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急支援保障,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在非战争状态下采取的不同于作战行动的举动,是军队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行动、反恐怖军事行动、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参加和支援国家重大防疫行动等方面内容。当突发事件出现,要求军事力量介入时,军事力量总是处于一种应急状态中。特别是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反恐怖斗争等行动时,往往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因此,军队的应急支援保障也都是在十分紧迫的情况下组织实施的。由于应急支援保障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这就给军需保障带来了许多平时和战时都没有遇到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行动中,往往都是党政军民整体行动的格局,军需保障是在统一的大格局中展开和实施行动,且一般要听取地方的指挥,社会化保障程度高。处置突发事件行动的这种协调性,就相应地带来了协同面广、组织实施复杂的问题。因此,应把应急支援保障的着眼点和注意力,放在实施应急保障活动上,这就需要部队军需部门来完成多样化的保障任务,做好应急支援保障中的相关军需应急保障工作。
一、做好组织准备阶段的工作
周密拟制保障方案,是增强应急保障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保障速度和效率的重要前提。为了搞好突发事件中的军需保障,军队相关部门应主动与地方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所需信息,比如灾害情况、汛情动态;正确领会上级意图,主动与司令部门取得联系,掌握可能出动装备、兵力、时间和地点,掌握部队机动方式,了解地区物资情况,及时调整物资储备,以防被动。在拟制方案时应重点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加强预测。在制定预案时,要认真分析行动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保障程度和保障能力,为保障队的使用管理、任务区分提供正确的依据。二是要突出重点。在拟制方案时,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方向跨区支援的军需应急保障预案。同时预案的内容也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如在组织指挥上要突出与被保障单位协同的组织;在物资保障上,要突出预置物资的储备等。三是要符合实际。制定预案时,一定要结合部队的实际,如人员、装备、物资器材等,只有符合实际,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准备。同时,还应按照预案组织好相应的训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增强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针对不同的行动,制定不同的应急保障预案,力求做到:想定内容科学,人员编成合理,装备配置到位,保障措施有效。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时,尤其是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行动,充足的物资是实施军需应急保障的基础,特别是一些野战帐篷、汽油炉等专用物资器材。部队军需部门根据任务变化实施机动后,经费保障要及时跟进,到达新的地域后,实施就地采购保障,这是提高军需保障时效性的重要保证。一般接到命令后,时间比较紧,多种工作平行展开,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靠临时紧急采购和请领物资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在平时要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才能在用时做到保障充分、及时有力。在物资储备时应着重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物资储备要突出计划性和预见性。强调物资储备要与预案紧密结合,突出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是物资储备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
二、实施阶段的军需应急保障
军需物资补给,是指根据保障需求而进行的军需物资交付的勤务活动。其目的是使在遂行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的部队和群众能持续不断地获得所需军需物资补给,主要包括饮食保障、被装保障和日用品供应等。
饮食保障是指对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反恐维稳等部队和群众所需食品和饮水的供应工作。通常包括热食保障、野战食品保障和饮水保障等。热食保障就是在现地加工制作食品,组织饮食供应。通常采取野战炊事装备制作与使用行军锅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可以由上级供应制式野战食品,也可由部队自行加工非制式野战食品,还可以就地筹措熟食。组织野战食品补给时,应当根据热食保障难度以及现场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补给的品种和数量。野战食品在携运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防止霉烂变质。同时饮食保障要简化程序,减少加工制作过程。由于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情况下军需保障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和分散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军需保障工作应尽量减少保障程序,采取灵活的保障方式。为了解决自然灾害等恶劣条件下的保障问题,应尽量采用野战食品、方便食品,尽量减少现地食品加工,确立以野战、方便食品为主,热食保障为辅的保障模式,但在有条件时尽量搞好。
饮水保障上,要立足现有条件,多渠道筹集饮用水。在抗震救灾、抗洪救灾、部队核、生、化事故救援中,往往很难得到洁净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源,再加上工作条件的恶劣性,工作任务的繁重性,饮用水的需要量往往很大,所以必须搞好饮食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部队带足饮用水。在部队出发前明确饮水保障需求,把带足饮水同其他物资一样加以部署,使其具有一定的自身饮水保障能力。二是与卫生部门协调,利用净水车等设备进行现场净水加工。三是在情况允许时,也可利用水果代替部分饮用水。
