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歌手”刘媛媛:唱出心中最美的歌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星红旗啊五星红旗,你将中华民族的心连在一起,五星红旗啊五星红旗,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
  9月10日晚,在电影《建国大业》的首映典礼上青年歌唱家,“红旗歌手”刘媛媛再次唱起这首《五星红旗》仍难掩内心的激动:“虽然旋律是一样的,但我每一次唱起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难舍的国旗情结
  
  刘媛媛出生在云南大理从小就随着做军人的父亲到了新疆。或许是由于父亲的缘故,她与五星红旗有着特殊的缘分。
  “小时候常常去爸爸的办公室里,他的办公桌上插着一面五星红旗,我特别爱看这面红旗,有时候看得直出神。”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红岩》,看到江姐她们在监狱里绣红旗那一段,她竟忍不住哭出声来,“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五星红旗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刘媛媛说,”长大了以后再看《红岩》,还是看一次哭一次。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革命歌曲大合唱,缺一个指挥,她就毛遂自荐,站在凳子上指挥大家合唱。后来,学校成立了升国旗小组,她听说后马上报名参加成了一名护旗手。
  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她一直是学校国旗班的护旗手。学习再忙,她每个月也要抽出一天时间,早晨四点起床,赶当天最早的班地铁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旗仪式。
  尽管从小到大她不知道已经看过多少次升旗仪式,但每次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她还是会难以抑制地激动:“当你看见英姿飒爽的护旗手,看到广场上那么多人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庄严肃立时,就会感到一种自豪,种向上的力量。”
  
  “五星红旗是我心中的荣耀”
  
  1999年10月1日晚,国庆50周年焰火晚会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刘媛媛携《五星红旗》第一个登台演出。
  那时的刘媛媛刚刚毕业不久,也第一次面对这样大的场面。“台下黑压压有几十万人,当时真的很紧张,怕自己把握不好,但当音乐声响起后我就一下子兴奋起来。我把脑子里的歌唱技巧抛在一边,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刘媛媛回忆道。
  这首《五星红旗》一经推出即红遍大江南北,刘媛媛也因此获得了“红旗歌手”的美誉。2009年,她与成龙合唱的一曲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歌曲《国家》,再次掀起一股热潮。
  为传达国与家的深刻内涵,刘媛媛及《国家》其他主创人员开展了以国家·爱为主题的巨幅国旗传递活动。5月12日,刘媛媛随《国家》主创团队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址。14点28分,他们与北川中学全体师生及部分抗震救灾官兵,志愿者万余人一同缓缓拉开巨幅国旗,十多分钟后,庄严的五星红旗覆盖住了北川中学整个操场,在刘媛媛、成龙的带领下,“北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呼声与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相互辉映,响彻云霄。
  5月25日,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国家》MV首映礼之后,巨幅国旗铺满了整个西柏坡纪念广场,“六一”儿童节前夕,他们来到北京七一小学,在刘媛媛、成龙“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的歌声中,巨幅国旗在干名儿童稚嫩的小手中传递开来,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飘扬的红领巾与巨幅国旗辉映闪现……
  在今年的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上,刘媛媛将再次登上天安门前的舞台,与成龙一起合唱《国家》。“五星红旗是国家的象征,能够为祖国为国旗歌唱,我感到十分荣耀。”她说。
其他文献
  文章对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印刷技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源流、风格与题材、制作技艺三方面分别加以概括总结。
我亲爱的“大学生”:你好!今天在电话里,你告诉我自己终于成“大学生”了,还故意把那个“大”字说得很重。你高兴得在那头直叫,还反问我为什么不笑,是不是不高兴,让我也快点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证验千年活版印刷术》,系列介绍了新发现的各种活字鉴定方法,阐述了活版印刷史上的诸多疑难问题,对于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深入研究
  针对NH102系列叶片翼型低马赫数绕流的流动特性,采用带预处理的ROE格式计算程序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可压缩N-S方程,得出了雷诺数为3×1O6时,叶片翼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
会议
  目前,大多数叶片的材料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模量的特性,在风力机叶片设计中,采用刚度作为设计准则是合适的。在满足叶片弯曲变形要求的条件下
会议
以磷酸法活性炭(PAC)为原料,通过不同铁盐溶液浸渍法制备载铁改性活性炭(Fe-PAC),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考察了铁盐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
  本文对雕版印刷技艺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行了概述,将此次申报的经历、申报成功的意义等作一个总结和报告。
以人教版、苏教版、S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所列生词为研究对象,通过与“3000词语表”“现代常用独体字表”对比,分析其共有词、差异词及常用独体字在各教材的分布状况,探讨教材
  通过作者在编著《中国活字印书总目》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一些实例,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需要事先申明的是,本文所讲的活字本是指用中国传统的木、铜、泥活字排印的书籍,这
  文章简述了明代杭州私人刻书的地位,从学界对于明代杭州刻书的普遍认识着手分析,探讨了其研究范围的界定,对刻书机构的数量和刻书繁盛的原因也进行了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