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吉林省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农家书屋;现状;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工程。而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全省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为此,笔者通过文献及网络对吉林省以及兄弟各省的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弥补不足,为吉林省农村书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1.1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为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工作,先后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实事,制定《吉林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农家书屋建设分解实施计划》,积极建设农家书屋。此外,还制定了《吉林省农家书屋管理考评细则》、《吉林省农家书屋管理与服务规范》、《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与档案管理办法》、《吉林省农家书屋日常维护与管理责任制》、《吉林省农家书屋读者文明公约》五项基本管理制度,对全省的农家书屋的组织、建设、管理、使用等加以细化和量化,加强检查指导。
1.2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吉林省对农家书屋多样化建设模式进行了科学探索。除了政府主导兴建,还积极探索部门帮建、政策引导助建、农民集体自建、社会捐助援建等方式,多措并举建设农家书屋。随着2335个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吉林省全省9365个行政村全部拥有农家书屋,在全国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1.3农民成为农家书屋的真正主人
在建好书屋的同时,吉林省还探索机制帮助农民管好书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喜欢的、看得懂的、用得上”的图书需求,吉林省在农家书屋选购图书环节,就让农民自己做主,成立了由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民及农技专家等组成的“农家书屋选书评议组”,对选购图书提出意见;从机制入手,实现了农村的书屋,农民做主的管理方式。
1.4对农民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为了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吉林省还积极引导农民用好书屋,积极组织开展“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活动,举办“农民读书节”“阅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
2.吉林省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2.1 农家书屋利用率低
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曾经被一些专家学者寄予厚望,也被很多农民朋友期待。但是据媒体报道,一些农村的农家书屋出现“路难找、门不开、人不在”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村组织和村干部不够重视。一些农家书屋常年“铁将军”把门,导致一些前去读书看报的农民朋友屡屡吃闭门羹,久而久之,也就不去了。很多农家书屋没有专门的书屋管理人员,或没有建立完善的书屋管理制度,对于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对书籍进行整理维护等等,都没有形成制度规定,完全依靠书屋管理者的自我把握。
另一方面,书籍稀少而陈旧也是农家书屋受到冷落的原因。农民朋友到农家书屋自然是希望通过看书读报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信息等。一些农家书屋里面的书报杂志不但稀少,而且长久都不增添、不更新,仅有的一些书籍杂志,也不符合农民朋友的现实需要。
要想让农家书屋发挥价值和作用,就必须按照以上问题对症下药。与此同时,如何对农民朋友进行积极引导,把他们从牌桌上、麻将桌上吸引到农家书屋来,也是基层村组织和农家书屋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2.2基础设施较差、图书数量少且适用性不强
许多农家书屋利用的村级闲置旧屋,面积小,设施落后,有的甚至年久失修,无法开展其他文化活动。在书籍的选择和供给上,科普类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农村经济、种植养殖、法律法规等适用性书籍较少,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中年人这一大阅读人群容易流失,导致农家书屋作用发挥受限。
2.3资金短缺服务艰难
从目前看来,农家书屋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尤其是当地政府财政。而较少而不连续的资金投入导致农家书屋图书和设备更新、管理人员工资以及活动开展都受到限制,服务无法提升自然影响农家书屋的有效运行。
2.4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执行困难
在现在的农家书屋管理和业务开展方面都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出现排架混乱无序,图书借还手续不完善以及图书损毁丢失现象严重且缺乏补救处理机制等问题。
3.吉林省农家书屋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使管理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农家书屋不仅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更应该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人士等社会力量,利用他们的资金、设备、书籍来充实农家书屋。同时通过提高管理员待遇和组织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3.2加快形成书屋管理制度,使书屋运行有序
为保证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图书借阅制度、书屋管理条例、管理员岗位制定等。同时做到制度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设立图书配备登记本、图书借阅登记本、图书需求登记本,对图书保存和流转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做到制度科学、管理规范。
3.3创新农家书屋服务方式,使书屋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应结合实际,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 3.4吸收志愿者服务人员
