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在朝鲜战场的三张照片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在朝鲜前线,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在众多的照片中,摄影家李书良拍摄的巴金在志愿军六十五军的三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更是战争年代独特的叙述和情感,是对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
  照片之《巴金采访战斗英雄范鼠儿》
  60多年过去了,照片《巴金采访战斗英雄范鼠儿》上的许多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当人们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说服力,往往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2012年,笔者找到了照片上的一位幸存者,时年91岁的剧作家胡可先生。胡可一看到这张照片,就认出了巴金和战斗英雄范鼠儿。
  胡老先生给笔者回忆起了这张照片拍摄的前后经过。“那是1952年5月,志愿军总部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特意邀请从祖国来的作家巴金、黄谷柳、李蕤、田间,画家罗工柳,音乐家王莘等人到开城参加纪念活动。
  “活动的时间是5月21日到29日,24日休会一天。休会那天,一些媒体记者和巴金、罗工柳等人一起走访了前沿阵地。所去的部队,就是巴金深入生活的十九兵团六十五军一九五师五八三团。在五八三团,战士们看到巴金来了都非常高兴,围着他有说有笑的,一点也不陌生。这张《巴金采访战斗英雄范鼠儿》的照片,就是在那一天拍摄的。”
  当时,巴金亲切地向范鼠儿询问了佛国山防御战的战斗经过。范鼠儿坐在巴金对面,低着头,搓着两只手,还不好意思说自己,可是一说起整个连队在战斗中的表现,他的话匣子就开打了,说得有声有色。
  1951年5月3日至9日,美军为了攻克佛国山,动用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进行了轮番轰炸,五八三团九连在没有坚固工事的佛国山上奉命坚守,伤亡很大。连长刘文牺牲后,指导员赫玉忠接替指挥,硬是打退了美军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全连战士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坚守了七昼夜。
  战斗结束后,为了表彰佛国山防御战的勇士,志愿军十九兵团给九连记集体一等功一次,给九连指导员赫玉忠、副连长范海亭、通信员赵纪才和机枪手范鼠儿四人各记一等功一次,并授予了九连“佛国山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巴金在笔记本上,非常认真地记下了范鼠儿的名字。
  在朝鲜前线,巴金与许多普通的战士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战士们也对巴金有说不完的话。巴金把许多志愿军战士的名字都记在了他的笔记本上,写进了他的文章里。
  胡老先生还告诉笔者,他是在还没有见到巴金之前,就看过巴金的作品,对巴金非常尊敬,可是在朝鲜见到巴金后,却发现巴金和战士说话时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和蔼可亲。无论走到哪个连队,巴金总是说:“我是来学习的!”无论是对战士还是干部,他都一样尊重,即使通信员给他端杯水,他也会道声“谢谢”。开始时,战士们见到巴金,都是尊敬地称他“巴金老师”、“巴作家”。后来渐渐熟悉了,有的小战士就干脆叫他“老巴”了,巴金听了总是笑笑,一点也不介意。
  1954年春,巴金根据他在朝鲜战场采访到的东西写成了《英雄的故事》,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了。书印出来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他自费购买了几十本书,寄往朝鲜战场,在这些书的扉页上,都有他亲笔写的“赠×××同志”。
  许多志愿军战士都收到了巴金赠送的《英雄的故事》。读过巴金《英雄的故事》的人都深受震撼,但巴金总是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
  巴金成了战士们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照片之《巴金在掩体里写日记》
  巴金喜欢记日记。他的许多日记都是优美的散文,很具史料价值。在朝鲜战场艰苦的环境中,巴金照样写日记,他把每天遇到的和听到的感人故事记在了本子上。
  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巴金和黄谷柳在掩体里聚精会神写日记的场景。
  掩体里整洁、干净,由罐头箱子改成的矮桌上面铺了一块布。
  笔者好奇地询问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六十五军随军摄影记者、解放军报社原高级记者李书良:“桌上铺的布,是不是为了画面效果,特意盖上的?”