被装保障是指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供应被服、装具的勤务工作。主要包括替换被装保障和对受灾群众的保障。应急支援保障时,气候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复杂,劳动强度较大,需要及时更换和补充衣服和被褥等。对替换下来的被装,要搞好洗消、修补和利用。另外,对受灾群众保障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请领被装物资,加强组织和协调,注重效率、速度和质量,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分发给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灾区官兵和群众对军需保障的要求。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部队要提高认识,后勤部门要加强研究,努力做好相关应急保障工作。
一、做好组织准备阶段的工作
周密拟制保障方案,是增强应急保障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保障速度和效率的重要前提。为了搞好突发事件中的军需保障,军队相关部门应主动与地方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所需信息,比如灾害情况、汛情动态;正确领会上级意图,主动与司令部门取得联系,掌握可能出动装备、兵力、时间和地点,掌握部队机动方式,了解地区物资情况,及时调整物资储备,以防被动。在拟制方案时应重点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加强预测。在制定预案时,要认真分析行动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保障程度和保障能力,为保障队的使用管理、任务区分提供正确的依据。二是要突出重点。在拟制方案时,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方向跨区支援的军需应急保障预案。同时预案的内容也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如在组织指挥上要突出与被保障单位协同的组织;在物资保障上,要突出预置物资的储备等。三是要符合实际。制定预案时,一定要结合部队的实际,如人员、装备、物资器材等,只有符合实际,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准备。同时,还应按照预案组织好相应的训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增强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针对不同的行动,制定不同的应急保障预案,力求做到:想定内容科学,人员编成合理,装备配置到位,保障措施有效。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时,尤其是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行动,充足的物资是实施军需应急保障的基础,特别是一些野战帐篷、汽油炉等专用物资器材。部队军需部门根据任务变化实施机动后,经费保障要及时跟进,到达新的地域后,实施就地采购保障,这是提高军需保障时效性的重要保证。一般接到命令后,时间比较紧,多种工作平行展开,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靠临时紧急采购和请领物资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在平时要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才能在用时做到保障充分、及时有力。在物资储备时应着重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物资储备要突出计划性和预见性。强调物资储备要与预案紧密结合,突出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是物资储备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
二、实施阶段的军需应急保障
军需物资补给,是指根据保障需求而进行的军需物资交付的勤务活动。其目的是使在遂行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的部队和群众能持续不断地获得所需军需物资补给,主要包括饮食保障、被装保障和日用品供应等。
饮食保障是指对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反恐维稳等部队和群众所需食品和饮水的供应工作。通常包括热食保障、野战食品保障和饮水保障等。热食保障就是在现地加工制作食品,组织饮食供应。通常采取野战炊事装备制作与使用行军锅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可以由上级供应制式野战食品,也可由部队自行加工非制式野战食品,还可以就地筹措熟食。组织野战食品补给时,应当根据热食保障难度以及现场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补给的品种和数量。野战食品在携运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防止霉烂变质。同时饮食保障要简化程序,减少加工制作过程。由于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情况下军需保障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和分散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军需保障工作应尽量减少保障程序,采取灵活的保障方式。为了解决自然灾害等恶劣条件下的保障问题,应尽量采用野战食品、方便食品,尽量减少现地食品加工,确立以野战、方便食品为主,热食保障为辅的保障模式,但在有条件时尽量搞好。
饮水保障上,要立足现有条件,多渠道筹集饮用水。在抗震救灾、抗洪救灾、部队核、生、化事故救援中,往往很难得到洁净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源,再加上工作条件的恶劣性,工作任务的繁重性,饮用水的需要量往往很大,所以必须搞好饮食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部队带足饮用水。在部队出发前明确饮水保障需求,把带足饮水同其他物资一样加以部署,使其具有一定的自身饮水保障能力。二是与卫生部门协调,利用净水车等设备进行现场净水加工。三是在情况允许时,也可利用水果代替部分饮用水。
被装保障是指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供应被服、装具的勤务工作。主要包括替换被装保障和对受灾群众的保障。应急支援保障时,气候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复杂,劳动强度较大,需要及时更换和补充衣服和被褥等。对替换下来的被装,要搞好洗消、修补和利用。另外,对受灾群众保障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请领被装物资,加强组织和协调,注重效率、速度和质量,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分发给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灾区官兵和群众对军需保障的要求。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部队要提高认识,后勤部门要加强研究,努力做好相关应急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