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迫在眉睫,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怎样培养,高中教师必须掌握培养探究能力的方法和思维等。
关键词:探究能力;提出问题;探究方法;探究意识
近几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本人发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特别是探究能力的缺乏。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个人的体会,谈谈我是怎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的?
一、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呢?
1.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又习惯于面面俱到,一堂课几乎被老师的讲授“垄断”了,甚至时有拖堂的现象。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严重制约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教师必须坚决抛弃传统的注入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方法之一,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探究问题的情绪中
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刨根问底的思考,设置疑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心情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⑴教师要掌握设置疑问的艺术性,必须经常运用发散式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来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故意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讲授“功率”内容时提出相互矛盾的典型问题: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当牵引力增大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增大,汽车速度也不断增大。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因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根据功率公式P=FV分析推断,当牵引力增大时,速度应当减小,你认为那种分析正确?
⑵设置疑问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层次和系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保证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加大工夫设计编排问题,使一堂课从问题开始,由问题结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如下一系列探究问题:
①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关系?此处设计只有一个动力做功的情景,由此推导出动能的定义式和只有动力做功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③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而做功,各力所做的功跟物体的动能变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此处设置有一个动力和一个阻力做功的情景,由此推导出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达式。
④如果只有阻力做功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又如何呢?此处设置一个只有阻力做功的情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由一般到特殊。
⑤如果一个物体存在变力做功的情况,动能定理是否也能使用?在这里设计一个变力做功的情景让同学们进一步探究。
3. 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
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表现为不会探究,不敢探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掌握探究的方法,探究并不是随便提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典型的物理过程等,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且求其所以然;对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另外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对看似平常、一目了然的问题,注意从细节思考,提出问题;对于与学科章节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把他们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到他们的特点,以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求同思维能力;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把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到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对于实用性比较强的原理理论,联系现实的实际事例提出问题来加以理解,或者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跟现实生活和科学知识密切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不敢探究除未掌握探究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还有思想方面的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二是怕探究错了被别人耻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的看法得罪老师。为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疑问,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问题,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对一些较难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认识水平低、探究能力差的学生,尤其需要鼓励,切忌挖苦讽刺,以免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他的学生积极性。对于那些探究能力强、思路开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意识,唤起学生探究的自信心。探究的方式可以采取课堂上探究或课外探究,采取口头表述或书面表达的多种形式,久而久之,学生探究的次数就会增加,探究的质量就会提高,探究能力就会增强。
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往往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要么不知如何探究,要么提出一些很肤浅的探究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引导他们通过课前预习,认真读书,仔细思索,从教材中寻找探究问题;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发现并提出探究问题;通过课后复习,整理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使知识调理化和系统化,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提出探究方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资料,提出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作业要经常性的抓,在探究中学习,通过探究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思想觉悟,真正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习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陈毅.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萧县师范学校)
关键词:探究能力;提出问题;探究方法;探究意识
近几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本人发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特别是探究能力的缺乏。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个人的体会,谈谈我是怎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的?
一、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呢?
1.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又习惯于面面俱到,一堂课几乎被老师的讲授“垄断”了,甚至时有拖堂的现象。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严重制约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教师必须坚决抛弃传统的注入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方法之一,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探究问题的情绪中
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刨根问底的思考,设置疑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心情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⑴教师要掌握设置疑问的艺术性,必须经常运用发散式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来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故意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讲授“功率”内容时提出相互矛盾的典型问题: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当牵引力增大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增大,汽车速度也不断增大。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因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根据功率公式P=FV分析推断,当牵引力增大时,速度应当减小,你认为那种分析正确?
⑵设置疑问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层次和系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保证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加大工夫设计编排问题,使一堂课从问题开始,由问题结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如下一系列探究问题:
①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关系?此处设计只有一个动力做功的情景,由此推导出动能的定义式和只有动力做功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③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而做功,各力所做的功跟物体的动能变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此处设置有一个动力和一个阻力做功的情景,由此推导出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达式。
④如果只有阻力做功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又如何呢?此处设置一个只有阻力做功的情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由一般到特殊。
⑤如果一个物体存在变力做功的情况,动能定理是否也能使用?在这里设计一个变力做功的情景让同学们进一步探究。
3. 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
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表现为不会探究,不敢探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掌握探究的方法,探究并不是随便提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交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典型的物理过程等,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且求其所以然;对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另外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对看似平常、一目了然的问题,注意从细节思考,提出问题;对于与学科章节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把他们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到他们的特点,以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求同思维能力;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把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到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对于实用性比较强的原理理论,联系现实的实际事例提出问题来加以理解,或者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跟现实生活和科学知识密切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不敢探究除未掌握探究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还有思想方面的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二是怕探究错了被别人耻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的看法得罪老师。为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疑问,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问题,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对一些较难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认识水平低、探究能力差的学生,尤其需要鼓励,切忌挖苦讽刺,以免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他的学生积极性。对于那些探究能力强、思路开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意识,唤起学生探究的自信心。探究的方式可以采取课堂上探究或课外探究,采取口头表述或书面表达的多种形式,久而久之,学生探究的次数就会增加,探究的质量就会提高,探究能力就会增强。
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往往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要么不知如何探究,要么提出一些很肤浅的探究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引导他们通过课前预习,认真读书,仔细思索,从教材中寻找探究问题;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发现并提出探究问题;通过课后复习,整理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使知识调理化和系统化,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提出探究方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资料,提出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作业要经常性的抓,在探究中学习,通过探究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思想觉悟,真正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习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陈毅.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萧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