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市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48′~117°42′,北纬34°01′~34°35′,国土面积18.77万hm2。区域范围属暖温带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3.9℃,年积温5143.5℃,无霜期210d左右;年均降水量869mm,其中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全区境内有589座山头,总面积为6.45 万hm2,占全区总面积34.9%。山体呈岛状分布,多为东南至西北走向,海拔一般100~300m。
建国前,历经战乱,植被破坏严重,气候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山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自1953年开展荒山造林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5.8%。1995年通过国家林业部“灭荒”检查验收。由于我区春旱现象严重,在春季造林费时费力,且成活率得不到保障,雨季造林作为绿化荒山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在全区范围内调查2002年以来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地块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对比的基础上,将我区雨季造林经验总结如下。
一、雨季造林树种选择
雨季造林树种选择极为重要,铜山区雨季(6~8月份),虽然降水量较大,但由于气温较高,通常可达32~39℃,蒸发量大,所以雨季造林选择耐高温、耐干旱性树种很重要,一般选用常绿树种或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对2006年柳泉镇凤凰山、汉王镇大窝山雨季侧柏、刺槐、苦楝造林与春季造林成活率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春季造林侧柏的成活率平均91.7%;刺槐平均84.7%;苦楝平均73.3%;雨季造林侧柏成活率平均为96.3%;刺槐平均79%;苦楝平均45%。侧柏雨季造林成活率比春季高4.6%,主要是因为徐州地区有严重的春旱现象,空气干燥,在春季刚栽植时,由于侧柏的根系没有活力,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份,而植株的上部不停的散失水份,造成植株生理性萎蔫、死亡。刺槐和苦楝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雨季,这是由于刺槐、苦楝在夏季生长旺盛,木质化程度不高,苗木被移栽后叶片容易被灼伤或严重失水。因此,在徐州地区雨季造林应主要以侧柏为主。
二、生长量对比
对2008年以来侧柏、刺槐、苦楝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指标为苗高、地径。选择每年有代表性的造林地块,各设标准地三个,全查标准地内的侧柏苗生长量,求得平均数进行比较,发现春季侧柏造林生长量在第一年和第二年要高于雨季造林,但第三年后二者基本相同,结果见表2、3。
三、雨季造林技术
1.冬春整地,雨季造林
提前整地,即冬春季节整地对雨季造林有诸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造林速度,减少苗木从出圃到栽植的时间。夏季气温较高,山地岩石裸露较多,蒸发量很大,苗木离圃后若较长时间不能栽植,极易失水萎蔫,降低成活率。经调查,夏季晴天情况下,苗木在离圃后3h内栽植成活率较高,若离圃后6h栽植,成活率仅能达到46%,若苗木离圃后9h仍不能栽植,苗木成活率仅达10%左右。
2.采用适当的整地方法
根据山地石多土少,土壤保水性差的特点,在整地方式上应主要以蓄水、保水为目的。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和小梯田整地。鱼鳞坑整地主要在山体的中上部,坡度大、岩石裸露严重的地块。具体方法:定植穴内径60cm左右,深度40cm为宜,从定植穴周围收集疏松的表土,用细筛将碎石筛去,将土壤培于种植穴内,使坑内高度略低于原坡面。在定植点下用石块垒成月牙形石坝,坝长60~100cm,坝宽30~40cm,坝高30cm。在坑的上坡面,利用径流林业的原理,开挖V型集水区。据在赵疃林场调查数据显示,利用这种整地方式,比一般整地方式成活率提高30%~40%左右,同时生长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小梯田整地多在坡度较小,土层浅薄的山坡。具体方法为:沿等高线垒石坝,坝间距离视坡度而定,一般为3m左右,坝的高度以高于上坡土壤营养面为宜,并使梯田内外侧高度高于内侧,以利于梯田集水。
3.适时造林
我区雨季造林一般选择在7月上中旬,这时期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雨过天晴,气温突增,空气温度迅速下降,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因此,雨季造林选择在下透雨后的小雨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效果较高,雨后天晴,可连续1~2d。2009年夏季,在赵疃林场的白桥工区营造侧柏林,由于选择时间的不同,造林成活率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小雨或阴天的成活率达95%,在晴天的成活率仅为55%,晴天早晚的造林成活率为67%。
4.应用造林新技术提高成活率
近几年,荒山雨季造林有许多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保水剂蘸根或雨前撒入穴内,对于瘠薄干旱山区造林尤为重要,不仅能使土壤吸水、保水提高苗木成活率还能改善土壤性能。ABT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苗木成活率有较好的效果。生物、薄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土壤含水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晶会,贺康宁,等.黄土半干旱区侧柏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18~19