一是农村退休的教师、干部中许多人愿意来做这个公益事业。他们自愿出来为大家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部分占了一定的比例。二是一些年轻的志愿者尤其是一些大学生村官很愿意管这个事情。在江苏、福建等很多地方,大学生村官管得非常好。
3.5增加图书种类
除了注重有关农业的专业书籍建设外,还应该加大其它类书籍的补充力度,如政治法律、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农业科技与经营、医药卫生保健、教育励志”分为六类,并做好编号、上架、陈列工作。
3.6调整服务方向
农家书屋重建但不以建成为终点。建设农家书屋,根本目的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文化浸润和素质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完成硬件建设、直接服务生产生活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将用好和用活作为最终的目标。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孩子整体阅读量不足和部分孩子沉迷网吧的双重困境,农家书屋应加大儿童读物的采购,充分调动儿童的阅读积极性;通过举办亲子阅读、讲故事等活动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加强与学校的深度合作,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征文、每月一书、讲故事自愿者等活动,为农村孩子提供阅读习惯形成的新路径。
3.7创新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属文但不唯文化部门。调查发现,农村阅读在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明显的体制障碍。因此,建议将教育等部门纳入管理体系内,建立完善“政府建设+文化管理+学校使用+社会开放”的管理格局,有效解决学校资源匮乏、图书利用不足、管理不到位和更新维修资金等多重问题。
3.8进一步巩固农村书屋的建设工程
在建好的农村书屋的基础上,及时补充更新书籍,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将规划到县、计划到村,统筹经费保障,将出版物更新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投向基础设施不达标的农家书屋。努力实现农家书屋从有到好、从建到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农家书屋惠及9365个行政村百万农民/http://www.chinaneast.gov.cn/2012-12/31/c_132073170.htm
[2]吉林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http://www.jl.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10/11/content_23862959.htm
[3]全国政协委员张洪:农家书屋要让青少年“多看一眼”/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38299
[4]王群敏.浅谈“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J]《科学咨询》,2012年
[5]曾革楠.吉林探索农家书屋管理利用长效机制/中国新闻出版网.2011-06-21
注:
此文系吉林省文化厅科研课题《吉林省农家书屋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WK2012C104)系列成果。
【关键词】吉林省;农家书屋;现状;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工程。而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全省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为此,笔者通过文献及网络对吉林省以及兄弟各省的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弥补不足,为吉林省农村书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1.1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为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工作,先后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实事,制定《吉林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农家书屋建设分解实施计划》,积极建设农家书屋。此外,还制定了《吉林省农家书屋管理考评细则》、《吉林省农家书屋管理与服务规范》、《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与档案管理办法》、《吉林省农家书屋日常维护与管理责任制》、《吉林省农家书屋读者文明公约》五项基本管理制度,对全省的农家书屋的组织、建设、管理、使用等加以细化和量化,加强检查指导。
1.2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吉林省对农家书屋多样化建设模式进行了科学探索。除了政府主导兴建,还积极探索部门帮建、政策引导助建、农民集体自建、社会捐助援建等方式,多措并举建设农家书屋。随着2335个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吉林省全省9365个行政村全部拥有农家书屋,在全国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1.3农民成为农家书屋的真正主人
在建好书屋的同时,吉林省还探索机制帮助农民管好书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喜欢的、看得懂的、用得上”的图书需求,吉林省在农家书屋选购图书环节,就让农民自己做主,成立了由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民及农技专家等组成的“农家书屋选书评议组”,对选购图书提出意见;从机制入手,实现了农村的书屋,农民做主的管理方式。
1.4对农民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为了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吉林省还积极引导农民用好书屋,积极组织开展“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活动,举办“农民读书节”“阅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
2.吉林省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2.1 农家书屋利用率低
