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损斑块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易损斑块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分为非腔隙性脑梗死组(64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类型、狭窄程度.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检出297处,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9处,颈总动脉51处,颈总动脉分叉部148处,颈内动脉27处,颈内动脉颅内段62处.(2)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29.7%(19/64),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的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的易损斑块率为62.5%(40/64),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的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OR=1.740,95% CI:1.002~3.021)和易损斑块(OR=2.865,95% CI:1.047~7.813)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易损斑块是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高氨血症综合征(HS)是一种以血氨水平显著升高继发呼吸性碱中毒、急剧的意识状态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移植术后一种比较少见的高致死性疾病。H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有研究提示产氨微生物感染可能是该综合征的病因。2018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1例皮肤移植术后HS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昏迷、抽搐,血液标本高通量基因检测确定为人型支原体感染,经过抗感染、持续血液净化、乳果糖酸化肠道、机械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逐渐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及神经功能结局有所改善。目前心搏骤停后脑复苏治疗手段有限,除亚低温应用于临床外,绝大多数药物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寻找有效的脑保护药物成为脑复苏研究领域的热点。针对心搏骤停后脑复苏药物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以期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些药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阶段最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 将其分
【摘要】 护理管理是管理科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区护士长作为医院组织管理架构中最基层的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管理水平不仅影响本科室临床护理质量,而且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密切相关。对护士来说,病区护士长是直接领导者,而领导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人是有意识、有情感的,如何使护士既能执行你的指示,又不违背她自己的意愿,如何对她们既严格要求又不失亲情友情,
目的 探讨LBL和PBL结合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09级临床专业呼吸内科学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5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近年来,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技术与麻醉管理、供体、体外循环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受体原发病等均成为制约肺移植发展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对上述有关肺移植的主要"瓶颈"及严重影响肺移植患者生存的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为肺移植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启动子区域T149C、T950C基因多态性及血清OPG、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含量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疑似CHD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528例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HD组(302例)和非CHD组(226例)。记录所有受试对象的性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将其随
“害怕”低血糖的患者rn有些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很敏感,如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比较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以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更加容易发生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在发生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