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情犹未尽,言犹未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不同心理、年龄特征,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效果延伸的实用性与灵活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效果延伸 实用 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43-01
一、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求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了。但往往有不少教师,只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却忽视这种效果在课后的延伸的重要性,让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近视”“短效”行为。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一堂课结束后,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延续课堂上学习的兴奋点,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是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深思熟虑的任务。“教师要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程,从而达到言犹未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必须遵循实用性与灵活性
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书育人,首先要求教师讲究实际,必须考虑其实用性,要让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延伸。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实际有效的方法,扎扎实实地从课堂将要结束时开始,就有意识地延伸课堂教学效果,保证“人人都有收获,收获入脑入心”。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只有兼顾实用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延伸,有所广益。
三、实而能活,力促课堂教学效果向纵深延伸
教材本身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对象也是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的程式化、训练的简单化。
1.精彩结课。完美的结课就像画龙点睛,会使一堂课收束有力,湛然生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教学艺术,结课形式和方法很多,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每一种艺术都是一个棋盘,应当深入钻研,去找寻新的棋局。”教师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对象灵活设计多种结课形式。
归纳总结,是一种有效的结课形式。“总结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印象,巩固所学,使知识在反刍中得到升华。”总结的形式与方法很多,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用简明的话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这种结课方式往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单一的使用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只有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崇尚个性。
2.活动促趣。鲁迅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心理和年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对游戏、活动的认同是比较大年龄学生更偏重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游戏、小品、课本剧、情景剧、讲故事,用板书或板画描述课文等等,精彩不断,惊喜连连。
3.音乐传情。许多课文,与音乐、歌曲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音乐在教学中有时能发挥关键作用。但由于语文课堂的目标限制,语文课不是音乐欣赏课,语文课堂不能整支乐曲、整首歌曲播放。除了结课时可以播放音乐作为结语背景音乐外,在课后专门安排时间、活动进一步欣赏,也是较适宜的。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让雄浑激昂音符叩击学生的心扉,深刻感受音乐巨人贝多芬遭打命运沉重打击但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在音乐的熏陶感染中教学效果在不断延续和升华。
4.生活体验。到广阔的天地中去,采风、旅游、参观、欣赏演出、观看影视,异彩纷呈的世界会给学生无穷的养分。语文课堂学习的知识、体验的情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生不应该只是“感动了45分钟”;课堂教学不能仅仅以考试得一百分作为课后的任务。没有开阔的视野,哪来广博的人文情怀?没有生活的浸染,哪能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没有生活的体验,哪能有对课文发自内心的共鸣?
5.心得交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一旦有认知理解,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辩论、总结学习心得、交流学法与收获等等方式,就能帮助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成果,并且与他人愉快分享。
6.作业巩固。作业是“学生知识巩固训练的有效方式,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就要因人而异地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其次,形式变化,时时创新。通过那些既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空间的作业,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彻底贯彻。
后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表现在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上,只有“实”教,“活”教,学生才能学“实”,学“活”。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课堂,还要备课外。教学效果延伸必须是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训练方式,做到实用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效果延伸 实用 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43-01
一、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求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了。但往往有不少教师,只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却忽视这种效果在课后的延伸的重要性,让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近视”“短效”行为。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一堂课结束后,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延续课堂上学习的兴奋点,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是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深思熟虑的任务。“教师要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程,从而达到言犹未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必须遵循实用性与灵活性
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书育人,首先要求教师讲究实际,必须考虑其实用性,要让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延伸。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实际有效的方法,扎扎实实地从课堂将要结束时开始,就有意识地延伸课堂教学效果,保证“人人都有收获,收获入脑入心”。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只有兼顾实用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延伸,有所广益。
三、实而能活,力促课堂教学效果向纵深延伸
教材本身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对象也是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的程式化、训练的简单化。
1.精彩结课。完美的结课就像画龙点睛,会使一堂课收束有力,湛然生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教学艺术,结课形式和方法很多,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每一种艺术都是一个棋盘,应当深入钻研,去找寻新的棋局。”教师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对象灵活设计多种结课形式。
归纳总结,是一种有效的结课形式。“总结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印象,巩固所学,使知识在反刍中得到升华。”总结的形式与方法很多,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用简明的话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这种结课方式往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单一的使用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只有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崇尚个性。
2.活动促趣。鲁迅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心理和年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对游戏、活动的认同是比较大年龄学生更偏重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游戏、小品、课本剧、情景剧、讲故事,用板书或板画描述课文等等,精彩不断,惊喜连连。
3.音乐传情。许多课文,与音乐、歌曲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音乐在教学中有时能发挥关键作用。但由于语文课堂的目标限制,语文课不是音乐欣赏课,语文课堂不能整支乐曲、整首歌曲播放。除了结课时可以播放音乐作为结语背景音乐外,在课后专门安排时间、活动进一步欣赏,也是较适宜的。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让雄浑激昂音符叩击学生的心扉,深刻感受音乐巨人贝多芬遭打命运沉重打击但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在音乐的熏陶感染中教学效果在不断延续和升华。
4.生活体验。到广阔的天地中去,采风、旅游、参观、欣赏演出、观看影视,异彩纷呈的世界会给学生无穷的养分。语文课堂学习的知识、体验的情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生不应该只是“感动了45分钟”;课堂教学不能仅仅以考试得一百分作为课后的任务。没有开阔的视野,哪来广博的人文情怀?没有生活的浸染,哪能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没有生活的体验,哪能有对课文发自内心的共鸣?
5.心得交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一旦有认知理解,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辩论、总结学习心得、交流学法与收获等等方式,就能帮助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成果,并且与他人愉快分享。
6.作业巩固。作业是“学生知识巩固训练的有效方式,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就要因人而异地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其次,形式变化,时时创新。通过那些既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空间的作业,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彻底贯彻。
后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表现在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上,只有“实”教,“活”教,学生才能学“实”,学“活”。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课堂,还要备课外。教学效果延伸必须是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训练方式,做到实用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