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详细介绍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丰县牛蒡栽培区农民生产出高品质的牛蒡,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并增加自身经济效益。
关键词 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
牛蒡属菊科二年生草本根茎类作物,其肉质根营养丰富,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高档出口创汇蔬菜,丰县自1990年开始从日本引种试种。笔者经过多年栽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牛蒡优质、高产、条形光直、须根少、皮色黄亮、肉质细嫩、清香浓溢,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丰县牛蒡栽培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产地选择
在产地选择上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标准要求。应选择土层深厚、松软、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淤土、盐碱地均不宜种植。
2品种选择
选用近年来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牛蒡品种,如东北理想、柳川理想等,它们既适宜春播,又适宜秋播,且皮色淡黄、肌白、条型大、长、光滑、产量高。
3整地和开沟起垄
施肥后土壤要全面耕翻,并耧细整平。在整平的田间按行距80cm放线,用丰县产牛蒡开沟机深翻挖沟,沟宽20~25cm,深100~120cm,使沟内土壤疏松细碎,并保持上下土层不动,在深翻的沟上起垄,垄底宽35~40cm,垄高15~20cm,顶宽20cm,然后拍平垄待种。
4施足底肥
牛蒡主根下扎,产量高,需肥量大,喜好磷钾肥。在挖沟起垄前结合耕地,施基肥:腐熟土杂肥37.5~45t/hm2,化学肥料尿素375kg/hm2、二铵300kg/hm2、硫酸钾300kg/hm2。
5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5.1播种时间
我县牛蒡种植以秋播地膜覆盖越冬栽培为主,翌年5~7月份收获。秋播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若播种早,冬前个体过大,春季易抽薹,影响品质;播种晚,越冬个体小,易受低温冻害,死苗重。春播最佳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量在3kg/hm2左右。
5.2选种和浸种催芽
播种前应选择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千粒重16~19g、发芽率在90%以上的优良饱满的种子。浸种催芽宜用30℃温水浸种24h,然后捞出,用干净的湿纱布包好,放在20~2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25℃温水喷水1~2次,8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种芽萌发不宜过长,否则易发杈。
5.3播种
采用单垄、单行种植,条播或点播。条播:在小高垄中间开2~3cm的播种沟,墒情差时可带水播种,待水下渗后,将种子间隔5~7cm 1粒均匀播入沟内,然后覆土2cm厚,稍加镇压,拍平即可。点播:在垄中间挖2~3cm深的穴,穴距7~10cm,每穴播种2粒。确保种植密度为15~18万穴/hm2,播种后及时覆膜。
6田间管理
6.1苗期管理
秋播牛蒡播种后5~7d即可出苗,出苗后应及时破膜,并用细土压膜口周围。条播田块出苗后7~10d间苗,15d左右定苗;点播15d左右定苗。每穴留1苗,确保达到15万株/hm2以上,同时清除杂草。秋播牛蒡在10月底至11月初适时用小拱棚覆盖,棚宽50cm、高40cm,以利安全越冬、春季早发壮苗;春播牛蒡在播种后即可扣小拱棚,棚宽40~50cm、高30~40cm,以减轻霜冻害。
6.2肥水管理
秋播牛蒡根据苗期长势,在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应进行肥水管理,促早发快长。在大行间追施三元复合肥225kg/hm2,并酌情浇跑马水。4月份气温渐高,应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并结合追肥进行人工除草。5月初牛蒡根茎迅速膨大,应及时追肥,施尿素300kg/hm2、二铵150kg/hm2、硫酸钾150kg/hm2。视长势,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促根茎膨大。
6.3病虫害防治
①播种前将种子曝晒、温水浸种、催芽,可有效控制苗期黑斑病;②播种前在下种行间撒施10%福气多45~52.5 kg/hm2,再旋翻开沟,防治根结线虫病;③播种后用50%辛硫磷乳油15L/hm2拌毒土、毒饵撒施防地下害虫;④用12.5%禾果利2 500倍液防治白粉病;⑤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防白粉虱、蚜虫;⑥用48%锐煞1 500倍液防甜菜夜蛾。
7适期采收