  现年已80多岁的李书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坦然地告诉笔者:那天下连队,并不是刻意要去摆设,而是希望能拍出生动感人的画面。
  巴金到朝鲜前线那年已经48岁了,他穿着一身台体的普通的志愿军军服,走在战士们中间。
  按军部规定,巴金作为著名作家,连队专门为他开了个小灶。可是第一天,巴金就把小灶给撤了,自己拿着饭盆自觉来到食堂,和普通战士一样排队打饭打菜。
  为了让巴金在掩体里住得舒适,五八三团三营营长、教导员把他们的住所让了出来,营参谋长特意把住所收拾得干干净净,用罐头箱子改成了矮桌,几个小木凳摆得整整齐齐。
  当巴金看见战士们一镐一镐在山体上硬凿出来的掩体,砂石壁上满是一道道凿打的印迹,满心感激,笑着幽默地说:这像佛龛。不过,巴金并不满足“佛龛”里的生活,坚决要求到阵地走访。
  在战士们中间,巴金和艺术家们有一个共同的强烈感受: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能从战士们的脸上,看到对祖国的爱;不管在什么时候,战士们都准备随时为了这种爱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巴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每一个战士,都争取接受最艰苦的任务,谁也不愿意为着自己去损害集体的利益。在需要谁牺牲生命保卫集体利益的时候,大家都把这个任务当作最大的光荣,带着幸福的笑容去接受它。”
  照片之《阵地俱乐部》
  《阵地俱乐部》这张照片同样是那天下连队时拍摄的。
  巴金在阵地俱乐部里看得非常仔细,看战士们自制的墙报,看战士们书写的决心书。墙报栏上,画了一个非常醒目的大五角星,在墙报栏下的小方桌上,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笛子、棋盘和棋子。
  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战士们的业余生活照样丰富多彩。
  这张照片,无论是用光还是写意,都表达得恰到好处。
  坑道里的生活,对李书良来说,实在太动人了。每当敌人打炮,战士们就在坑道里隐蔽,等敌人一上山头,战士们就勇敢地冲出洞口消灭敌人。战士们把坑道建设成了能攻能守的阵地之家。这里既有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又有悦耳动情的歌声。坑道里设有图书馆、浴池,还有利用废弹壳制作的文娱器材。
  战斗间隙,坑道里充满了战士们乐观向上的欢笑声。正是这些促使李书良快速地按下了相机的快门,他要把前线坑道火热的生活迅速告诉全国人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巴金曾两次亲临朝鲜战场。巴金说:“每天我都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有一种感情在激励我,有一种爱在我的心中燃烧。”在《朝鲜战地的春夜》一文中,巴金深情地写道:“朝鲜山上的春夜相当冷,可是我的心很热,我激动得厉害,我需要唱出这一个半月来堆积在我心里的爱,我需要写出这一个半月来堆积在我心里的爱,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祖国的人民。”
  张宁据《党史博览》郑鲁南/文 整理
其他文献
余秀华的新浪博客名叫“云端梦呓”。2014年12月17日,她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后,回到湖北钟祥市石碑镇横店村八组的家里。两天后在“云端梦呓”发表《北京之行略记》,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3年前,2011年9月30日,时任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李书新在荆门论坛上实名发帖,帖子名字就叫《记者走基层:走近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
期刊
阿桂和他媳妇老鸭经历了无数次争吵之后,终于决定离婚。两人已说好,星期一就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谁不去谁是孙子。星期日,他们还要一起做最后一件事,分财产。结婚三年,他们一直没要孩子,这就少了一个大麻烦。他们现在居住的一个两居室是租的,家具、电器都是房东的,不存在分的问题。谁的衣服谁拿走;两万元现金、十万元理财产品,阿桂大度地只要了两万元现金;一台笔记本电脑,是阿桂指着吃饭的家伙,归阿桂,那iPad
期刊
