证据也明显存在不合理成分:案发时公厕内黑灯瞎火,呼格吉勒图却能供述出被害人穿的是牛仔裤,系的皮带是向左插的,皮带上还有两个金属扣子。这样一来,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链根本就无法形成,由此形成的案件事实存疑,判决结果遭受质疑就在情理之中。汤计连夜写出一篇题为《内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尽快澄清十年前冤案》的内参发往北京。
  顽强地逼近真相
  很快,这篇内参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于2006年3月初,成立了“呼格吉勒图流氓杀人案”复查组。在汤计的想象中,复查组既然成立了,案件也不复杂,纠错大概不是什么难事,他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三仁夫妇,让他们耐心等待。但事情的发展却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半年过去了,案件复查没有任何进展。
  2006年10月底,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突然开始不公开审理赵志红案。汤计接到在场警察的电话:“汤计,法院当庭宣判赵志红死刑。赵志红死了,呼格案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汤计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写出第二篇内参《呼市系列杀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让人质疑》,希望能刀下留人。
  没过几天,有人来敲汤计办公室的门,出示了警官证,并确认汤计的工作证无误后,交给他一份材料——嫌犯赵志红写的《偿命申请书》,大意是说,自己被捕后,经过党的教育,在生命的尽头找到了做人的良知,而十年前自己在一家公厕内的杀人案,不知为何公诉机关没有提及,希望政府彻查自己的罪行。
  申请书原件写在卫生纸上,歪歪扭扭,错字连篇,汤计得到的是复印件。
  “事就这么个事,我怕寄丢了到不了,所以给你吧。我不知道如何处理,相信你知道。”警察说完,转身走了,一分钟也没停留。
  那几年,汤计写过不少警界黑幕的报道,但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儿歌,那种崇敬和信任油然而生。
  汤计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奋笔疾书,第三篇内参抄录了《偿命申请书》,从分社到总社一路绿灯。不久,中央相关领导的批示再次显示了力量,赵志红案被最高院要求休庭。
  呼格案很快有了复查结果: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认为是错案,呼和浩特市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但是,案子在内蒙古自治区高院一等就是八年。
  汤计从未想过,一起明显的错案竟被阻滞了如此之久。苦恼中,他找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检察长对他说:“汤计,以目前法院这种认识,抗诉开庭一定是维持原判,那是终审,这孩子就会永远蒙冤。你再写一份内参,建议异地审理。”一语惊醒梦中人,汤计的第四篇内参《内蒙古法律界人士建议跨省区异地审理呼格吉勒图案件》再次传到新华社总部,时间是2007年11月。
  像是消除游戏,挪走方块又堵上了横杠。第二年,内蒙古自治区换届,曾积极推动此事的领导退休、调任、升迁,新来的领导不愿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
  每年一月份都是内蒙古最寒冷的时候,自治区召开两会。呼格父母总是站在会场外,不说话,不纠缠,只是那么站着。汤计每每见到,就远远地躲开了,他不敢直视呼格父母期待和怨恨的眼神。
  汤计开始寻找媒体力量,他先后协助《新京报》、山东卫视、辽宁卫视播发了案件报道,他想引起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
  等待中,又是五年一度的换届。一个过去极力推动复查呼格案的领导当选高院院长,汤计听到消息后心里无比高兴,组织新华社同事拍摄了呼格案的电视片,放在视频网站后,短短几天就有几十万次的点击。紧接着汤计呈送了第五篇内参《呼格吉勒图冤死案复核6年陷入僵局,网民企盼让真凶早日伏法》。没过多久,最高人民法院派人到内蒙古,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组终于重新组建。
  无法复制的胜利
  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送达呼格吉勒图案再审通知书,那天,从来没有流过眼泪的汤计和呼格的父母相拥在一起,抱头痛哭。他的心始终难以从大悲大喜中跳出来:他悲,因为再审来得太迟了;他喜,因为再审还是来了……
  2014年12月15日,这个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日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布:1996年被法院以“流氓杀人罪”判处死刑并被执行枪决的十八岁报案青年呼格吉勒图无罪,系一起错案。在那一刻,汤计紧闭双目双手合十,似乎是在告慰那个逝去的年轻生命。
  法庭安静了下来,汤计感觉自己的两只手被人紧紧地抓住了。他睁开眼,呼格的父母用力地摇着他的双手,嘴角无声地抽动着,没有眼泪。汤计知道,他们的眼泪早已流完了。
  呼格的父母为儿子新建了一个坟墓,与之前荒草地里的小土堆不同的是,新墓修得很高大气派。墓碑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呼格吉勒图眼睛明亮,带着盈盈的笑意,照片下面刻着一行字:“优良的司法,乃国民之福。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惜无此福。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权柄者,应重证据,不臆断。”这是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应汤计之邀为呼格写下的墓志铭。新墓地是汤计拍板设计的,整个造型别具深意:从高处俯视,呼格墓地围墙的造型为反写的问号——拷问冤案的制造者,也在时刻警醒后人。迁墓那天,汤计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到场。“愿历史长河记住呼格案,愿法治中国记下呼格案,愿大家忘记呼格的家人。”这是那天汤计最想说的话。
  尘埃终于落定,汤计心中默默为呼格年迈的父母祈福,希望时间能抚平他们的伤痛。