[2] 邢景阳,柳旺波,等.影响雨季成活率的主要因素[J].防护林科技,2002,4(53):27~30
[3] 石志红,魏兰,等.太行山区侧柏大规格容器移栽育苗造林成效对比试验[J].林业科技,2005,30(3):5~7
建国前,历经战乱,植被破坏严重,气候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山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自1953年开展荒山造林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5.8%。1995年通过国家林业部“灭荒”检查验收。由于我区春旱现象严重,在春季造林费时费力,且成活率得不到保障,雨季造林作为绿化荒山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在全区范围内调查2002年以来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地块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对比的基础上,将我区雨季造林经验总结如下。
一、雨季造林树种选择
雨季造林树种选择极为重要,铜山区雨季(6~8月份),虽然降水量较大,但由于气温较高,通常可达32~39℃,蒸发量大,所以雨季造林选择耐高温、耐干旱性树种很重要,一般选用常绿树种或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对2006年柳泉镇凤凰山、汉王镇大窝山雨季侧柏、刺槐、苦楝造林与春季造林成活率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春季造林侧柏的成活率平均91.7%;刺槐平均84.7%;苦楝平均73.3%;雨季造林侧柏成活率平均为96.3%;刺槐平均79%;苦楝平均45%。侧柏雨季造林成活率比春季高4.6%,主要是因为徐州地区有严重的春旱现象,空气干燥,在春季刚栽植时,由于侧柏的根系没有活力,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份,而植株的上部不停的散失水份,造成植株生理性萎蔫、死亡。刺槐和苦楝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雨季,这是由于刺槐、苦楝在夏季生长旺盛,木质化程度不高,苗木被移栽后叶片容易被灼伤或严重失水。因此,在徐州地区雨季造林应主要以侧柏为主。
二、生长量对比
对2008年以来侧柏、刺槐、苦楝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指标为苗高、地径。选择每年有代表性的造林地块,各设标准地三个,全查标准地内的侧柏苗生长量,求得平均数进行比较,发现春季侧柏造林生长量在第一年和第二年要高于雨季造林,但第三年后二者基本相同,结果见表2、3。
三、雨季造林技术
1.冬春整地,雨季造林
提前整地,即冬春季节整地对雨季造林有诸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造林速度,减少苗木从出圃到栽植的时间。夏季气温较高,山地岩石裸露较多,蒸发量很大,苗木离圃后若较长时间不能栽植,极易失水萎蔫,降低成活率。经调查,夏季晴天情况下,苗木在离圃后3h内栽植成活率较高,若离圃后6h栽植,成活率仅能达到46%,若苗木离圃后9h仍不能栽植,苗木成活率仅达10%左右。
2.采用适当的整地方法
根据山地石多土少,土壤保水性差的特点,在整地方式上应主要以蓄水、保水为目的。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和小梯田整地。鱼鳞坑整地主要在山体的中上部,坡度大、岩石裸露严重的地块。具体方法:定植穴内径60cm左右,深度40cm为宜,从定植穴周围收集疏松的表土,用细筛将碎石筛去,将土壤培于种植穴内,使坑内高度略低于原坡面。在定植点下用石块垒成月牙形石坝,坝长60~100cm,坝宽30~40cm,坝高30cm。在坑的上坡面,利用径流林业的原理,开挖V型集水区。据在赵疃林场调查数据显示,利用这种整地方式,比一般整地方式成活率提高30%~40%左右,同时生长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小梯田整地多在坡度较小,土层浅薄的山坡。具体方法为:沿等高线垒石坝,坝间距离视坡度而定,一般为3m左右,坝的高度以高于上坡土壤营养面为宜,并使梯田内外侧高度高于内侧,以利于梯田集水。
3.适时造林
我区雨季造林一般选择在7月上中旬,这时期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雨过天晴,气温突增,空气温度迅速下降,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因此,雨季造林选择在下透雨后的小雨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效果较高,雨后天晴,可连续1~2d。2009年夏季,在赵疃林场的白桥工区营造侧柏林,由于选择时间的不同,造林成活率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小雨或阴天的成活率达95%,在晴天的成活率仅为55%,晴天早晚的造林成活率为67%。
4.应用造林新技术提高成活率
近几年,荒山雨季造林有许多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保水剂蘸根或雨前撒入穴内,对于瘠薄干旱山区造林尤为重要,不仅能使土壤吸水、保水提高苗木成活率还能改善土壤性能。ABT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苗木成活率有较好的效果。生物、薄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土壤含水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晶会,贺康宁,等.黄土半干旱区侧柏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18~19
[2] 邢景阳,柳旺波,等.影响雨季成活率的主要因素[J].防护林科技,2002,4(53):27~30
[3] 石志红,魏兰,等.太行山区侧柏大规格容器移栽育苗造林成效对比试验[J].林业科技,2005,3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