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地勘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教学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地勘专业地质填图实习野外教学,针对地勘专业野外教学中实习经费紧张、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野外实战经验、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提高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多措并举,实行“1个教改项目+1本指导书+1个学生团队”模式,提升青年教师野外教学能力;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野外实习时间;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片区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地勘专业  地质填图实习  野外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85-02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是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矿产勘查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学习掌握矿产勘查的准备、实施、总结等地质工作操作技术。学生通过课程真实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矿产勘查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固体矿产勘查所需岗位人才。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地勘专业教学中最具特色的课程,能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充分得以实践和运用,通过地质填图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运用课堂理论知识于实践,学会对地质剖面的研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岩石的野外观察研究、对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分析、填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工作方法,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它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而且具有承上(基础地质实习)启下(生产和毕业实习)的作用,是一次最重要、最关键的地质实习。
  一、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实践环节
  地勘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岩矿鉴定、物理化学勘探、勘查编录以及图件编制等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野外各类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等各项工作的能力,主要面向地质、矿山、水利、基础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品开发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地勘专业是在基本学完地质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一次教学性质的地质填图实习,以便于运用和巩固课堂理论,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并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设置主要包括踏勘、实测地层剖面、野外填图、地质构造的观测和分析、岩石、矿物及化石的观察、资料综合整理及地质报告的编写。共计6周。
  地质填图实习的实习地点在广西横县六景地质填图实习基地,该实习基地是泥盆系标准剖面,是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地史、测量技术、岩石学、构造地质、矿床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找矿这些理论课学习之后所进行的野外地质实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与描述常见的矿物、岩石与地层特征以及分析典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后,使学生对地质现象获得感性认识,以巩固和加深对地质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地质剖面测量、野外踏勘和地质填图等内容,学生利用所学地质理论知识找到各地层界线点后利用“V”字形法则在地质图上进行勾绘,最终绘制出平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
  二、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经费紧张。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位于横县的西北角,是六景镇所在地。六景镇距离学校160多公里,主要以包车往返,野外实践教学住宿时间较长,故此实习的成本较高。加上近几年地质行业不景气,专业人数逐渐减少,按照人头数定额经费不能完全满足实习所需经费,在这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教学计划中不断调整实习天数、实习内容,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实习的效果。
  (二)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野外实战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大多没有经过野外地质工作或者有的野外地质经验不足,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野外专业技能是不系统、不全面的。同时,因教学任务安排不固定,担任野外的教师变动很大,有的经过野外教学实践后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不能可持续安排野外教学任务。所以导致年轻教师野外实践教学经验普遍有所欠缺,影响到了野外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必须健全有效的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开展实习工作,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因为野外环境的影响,加之实习线路拥挤,很多学生存在“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现象。同时,很难对带队老师进行监管和考核,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地点是否熟悉、实践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实践教学中讲解是否清楚明了、对学生是否有责任心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健全的评价制度。
  (四)野外教学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首先,要想达到好的教學效果,一般情况下,相关理论课程结束后就安排野外地质实习。但学校往往为了节省成本,会将实习综合在一起,让理论学习与野外实践相隔很长时间,所以很难达到验证理论的效果,知识很难衔接在一起,影响实习效果。其次,天气因素。有的实习安排在六月、七月,正好是暴雨连连、烈日当空时节,无论是从安全考虑还是从教学过程出发,都不利于教学,例如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6月中旬这个时间段进行野外地质实习,广西六景地区一般都是30℃~40℃的高温,天气闷热,而且暴雨多,植被也比较茂盛,寻找和观察各组、段的地质界线点以及岩层走向比往常困难得多。所以要探索一条两全其美的可行性方案,既能理论与实际结合,又利于野外实际操作。
  三、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实践策略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对上述地勘专业野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搞好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多措并举,实行“3+”模式,提升青年教师野外教学能力。指导教师的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行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在探索过程中采用“3+”模式,即“1个教改项目+1本指导书+1个学生团队”。在实习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做好实习环节的教学,教研室依托《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课改项目,加强对实习指导书的修订和完善,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研室采取集体备课、集体撰写论文、集体研讨、分工编写实习指导书等方式,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增强了野外教学水平,并让优秀学生参与老师的部分工作,例如标本整理、作图、野外踏勘、标本收集等工作。经过经验积累,在野外教学时,这部分同学作为各组组长,很好地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大大提升了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全方位加強教师的实践锻炼。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学术论坛、培训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锻炼。一是借助学校本部资源参与项目研究,提升科研水平。二是利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及寒暑假积极到企业锻炼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开展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讲座培训。