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意思,两样说法
一个酒类品牌曾经在日常销售额差不多的3家专卖店打出3种促销POP:直接降价30%;原价给予50%折扣;买2送1。2个月后发现:“买2送1”店的销售额比其他两店高出35%。
这说明,大多数顾客都比较喜欢贪图一点感觉上比较实在的小便宜,而对价格优惠和打折总有很多疑虑:质量有问题?价格虚高?等等,相比起来,还是“买2送1”看起来更加实惠和超值。
某年底,某都市晚报做了一个如下征订促销广告:
“亲爱的读者:
从12月1日起(2008年)开始收订《××晚报》。遗憾的是,2009年的订户将不得不增加负担,全年订费为182.5元。在纸张涨价的新形势下,我们别无选择。
而你们完全可以拒绝订阅《××晚报》,将182.5元用在自己急需的地方。《××晚报》一年的订费可以用来:
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辆9折新的普通自行车;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20斤左右的猪肉;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件羊毛衫;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瓶好的品牌酒;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双皮鞋。
这样的“或者”还可以写上很多。
但任何一种“或者”只有一次享用,而您选择《××晚报》将能享用全年。”
这则广告刊出后,订阅订户不降反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同样的促销活动,仅因说法不同,效果就反差如此巨大。因此,促销广告的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其核心是,要能抓住消费者内心深处最感性、最关注的欲望和兴趣点。
简单,并直指人心
一般而言,顾客接受商品信息的程序为:注意—兴趣—欲望—行动—满足。而注意、兴趣、欲望都是在顾客头脑中的活动。因此如何将比较枯燥繁琐的促销信息转化为顾客的兴趣点、欲望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新奇博关注度
某大厦招租时曾悬挂过这样一个巨幅广告:一幅漂亮女人的剪影下面写着醒目的“等着您来包”和联系电话。广告一经挂出,立即引发了各种争议并引起很多媒体关注。尽管这则广告很快被叫停,但大厦已被抢租一空。当然,这则广告其实也存在道德风险。
日本有一家餐馆,开业不久员工就开始罢工。老板后来想了一个主意:一方面同意员工加薪要求,劝其复工;一方面在餐馆内悬挂起“欢迎员工罢工”、“欢迎攻击餐馆”、“欢迎攻击老板”之类的条幅。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做法,引来了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弄得众人皆知,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
故弄玄虚,把假做真
南宁有一家卖特色红油米粉的米粉店,开张一周生意非常不好。到第二周,门口突然竖起了一块醒目的道歉广告牌:“尊敬的顾客,真对不起,今天的米粉已经卖完,明天请早来!”广告牌连续挂了6天。6天后,顾客渐渐多了起来;两周后,几乎天天顾客盈门。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老板玩的空城计。
“趣”创意
某商业街并排十几个摊位卖马蹄糕,最偏僻的摊位生意却特别好。原来摊位前树立了一块较大的广告牌,很大的一个“趣”字,下面是一行醒目的大黑字:“自己动手,马蹄糕游戏免费送!”
原来摊主卖得很特别,不是摊主自己动手切马蹄糕,而是让顾客自己动手切,要多大切多大,切完了再自己称,如果顾客要买的和自己所切的重量误差在一两以内,马蹄糕就免费赠送。如此创意招法吸引顾客,生意旺得有“趣”。
“惊吓恐吓”
海飞丝去屑效果很好,但最初顾客并不很重视去屑,企业喊破了嗓子,顾客也无动于衷。如何拉动消费?后来的促销广告语看似平常,却极具杀伤力:“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其背后暗藏“杀机”:如果不消灭头皮屑,则会在求职、相亲、拜访重要客户等看重第一印象的地方栽跟头。
一些非处方药的促销广告中也应多注重“惊吓恐吓”的创意,诸如:“胃炎癌变,你怕不怕?”、“胃脏不好,太可怕!”等等。
图文并茂,增加顾客体验感
华联超市发送到每家每户的促销广告,都有着详细的目录,包括具体的产品照片和价格等信息。这其实是抓住了顾客目前的一种“体验”心理,即顾客无法脱离具体的产品实物来感知产品的质量,更不能发现促销活动带来的实惠,很多家庭主妇因为有了图文并茂的促销广告,还会拿着广告宣传单到华联超市寻找相应的商品,节省了顾客的购买时间。
