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行本次研究,并将患者按照自然分类模式,分为对照组的30例与观察组的30例,两组分别施行基础护理、循症护理,在KPS功能状态评分法下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下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最后进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统评。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例生活难以自理,对照组6例,患者皆卧床休息,观察组患者可自理与可半自理的例数高于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期的各项心理指数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值均有所降低,对照组变化相对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占比60%;一般占比37%,不满意占比3%,总满意例数高于对照组,详见表3,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可循迹患者的状况,跟踪患者表征等分析其临床疾病变化规律,而进行比较具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疾病的转归。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应用分析
引言:
心肌梗死的结局是心肌坏死或者调亡,合并心力衰竭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系列的机体病变,临床上患者的病情缓急不一,结合对患者实际的诊断结果,应给予其循症护理,通过循症服务,而帮助患者科学的了解自身疾病进展,制定适合患者的特征性护理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机能,而降低心理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展开研究的患者多为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患者经临床检查排除其他脏器疾病,顺利接受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治疗,无严重生命威胁,对本次调查知情并同意。观察组的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有15例。平均年龄为(55.26±8.56)岁。对照组的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有13例。平均年龄为(57.45±9.5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做概述,于本次调查的干预不强。P>0.05患者在小组护理服务中,未出现矛盾争执,本次研究真实有效。
1.2方法
基本护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确定患者心衰的部位,了解患者有无机体障碍表现,对患者的心排血量等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分别针对患者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尿少、紫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询问患者的感受,帮助患者减轻压力,评价患者的心脏体征与肺部体征,做好急救的准备,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等,与患者的家属详述患者目前的情况,并要求家属配合舒缓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有科学的医疗认知,具有基本的依从意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积极帮助患者纠正原发病,在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时,可以引导患者通过提高运动的耐受力而改善生存质量,给予患者镇静、利尿等药物时,应说明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标准,让患者用药期间有自主心理,不擅自增減药剂量,部分药物的剂量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有所调整, 应与患者说明情况,在药剂量减少时,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药剂量增多时,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疑惑的情绪,部分药物用量依据个人的情况差异较大,如洋地黄,在用药期间应严格的观察患者的反应,减少毒副作用。
循症护理:成立循症护理小组,在基本护理上,另外结合患者的个别情况、特征表现,进行护理的问题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护理的步骤、路径以及方法,结合患者的感受等填补护理内容,增加护理的内容量,使得护理尽可能更为丰富,贴近患者的诉求,满足患者临床的各项需求,期间指派给每一名患者两名责任护士,分别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学习期护理人员,以老带新,同时要求责任护士参与培训考核,并给予责任护士一定的奖励,其他护士则从客观的角度提供意见,结合护士的优势,安排其他任务,每日进行例会总结,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基本数据,并结合参数指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若患者的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应及时汇报医生,针对患者的个别情况, 如患者卧床的时间长,应预防患者皮肤受损、水肿、营养不良;针对焦虑等心理严重的患者患者,应避免患者不依从、食不下咽等;针对营养失调的患者,应预防患者胃肠淤血、腹胀等的问题,给予对应的护理引导。结合本次调查中KPS的功能评分结果,对于生活可自理的患者,不限制患者生活活动,并鼓励患者参与体育活动,但应禁止患者攀爬楼梯、拿重物等体力活动,允许患者在医院的走廊散步、外出散步、打太极等。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如绘画等,可鼓励患者看新闻,多接触社会事物,转移注意力。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家属、对护士有一定依赖性的患者,则应适当的限制患者体力活动,患者每日的运动时间与次数有限,如要求患者每日活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则应结合患者的作息习惯,分成四次运动,每次半小时,减少患者的疲劳感,同时要保障患者午睡、下午静坐等,在初次运动中,应有家属陪同,帮助患者递水、擦汗等,避免患者运动中急于康复。对于自理能力较弱,几乎不能自理的患者,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应格外关注避免患者压疮,帮助患者转换舒适的体位,并通过按摩等协助患者活动关节,避免肌肉僵硬。护理小组应共同制定针对患者的急救方案,若患者突发疾病问题,则应立即结合预案处理,避免临时忙乱影响患者救治,同时结合患者容易感冒、感染、活动量等的不同特点,给予循症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施行基础护理、循症护理,在KPS功能状态评分法下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下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最后进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统评。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为SPSS for Windows组合软件包,集成数据,并进行医疗参数的整理、分析,构建了结果的分析图表,针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均值比较,并借助SPSS读取了EXCEL及DBF数据文件,本次统计应用的是IBM SPSS Statistics 26.0版本,其中t=计量单位检验;x2=评定资料计数检验;x±s=平均数;P<0.05=统计具有差异;P>0.05则反之。
2.讨论
循症护理正是结合患者病情有迹可循这一特征,围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的疾病变化,进行比较针对的、有所调整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的疾病在转归、恶化等不同的情况下,均能够得到护理帮助,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体性格差异等,护理方式可由循症小组议论而定,更符合患者的预期。
参考文献
[1]杨建美.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37-239.