  2015年12月4日,汤计当选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用良知叩问公平,以勇气战胜黑暗。十年辛苦不寻常,你如此顽强地逼近真相,你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汤计回答:“这是一场记者舆论监督的胜利,但这胜利是无法复制的。如果呼格吉勒图案最终仍未能平反,我可能会终生谴责自己,但我的记者生涯还是成功的。”这份淡定,是汤计从业三十年的感悟——“职责与真相”才是更重要的,这也是他即将出版的著作之名。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研究发现,咖啡不能提高所有人的工作积极性。带领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杰伊·霍斯金介绍道:“这次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了‘提神物质’的反效果。”  霍斯金通过让老鼠走迷宫来研究提神物质的反效果。和人类一样,老鼠群体中也会有勤奋型和懒惰型的成员。对于懒惰型的老鼠,咖啡使它们变得更活跃,更努力寻找迷宫出口。而对于勤奋型的老鼠,咖啡却使它们变得更怠惰。
期刊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衰患者过分控制盐分的摄入,反而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  研究者对833名心衰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130名实行极端低盐饮食的患者中,约有42%的患者因出现急性心衰入院或死亡。而在不是特别严格控盐饮食的患者中,只有26%的人出现了上述状况。  研究表明,食盐过量仍然是高血压、心衰等一系列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但过于控制盐分摄入也是不可取的。
期刊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特·伽尔兰德发现,长期在电子书和纸张上阅读完全相同的材料,其产生的效能存在明显差异。伽尔兰德将她的心理学学生分成两部分去阅读一段他们不熟悉的经济学材料,一部分学生通过手持设备阅读,另一部分则阅读纸质版本的材料。使用电子书阅读的学生为了理解信息,往往需要多次重复阅读某些段落。而阅读纸质书的学生则较少出现这种重复阅读。纸质书的读者对内容理解得更透彻。  伽尔兰德介绍,当人们
期刊
德国专家警告称,在家查阅工作邮件或者周末接老板的电话,可能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失眠、焦虑、头痛以及心脏问题。  该研究主要基于对整个欧洲的两项大型调查,涉及超过5.7万工薪阶层。结果发现,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查看工作文件变得轻而易举,几乎一半的受测者曾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加班,这很容易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夜晚和周末工作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头痛、疲劳、焦虑和胃部不
期刊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减肥者在运动时,手里拿一瓶冰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负责此项研究的史黛西·西姆斯博士称:锻炼期间,身体发热总是让人感到很难受,使人很快就停下动作,无法坚持下去。而肥胖人群在锻炼中所遇到的麻烦更大。过厚的脂肪让身体本应散出的热量被困在体内。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人体体温陡然攀升,引发身体不适,严重情况下可能令体能迅速衰竭。为了避免体能被热量迅速消
期刊
《世界的探索》这本书的封面是杏黄色,正中是大海上漂浮的一艘轮船,船下是像波浪一样的拉丁文,拉丁文下面是一个看着既像蜘蛛又像潜水员的东西,再下面是一个地球仪上端的一部分,两架飞机相背而飞。封面的右上端是一块蓝色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右下端是半个黑圆,然后是两行竖排的文字:世界的探索,旁边是绘者和编著,整个风格和颜色乍看就像一本外文书。  再看绘者,韦尔乔,这名字也像外国人;再翻看两页画的内容,基本上人物
期刊
前不久,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在35家餐饮企业食品中,检出罂粟壳成分,其中不乏著名饭店。罂粟壳长期风行中国,被餐饮行业青睐,难道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能够提味增香,使人上瘾?  罂粟壳之所以会如此风行,恐怕是它在饮食江湖上广为流传的功效,让餐饮企业欲罢不能。不破除这种错误认知,对罂粟壳的治理,就很难看到效果。  所谓罂粟壳的功效,主要指两点。其一,它能提味增香;其二,它能致瘾。能提味增香,食客觉得好吃
期刊
偶尔深夜吃零食或许对身体无害,但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养成深夜吃零食的习惯或许会改变大脑的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在400名志愿者为期半年的分组对比测试中发现,在应该睡眠的时间吃东西会导致志愿者大脑中的海马体被干扰,从而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到影响。
期刊
文同,字与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盐亭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文同与同为北宋文豪的苏轼是表兄弟,他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赞许,尤受苏轼敬重。画家米芾称赞文同“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中国墨竹画法的新局面。  胸有成竹:  源自与苏轼的绘画交流  著名成语“胸有成竹”,就出自文同、苏轼两人间的一次绘画交流。  绵阳文化学者刘泰焰《文同评
期刊
为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推动美丽江苏建设,江苏省林业局、江苏《莫愁》杂志社联合在全省开展寻找和评选“江苏最美森林”系列活动,以此充分挖掘我省丰富深厚的森林资源,带您领略多姿多彩的森林景观,同时,扩大对森林资源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推动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让全省人民共享“绿色江苏”之建设成果。目前,已有超过50家森林公园报名参加。  参与方法:即日起,关注《莫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