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曾经被一些专家学者寄予厚望,也被很多农民朋友期待。但是据媒体报道,一些农村的农家书屋出现“路难找、门不开、人不在”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村组织和村干部不够重视。一些农家书屋常年“铁将军”把门,导致一些前去读书看报的农民朋友屡屡吃闭门羹,久而久之,也就不去了。很多农家书屋没有专门的书屋管理人员,或没有建立完善的书屋管理制度,对于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对书籍进行整理维护等等,都没有形成制度规定,完全依靠书屋管理者的自我把握。
另一方面,书籍稀少而陈旧也是农家书屋受到冷落的原因。农民朋友到农家书屋自然是希望通过看书读报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信息等。一些农家书屋里面的书报杂志不但稀少,而且长久都不增添、不更新,仅有的一些书籍杂志,也不符合农民朋友的现实需要。
要想让农家书屋发挥价值和作用,就必须按照以上问题对症下药。与此同时,如何对农民朋友进行积极引导,把他们从牌桌上、麻将桌上吸引到农家书屋来,也是基层村组织和农家书屋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2.2基础设施较差、图书数量少且适用性不强
许多农家书屋利用的村级闲置旧屋,面积小,设施落后,有的甚至年久失修,无法开展其他文化活动。在书籍的选择和供给上,科普类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农村经济、种植养殖、法律法规等适用性书籍较少,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中年人这一大阅读人群容易流失,导致农家书屋作用发挥受限。
2.3资金短缺服务艰难
从目前看来,农家书屋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尤其是当地政府财政。而较少而不连续的资金投入导致农家书屋图书和设备更新、管理人员工资以及活动开展都受到限制,服务无法提升自然影响农家书屋的有效运行。
2.4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执行困难
在现在的农家书屋管理和业务开展方面都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出现排架混乱无序,图书借还手续不完善以及图书损毁丢失现象严重且缺乏补救处理机制等问题。
3.吉林省农家书屋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使管理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农家书屋不仅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更应该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人士等社会力量,利用他们的资金、设备、书籍来充实农家书屋。同时通过提高管理员待遇和组织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3.2加快形成书屋管理制度,使书屋运行有序
为保证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图书借阅制度、书屋管理条例、管理员岗位制定等。同时做到制度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设立图书配备登记本、图书借阅登记本、图书需求登记本,对图书保存和流转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做到制度科学、管理规范。
3.3创新农家书屋服务方式,使书屋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应结合实际,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 3.4吸收志愿者服务人员
一是农村退休的教师、干部中许多人愿意来做这个公益事业。他们自愿出来为大家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部分占了一定的比例。二是一些年轻的志愿者尤其是一些大学生村官很愿意管这个事情。在江苏、福建等很多地方,大学生村官管得非常好。
3.5增加图书种类
除了注重有关农业的专业书籍建设外,还应该加大其它类书籍的补充力度,如政治法律、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农业科技与经营、医药卫生保健、教育励志”分为六类,并做好编号、上架、陈列工作。
3.6调整服务方向
农家书屋重建但不以建成为终点。建设农家书屋,根本目的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文化浸润和素质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完成硬件建设、直接服务生产生活的同时,要着眼长远,将用好和用活作为最终的目标。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孩子整体阅读量不足和部分孩子沉迷网吧的双重困境,农家书屋应加大儿童读物的采购,充分调动儿童的阅读积极性;通过举办亲子阅读、讲故事等活动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加强与学校的深度合作,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征文、每月一书、讲故事自愿者等活动,为农村孩子提供阅读习惯形成的新路径。
3.7创新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属文但不唯文化部门。调查发现,农村阅读在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明显的体制障碍。因此,建议将教育等部门纳入管理体系内,建立完善“政府建设+文化管理+学校使用+社会开放”的管理格局,有效解决学校资源匮乏、图书利用不足、管理不到位和更新维修资金等多重问题。
3.8进一步巩固农村书屋的建设工程
在建好的农村书屋的基础上,及时补充更新书籍,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将规划到县、计划到村,统筹经费保障,将出版物更新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投向基础设施不达标的农家书屋。努力实现农家书屋从有到好、从建到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农家书屋惠及9365个行政村百万农民/http://www.chinaneast.gov.cn/2012-12/31/c_132073170.htm
[2]吉林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http://www.jl.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10/11/content_23862959.htm
[3]全国政协委员张洪:农家书屋要让青少年“多看一眼”/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38299
[4]王群敏.浅谈“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J]《科学咨询》,2012年
[5]曾革楠.吉林探索农家书屋管理利用长效机制/中国新闻出版网.2011-06-21
注:
此文系吉林省文化厅科研课题《吉林省农家书屋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WK2012C104)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