四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多种形式教学方法,例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五是积极参加教学讲课比赛,以赛促教。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目前,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化,很多制度滞后或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制度得不到执行,所以要不断完善,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野外实习制度体系。包括考核评价、日常监管、安全规定等制度。制度的关键是要能很好地执行。例如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野外实践过程中采用“123”日常管理制度,即“一点二查三汇报”。“一点”:在野外实行晚点名制度,每晚十点必须集合点名,讲评一天的工作,部署第二天的任务;“二查”:早上到达实习点查随身物品(“地质三宝”、野外记录本等),实习期间查作业(野外记录本记录情况、作图情况等);“三汇报”:从学校出发到达实习区向学校教研室汇报情况,实习中途和实习结束安全返回后都必须汇报。通过“123”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有效提升了野外实习的精细化管理,也让考核评价机制有据可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野外实习时间。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成本,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实习时间,将6月中旬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调整为3月上旬,事实证明,时间压缩了六分之一,成本至少节约了一成以上。虽然时间和成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实习效果并没有减弱。一是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天公作美,便于野外工作;二是植被覆盖少,露头明显,道路畅通,有利于辨别地质界线。
  (四)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片区共同发展。六景泥盆系特别是下泥盆统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泥盆系的标准剖面。我国地质部门对六景泥盆系剖面都做了详细的研究,泥盆系各个组的界线上都立了碑,整个地层剖面严格加以保护,多年来,很多高校地质及相关专业都到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鉴于此,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规范教学过程,探索一条地方性联合发展思路。一是联合广西相关高校开展教学研究,在实习时间上做统一的部署,将原有的桂林理工大学实习基地住房修缮维护,实习时间贯穿全年,让所有实习单位轮流看护。二是加强实习区周边的地质勘查,拓展实习范围,建立集地质认识实习、构造实习、填图实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实习基地。这样一来,教师资源的融合与地质资源整合就能实现双赢战略。
  【参考文献】
  [1]吕源梅,罗艳杨,等.地勘专业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5(7)
  [2]黄波,刘玉瑞.地质勘查专业野外实践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学理论,2012(9)
  [3]张帆,王孔伟.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养[J].大学教育,2017(10)
  [4]刘文中,吴诗勇,陈健.巢湖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7(2)
  [5]何金先,屈争辉,汪吉林,等.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与改革优化措施[J].大学教育,2016(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诊断和改进工作,阐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基本任务是更新课程质量保证理念、形成有效的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提出从编制课程建设规划与标准、开展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并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自我诊断与改进并形成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等步骤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诊断与改进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我国高校航海类专业开展法律教育的必要性,针对航海类专业法律教育中法律知识内容单一、缺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教育内容等问题,提出加强师资建设、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改革航海类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及其内容等措施,从而实现航海类专业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  【关键词】高校 航海类专业 法律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生产基地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为例,从成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方面论述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探索该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实施职业教育标准输出实践,并对今后需要探索与实践的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计划 职业标准输出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阐述当前农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教学与生源水平不相适应、没有体现職业教育特色等问题,从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外活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等方面论述农类高职院校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方案的实施,并总结方案实施成效、进行反思。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 英语 中高职衔接 方案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论述KAS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内容包括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设施水平、大力引进校外行业专家充实实践教师队伍、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率、强化专业竞赛效能、毕业实习等,并从制度保障、管理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构建合理完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KAS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专业群为例论述构建专业群实习、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实训教学体系,提出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五位一体” 实训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对广西五所院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课堂教育、宣传引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课堂内、课堂外两方面提出建议,以切实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梦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述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法以及实践效果,提出应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环保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环境类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效果 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69-03  環境保护是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微课在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实训学习效率低和课后学习缺乏指导等问题,提出通过使用“微助教”建立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技能拓展中应用,为实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工业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为例论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健身操的发展,阐述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由来及其价值,分析将广西民族元素融入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开展策略:依托高校常规教学,推广并传承民族健身操;借助高校各种活动形式,促进民族健身操运动发展。  【关键词】民族健身操 舞蹈 民族传统文化 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