牛蒡适期收获为播种后240~260d,收获时,先割地茎叶,留15~20cm叶柄,然后沿牛蒡垄的一侧挖20~30cm深,使牛蒡根茎上端露出,然后拔出,防止折断。采后去除泥土,顶部留1.5cm,用刀切齐,分级扎捆出售。
关键词 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
牛蒡属菊科二年生草本根茎类作物,其肉质根营养丰富,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高档出口创汇蔬菜,丰县自1990年开始从日本引种试种。笔者经过多年栽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牛蒡优质、高产、条形光直、须根少、皮色黄亮、肉质细嫩、清香浓溢,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丰县牛蒡栽培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产地选择
在产地选择上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标准要求。应选择土层深厚、松软、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淤土、盐碱地均不宜种植。
2品种选择
选用近年来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牛蒡品种,如东北理想、柳川理想等,它们既适宜春播,又适宜秋播,且皮色淡黄、肌白、条型大、长、光滑、产量高。
3整地和开沟起垄
施肥后土壤要全面耕翻,并耧细整平。在整平的田间按行距80cm放线,用丰县产牛蒡开沟机深翻挖沟,沟宽20~25cm,深100~120cm,使沟内土壤疏松细碎,并保持上下土层不动,在深翻的沟上起垄,垄底宽35~40cm,垄高15~20cm,顶宽20cm,然后拍平垄待种。
4施足底肥
牛蒡主根下扎,产量高,需肥量大,喜好磷钾肥。在挖沟起垄前结合耕地,施基肥:腐熟土杂肥37.5~45t/hm2,化学肥料尿素375kg/hm2、二铵300kg/hm2、硫酸钾300kg/hm2。
5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5.1播种时间
我县牛蒡种植以秋播地膜覆盖越冬栽培为主,翌年5~7月份收获。秋播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若播种早,冬前个体过大,春季易抽薹,影响品质;播种晚,越冬个体小,易受低温冻害,死苗重。春播最佳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量在3kg/hm2左右。
5.2选种和浸种催芽
播种前应选择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千粒重16~19g、发芽率在90%以上的优良饱满的种子。浸种催芽宜用30℃温水浸种24h,然后捞出,用干净的湿纱布包好,放在20~2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25℃温水喷水1~2次,8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种芽萌发不宜过长,否则易发杈。
5.3播种
采用单垄、单行种植,条播或点播。条播:在小高垄中间开2~3cm的播种沟,墒情差时可带水播种,待水下渗后,将种子间隔5~7cm 1粒均匀播入沟内,然后覆土2cm厚,稍加镇压,拍平即可。点播:在垄中间挖2~3cm深的穴,穴距7~10cm,每穴播种2粒。确保种植密度为15~18万穴/hm2,播种后及时覆膜。
6田间管理
6.1苗期管理
秋播牛蒡播种后5~7d即可出苗,出苗后应及时破膜,并用细土压膜口周围。条播田块出苗后7~10d间苗,15d左右定苗;点播15d左右定苗。每穴留1苗,确保达到15万株/hm2以上,同时清除杂草。秋播牛蒡在10月底至11月初适时用小拱棚覆盖,棚宽50cm、高40cm,以利安全越冬、春季早发壮苗;春播牛蒡在播种后即可扣小拱棚,棚宽40~50cm、高30~40cm,以减轻霜冻害。
6.2肥水管理
秋播牛蒡根据苗期长势,在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应进行肥水管理,促早发快长。在大行间追施三元复合肥225kg/hm2,并酌情浇跑马水。4月份气温渐高,应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并结合追肥进行人工除草。5月初牛蒡根茎迅速膨大,应及时追肥,施尿素300kg/hm2、二铵150kg/hm2、硫酸钾150kg/hm2。视长势,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促根茎膨大。
6.3病虫害防治
①播种前将种子曝晒、温水浸种、催芽,可有效控制苗期黑斑病;②播种前在下种行间撒施10%福气多45~52.5 kg/hm2,再旋翻开沟,防治根结线虫病;③播种后用50%辛硫磷乳油15L/hm2拌毒土、毒饵撒施防地下害虫;④用12.5%禾果利2 500倍液防治白粉病;⑤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防白粉虱、蚜虫;⑥用48%锐煞1 500倍液防甜菜夜蛾。
7适期采收
牛蒡适期收获为播种后240~260d,收获时,先割地茎叶,留15~20cm叶柄,然后沿牛蒡垄的一侧挖20~30cm深,使牛蒡根茎上端露出,然后拔出,防止折断。采后去除泥土,顶部留1.5cm,用刀切齐,分级扎捆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