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当前存在着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此情况下,对辅导员队伍正确定位,厘清职责,加强管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标志,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新时期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当前存在着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此情况下,对辅导员队伍正确定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辅导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为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辅导员究竟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干部?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其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诸多客观因素所制约。笔者认为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使辅导员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对辅导员工作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辅导员及其工作性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但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引领学生前进的一面旗帜,深深地影响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辅导员不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特长的教师。
从传统教师职责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而言,辅导员是教师;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学生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还是教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指导课外活动中。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时期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校必须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工作能力
辅导员要作好学生党建、日常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必须具有良好的哲学基础,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较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知识。根据这一客观要求,高校辅导员一般应选自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或经过必要培训而具有相当专业知识水平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或在职的优秀教师、管理干部,其学历要求应与普通专业教师相当。他们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服从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渊博的学识,能获取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必须具有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及思维方法;必须具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卓越的管理技巧,对学生关注事项及立场充分了解,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三、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国传统道德中有丰富的师德内容以及相应的要求,如在社会理想上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个人品质上,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师德修养上,强调“内省”,“不耻下问”,对学生要“循循善诱”等。高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宣传政治文明的重要窗口,对师德建设有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江泽民同志把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提出“以德治国”思想,中共中央2001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增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辅导员应是学生的益友
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师道尊严的隔膜,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仅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需要能平等交流、指点迷津的益友。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正好弥补了学生这一需求。辅导员亦师亦友的特性,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升华了感情,增加了友谊,愉悦了心情,发展了能力。目前,各高校配备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更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如何既能保持老师尊严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这事关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能成为学生朋友的老师,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五、辅导员应具备三种能力
第一,热爱学生,倾听学生的能力。“爱”和“学会爱”是最有效的教育。要当学生的益友,必须爱学生和热爱学生工作,通过建立深情厚谊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和能力。与学生格格不入或没有感情,要在学生中扎根和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爱岗敬业,乐于与学生打交道,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心声的辅导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人格魅力。
第二,深入学生,认知学生的能力。只有拥有共同语言,才会相互交流并成为朋友。辅导员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懂得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方法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调查研究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反映学生的呼声,做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
第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由于高校扩招和社会变革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学生除了思想、心理上会存在问题外,贫困生有时也会面临“人穷志短”的尴尬和窘迫,因此,学校既要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也要解决其实际的生活困难。没有解决其根本的物質问题,其思想问题不可能得到最终解决。这要求辅导员有强烈的同情心,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辅导员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在知情知心基础上建立的感情,会让学生永远珍惜,自强不息。我校有一批在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的教师,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教育规律认识深刻,视学生如子女和兄弟姐妹,亲如朋友。这无论是对已经离校的校友,还是对在校学生都有极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为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标志,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新时期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当前存在着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此情况下,对辅导员队伍正确定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辅导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为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辅导员究竟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干部?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其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诸多客观因素所制约。笔者认为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使辅导员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对辅导员工作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辅导员及其工作性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但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引领学生前进的一面旗帜,深深地影响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辅导员不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特长的教师。
从传统教师职责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而言,辅导员是教师;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学生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还是教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指导课外活动中。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时期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校必须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工作能力
辅导员要作好学生党建、日常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必须具有良好的哲学基础,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较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知识。根据这一客观要求,高校辅导员一般应选自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或经过必要培训而具有相当专业知识水平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或在职的优秀教师、管理干部,其学历要求应与普通专业教师相当。他们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服从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渊博的学识,能获取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必须具有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及思维方法;必须具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卓越的管理技巧,对学生关注事项及立场充分了解,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三、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国传统道德中有丰富的师德内容以及相应的要求,如在社会理想上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个人品质上,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师德修养上,强调“内省”,“不耻下问”,对学生要“循循善诱”等。高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宣传政治文明的重要窗口,对师德建设有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江泽民同志把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提出“以德治国”思想,中共中央2001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增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辅导员应是学生的益友
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师道尊严的隔膜,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仅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需要能平等交流、指点迷津的益友。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正好弥补了学生这一需求。辅导员亦师亦友的特性,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升华了感情,增加了友谊,愉悦了心情,发展了能力。目前,各高校配备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更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如何既能保持老师尊严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这事关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能成为学生朋友的老师,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五、辅导员应具备三种能力
第一,热爱学生,倾听学生的能力。“爱”和“学会爱”是最有效的教育。要当学生的益友,必须爱学生和热爱学生工作,通过建立深情厚谊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和能力。与学生格格不入或没有感情,要在学生中扎根和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爱岗敬业,乐于与学生打交道,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心声的辅导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人格魅力。
第二,深入学生,认知学生的能力。只有拥有共同语言,才会相互交流并成为朋友。辅导员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懂得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方法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调查研究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反映学生的呼声,做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
第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由于高校扩招和社会变革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学生除了思想、心理上会存在问题外,贫困生有时也会面临“人穷志短”的尴尬和窘迫,因此,学校既要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也要解决其实际的生活困难。没有解决其根本的物質问题,其思想问题不可能得到最终解决。这要求辅导员有强烈的同情心,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辅导员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在知情知心基础上建立的感情,会让学生永远珍惜,自强不息。我校有一批在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的教师,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教育规律认识深刻,视学生如子女和兄弟姐妹,亲如朋友。这无论是对已经离校的校友,还是对在校学生都有极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为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