柱子不知道那些管子是水利设施。主意是任兵出的,左民提供工具,柱子抢着参加,唯恐好事把他落下。先用改锥、小刀从大管子上撬下锡,回家放进罐头盒儿,吊在炉火上烧,亮亮的锡水,倒入胶泥捏的模子,凝固了,是各种形状的玩艺儿。  这种乐趣是有限的。任兵、左民和柱子,发疯似的撬砸管壁上的锡,回去“冶炼”,但很快被水利局的人发现。虽然那天三个人都像泥鳅一样逃脱了,可厄运依然准确地降临到柱子的头上,任兵和左民被家长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全世界。如今50年过去了,你知道南京曾有一批老兵和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有关系吗?45年前,他们远赴大别山深处,寻找制造原子弹的原材料。日前,这些花甲老人诉说了那段神秘艰辛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学校来到了神秘的部队  1970年,郭文玉和他的战友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年。今年63岁的郭文玉,现在住在鼓楼区建宁路街道。45年前的一天,他和往
期刊
小岛一直是人们心中最理想的天堂,对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大亨来说,购买私人岛屿成为一种新时尚。而在荒岛上离群索居,就真正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  难觅“孤岛新娘”  如果不是想通过网络找个“孤岛新娘”,年过古稀的戴夫·格拉辛不会成为国际名人。  几年前,因为难耐独居荒岛的孤独寂寞,他通过约会网站RSVP发布了交友帖:“我在美丽的珊瑚岛,这里是漂泊者的天堂,我在寻找属于我的美人鱼!”仙境般的小岛图片引来
期刊
教授常被欠薪  民国教授薪水高,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知之者众矣,无须多说。但是,民国教授薪金虽高,拖欠之事常有,且一拖半年之久,则未必有多少人知晓。  顾颉刚在北大担任助教,法定月薪100元,考虑到当时的物价水平,即一个四五口人的劳动家庭,每月11元就可以维持,顾助教的收入是相当不错的。但据他在1925年的日记所载:1月薪金,拖欠半年后分三次领取,到6月17日取22元,6月25日取70元,7月16
期刊
一个从没干过连长、营长。也没当过师长、军长,更没指挥过一支部队打过任何一场硬仗的上校,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被擢升为五星上将,成为300万大军的统帅。指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一个名叫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的人,却把它变为了现实!  一个从没干过连长、营长,也没当过师长、军长,更没指挥过一支部队打过任何一场硬仗的上校,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被擢升为五星上将,成为300万大军的统帅,指挥
期刊
去年不仅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也是汉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位译者朱生豪先生逝世70周年。1944年12月26日,留下已翻译完成的180万字译稿,朱生豪饮恨离世。战争摧毁了他的生活,贫穷夺走了他的健康,但他无怨无悔伏案泣血,终于将莎士比亚的光辉带到了中国。他去世的时候,年仅32岁。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计37种。翻译需要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需要对中英两种语言极
期刊
一说起广州解放初期的反特大战,凡是上了点年纪的读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羊城暗哨》,这部被电影界公认为经典之作的谍战大片是以震惊全国的“羊城第一案”为原型的,而如果读者你有耐心跟我一起走进尘封的历史深处,看一看解放初期数千敌特人员和上万土匪潜伏盘踞广州内外的危急形势,翻一翻敌特人员屡屡试图暗杀叶帅的阴谋,以及他们多次叫嚣要让炸弹在广州“响成一片”的威胁,你就会同意,现实中反特大战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
期刊
沈老太太曾当过一段街道居委会副主任,如今虽退居二线、赋闲在家,但心不离岗,说话的时候总是忘了场合,但却不忘身份:“我说还有谁要上厕所啊?要上麻利儿上!既然定好节水计划,大家就得严格执行,不这样怎么能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呢!?”便后准备冲水前,她又例行公事地展开了全家动员。  沈家三代同堂,自从国家提出“节约用水”、“阶梯水价”的号召后,沈老太大便火速召开了家庭会议,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强制性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