[2]刘伟兰.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09(9):204-205.
(科右前旗人民医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应用分析
引言:
心肌梗死的结局是心肌坏死或者调亡,合并心力衰竭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系列的机体病变,临床上患者的病情缓急不一,结合对患者实际的诊断结果,应给予其循症护理,通过循症服务,而帮助患者科学的了解自身疾病进展,制定适合患者的特征性护理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机能,而降低心理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展开研究的患者多为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之间收治的患者,患者经临床检查排除其他脏器疾病,顺利接受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治疗,无严重生命威胁,对本次调查知情并同意。观察组的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有15例。平均年龄为(55.26±8.56)岁。对照组的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有13例。平均年龄为(57.45±9.5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做概述,于本次调查的干预不强。P>0.05患者在小组护理服务中,未出现矛盾争执,本次研究真实有效。
1.2方法
基本护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确定患者心衰的部位,了解患者有无机体障碍表现,对患者的心排血量等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分别针对患者疲乏无力、头晕失眠、尿少、紫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询问患者的感受,帮助患者减轻压力,评价患者的心脏体征与肺部体征,做好急救的准备,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等,与患者的家属详述患者目前的情况,并要求家属配合舒缓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有科学的医疗认知,具有基本的依从意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积极帮助患者纠正原发病,在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时,可以引导患者通过提高运动的耐受力而改善生存质量,给予患者镇静、利尿等药物时,应说明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标准,让患者用药期间有自主心理,不擅自增減药剂量,部分药物的剂量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有所调整, 应与患者说明情况,在药剂量减少时,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药剂量增多时,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疑惑的情绪,部分药物用量依据个人的情况差异较大,如洋地黄,在用药期间应严格的观察患者的反应,减少毒副作用。
循症护理:成立循症护理小组,在基本护理上,另外结合患者的个别情况、特征表现,进行护理的问题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护理的步骤、路径以及方法,结合患者的感受等填补护理内容,增加护理的内容量,使得护理尽可能更为丰富,贴近患者的诉求,满足患者临床的各项需求,期间指派给每一名患者两名责任护士,分别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学习期护理人员,以老带新,同时要求责任护士参与培训考核,并给予责任护士一定的奖励,其他护士则从客观的角度提供意见,结合护士的优势,安排其他任务,每日进行例会总结,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基本数据,并结合参数指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若患者的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应及时汇报医生,针对患者的个别情况, 如患者卧床的时间长,应预防患者皮肤受损、水肿、营养不良;针对焦虑等心理严重的患者患者,应避免患者不依从、食不下咽等;针对营养失调的患者,应预防患者胃肠淤血、腹胀等的问题,给予对应的护理引导。结合本次调查中KPS的功能评分结果,对于生活可自理的患者,不限制患者生活活动,并鼓励患者参与体育活动,但应禁止患者攀爬楼梯、拿重物等体力活动,允许患者在医院的走廊散步、外出散步、打太极等。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如绘画等,可鼓励患者看新闻,多接触社会事物,转移注意力。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家属、对护士有一定依赖性的患者,则应适当的限制患者体力活动,患者每日的运动时间与次数有限,如要求患者每日活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则应结合患者的作息习惯,分成四次运动,每次半小时,减少患者的疲劳感,同时要保障患者午睡、下午静坐等,在初次运动中,应有家属陪同,帮助患者递水、擦汗等,避免患者运动中急于康复。对于自理能力较弱,几乎不能自理的患者,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应格外关注避免患者压疮,帮助患者转换舒适的体位,并通过按摩等协助患者活动关节,避免肌肉僵硬。护理小组应共同制定针对患者的急救方案,若患者突发疾病问题,则应立即结合预案处理,避免临时忙乱影响患者救治,同时结合患者容易感冒、感染、活动量等的不同特点,给予循症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施行基础护理、循症护理,在KPS功能状态评分法下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下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最后进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统评。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为SPSS for Windows组合软件包,集成数据,并进行医疗参数的整理、分析,构建了结果的分析图表,针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均值比较,并借助SPSS读取了EXCEL及DBF数据文件,本次统计应用的是IBM SPSS Statistics 26.0版本,其中t=计量单位检验;x2=评定资料计数检验;x±s=平均数;P<0.05=统计具有差异;P>0.05则反之。
2.讨论
循症护理正是结合患者病情有迹可循这一特征,围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的疾病变化,进行比较针对的、有所调整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的疾病在转归、恶化等不同的情况下,均能够得到护理帮助,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体性格差异等,护理方式可由循症小组议论而定,更符合患者的预期。
参考文献
[1]杨建美.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37-239.
[2]刘伟兰.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09(9):204-205.
(科右前旗人民医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