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联合移植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现就心肺联合移植的进展作如下综述.一、心肺联合移植的历史及现状首例临床心肺联合移植于1968年由Cooley等实施.1981年Reitz等首先将环孢素A(CsA)用于心肺联合移植,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截至2009年6月,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统计,全世界已完成3575例心肺联合移植,然而受供者短缺的限制,目前世界范围内心肺联合移植的规模正逐年缩小.1982年1月到2007年6月全世界共施行心肺联合移植超过2500例,2005-2009年的年心肺联合移植例数分别为86、80、85、75、73[1].随着心肺联合移植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受者3个月的存活率由开展初期的70.7%提高到目前的81.7%,但远期疗效仍不甚理想,ISHLT和移植受者科学登记系统( SRTR)登记全球心肺联合移植受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80.6%、72.9%,5年存活率为61.7%、51.6%,而10年存活率均在29%左右[2].目前已有心脏移植后存活时间超过20年的病例报道[1]。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26日,由中国透析与移植学会(CDTA)、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CSOT)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共同主办,上海罗氏制药公司承办的第七届亚洲移植与免疫论坛(ATIF)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500余位器官移植及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期刊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法[1],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发生率为0.6 %~18.0 %[2],严重时导致移植肾功能损害或丧失,甚至危及受者的生命.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诊治肾移植术后淋巴漏27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由于对肾移植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的了解日益深入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目前肾移植的短期效果与上一个世纪已不可同日而语,我国肾移植术后人、肾1年存活率超过90%的单位比比皆是,但无论国内外,移植界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瓶颈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期刊
目的 调查公众对器官捐献的知晓程度及态度.方法 设计制定器官捐献调查问卷,共10组20个问题,多数为选择题.调查核心为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器官捐献的发展问题.在医院门诊大厅、繁华商业区及4所专业性较强的高等院校随机选取受访者,填写调查问卷,并记录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或专业方向等基本信息.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930份,受访者年龄中位数为38.12岁,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 ∶1.2.9
随着移植外科技术进步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后受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移植后新发糖尿病(NODM)等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受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时间.有研究显示,肝移植后1年NODM的累积发生率为11.9 %[1]。
期刊
目的 观察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单倍体相合HSCT后PTLD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分别于移植后57~164 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经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PTLD,均为B淋巴细胞来源,EB病毒DNA阳性.采用减量或者停用免疫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应用利妥昔单抗(1例联合化疗)治疗
第15届欧洲器官移植协会会议(ESOT)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现就会议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与大家分享.一、合理选择免疫抑制方案瑞典Ekberg[1]报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的资料显示,1989~2005年,扩大标准供者的移植物半寿期从3年提高到6.4年;欧洲的移植肾半寿期在1988~1990年为12.5年,2003~2005年提高到21.8年.Ekberg明确指出,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
期刊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单中心3100例次尸体全肝移植中发生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12例,发生时间平均为移植术后29.8个月.12例中,2例合并严重胆道并发症(肝内胆道狭窄),2例表现为移植肝功能衰竭,1例影像学检查可见肝门部肿物致门静脉受压,均接受再次肝移植;2例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别行经胃镜下套扎、注射硬化剂治疗;余5例无任何临床表现,口服抗
巨细胞性心肌炎(GCM)是一种少见的心肌炎性病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该病多是患者死亡之后通过尸检发现,近年来,随着心脏移植、心内膜活组织检查等诊疗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已有活体检查时诊断的报道.我院1例GCM患者在接受心脏移植后长期存活,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同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和扩增供者(3~4周龄的SD大鼠)的BMSC,将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糖尿病组(44只,制作糖尿病模型);糖尿病组大鼠又分为不移植对照组(12只)和移植组(32只).将分离纯化的同种大鼠BMSC经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植入体内,每只大鼠移植BMSC约3×10~6个.移植后动态观察各组的血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