一个酒类品牌曾经在日常销售额差不多的3家专卖店打出3种促销POP:直接降价30%;原价给予50%折扣;买2送1。2个月后发现:“买2送1”店的销售额比其他两店高出35%。
这说明,大多数顾客都比较喜欢贪图一点感觉上比较实在的小便宜,而对价格优惠和打折总有很多疑虑:质量有问题?价格虚高?等等,相比起来,还是“买2送1”看起来更加实惠和超值。
某年底,某都市晚报做了一个如下征订促销广告:
“亲爱的读者:
从12月1日起(2008年)开始收订《××晚报》。遗憾的是,2009年的订户将不得不增加负担,全年订费为182.5元。在纸张涨价的新形势下,我们别无选择。
而你们完全可以拒绝订阅《××晚报》,将182.5元用在自己急需的地方。《××晚报》一年的订费可以用来:
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辆9折新的普通自行车;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20斤左右的猪肉;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件羊毛衫;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瓶好的品牌酒;或在本市市场上购买一双皮鞋。
这样的“或者”还可以写上很多。
但任何一种“或者”只有一次享用,而您选择《××晚报》将能享用全年。”
这则广告刊出后,订阅订户不降反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同样的促销活动,仅因说法不同,效果就反差如此巨大。因此,促销广告的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其核心是,要能抓住消费者内心深处最感性、最关注的欲望和兴趣点。
简单,并直指人心
一般而言,顾客接受商品信息的程序为:注意—兴趣—欲望—行动—满足。而注意、兴趣、欲望都是在顾客头脑中的活动。因此如何将比较枯燥繁琐的促销信息转化为顾客的兴趣点、欲望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新奇博关注度
某大厦招租时曾悬挂过这样一个巨幅广告:一幅漂亮女人的剪影下面写着醒目的“等着您来包”和联系电话。广告一经挂出,立即引发了各种争议并引起很多媒体关注。尽管这则广告很快被叫停,但大厦已被抢租一空。当然,这则广告其实也存在道德风险。
日本有一家餐馆,开业不久员工就开始罢工。老板后来想了一个主意:一方面同意员工加薪要求,劝其复工;一方面在餐馆内悬挂起“欢迎员工罢工”、“欢迎攻击餐馆”、“欢迎攻击老板”之类的条幅。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做法,引来了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弄得众人皆知,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
故弄玄虚,把假做真
南宁有一家卖特色红油米粉的米粉店,开张一周生意非常不好。到第二周,门口突然竖起了一块醒目的道歉广告牌:“尊敬的顾客,真对不起,今天的米粉已经卖完,明天请早来!”广告牌连续挂了6天。6天后,顾客渐渐多了起来;两周后,几乎天天顾客盈门。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老板玩的空城计。
“趣”创意
某商业街并排十几个摊位卖马蹄糕,最偏僻的摊位生意却特别好。原来摊位前树立了一块较大的广告牌,很大的一个“趣”字,下面是一行醒目的大黑字:“自己动手,马蹄糕游戏免费送!”
原来摊主卖得很特别,不是摊主自己动手切马蹄糕,而是让顾客自己动手切,要多大切多大,切完了再自己称,如果顾客要买的和自己所切的重量误差在一两以内,马蹄糕就免费赠送。如此创意招法吸引顾客,生意旺得有“趣”。
“惊吓恐吓”
海飞丝去屑效果很好,但最初顾客并不很重视去屑,企业喊破了嗓子,顾客也无动于衷。如何拉动消费?后来的促销广告语看似平常,却极具杀伤力:“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其背后暗藏“杀机”:如果不消灭头皮屑,则会在求职、相亲、拜访重要客户等看重第一印象的地方栽跟头。
一些非处方药的促销广告中也应多注重“惊吓恐吓”的创意,诸如:“胃炎癌变,你怕不怕?”、“胃脏不好,太可怕!”等等。
图文并茂,增加顾客体验感
华联超市发送到每家每户的促销广告,都有着详细的目录,包括具体的产品照片和价格等信息。这其实是抓住了顾客目前的一种“体验”心理,即顾客无法脱离具体的产品实物来感知产品的质量,更不能发现促销活动带来的实惠,很多家庭主妇因为有了图文并茂的促销广告,还会拿着广告宣传单到华联超市寻找相应的商品,节省了顾客的购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