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海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岛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差,兴趣不高,基础语感较为薄弱,朗读能力十分有限(其主要表现为普通话发音不准,断句能力差,无语音语调,缺乏情感投入等)。因读不准字音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比比皆是。由于长期忽视朗读的作用,学生无法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情感,更无法将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已经成为海岛学生语文学习的瓶颈。
  1 对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2007年4月,组织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朗读水平调查,调查对象为所教班级的31位学生,调查内容由涉及朗读水平方面的八个指标构成。从调查结果来看,情况令人担忧。而这主要还是我们目前的朗读教学状况所造成的。
  1.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和“活动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教学往往呈现时间短、效率低的特点。例如我们往往要求学生默读或速读课文,然后作出整体感知,但实际上好多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我们就又迫不及待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就这样,朗读竟沦落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过渡环节。
  1.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这样的朗读虽热闹,但事倍功半,而且缺乏目的性,容易导致学生心不在焉。
  1.3 参与朗读的学生面窄。我们往往到了公开展示课时间才盯住几个尖子示范朗读,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呢?
  1.4 教师的朗读指导机械单调。我们在分析、理解之余最喜欢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时候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境的内涵,忽略掉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2 优化朗读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朗读,不仅是理解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调动学生的创造主体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文本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机勃勃并富有创造性。
  2.1 朗读教学的目标应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不能成为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我们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内容。问题如:文本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刻画了怎样性格的人物?展现了怎样曲折跌宕的情节?文本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
  对于美读,则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2.2 朗读教学的对象应全面、广泛。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2.3 朗读教学的形式应多样、灵活。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同形式的朗读都有着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准确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当需要激情引导或学生读的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岳飞的词《满江红》时,就自己示范朗读。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自然而然地就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了。
  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分部分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节趣味较浓的文本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可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因此,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2.4 朗读教学的过程应有条理、有层次。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美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我在教《沁园春·雪》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讨论问题:本诗有哪些意象,各自象征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较喜欢的语句进行品读,从而对文章进行鉴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一般先由个别读,再到小组读,直至齐读。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2.5 朗读教学的指导应科学、合理。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朗读方法进行指导,可通过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也可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来指导。
  2.5.1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教师自身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重音、停顿、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
  2.5.2 此外还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特点。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
  2.5.3 重视朗读的过程,我们还应力求体现出朗读教学的人文化,即增强一个意识:朗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读书,师生共同协作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新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为主体。
  3 实施朗读教学的效果和反思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2008年5月,我们对31位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对比一年前后的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优化朗读教学,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觉得,在朗读教学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决定着朗读教学的成败: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思考。
  我们要尽量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来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获得个人独特的体验感受,发现并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完善的发展。
  其次,朗读后,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
  通过对话和讨论,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可以围绕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一边读,一边展开对话和讨论。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师生在反复朗读、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再次,朗读教学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意境,加强朗读,丰富学生想象,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投入情境,引发主体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施教的主阵地,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关键是教学的效率。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呢?重要的就是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方面,尽管传统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教学的理念、观念不断更新,冲击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的内部也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的革命。另一方面,多元信息直接冲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发
期刊
【摘要】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大力倡导在学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它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何影响?地理探究式学习有什么特点?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适宜范围和局限性怎样?以下本文将就这些内容谈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探究式;地理;学习方式;改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学生齐读,教师精讲课文的教学模式,一篇课文不是学生读懂,而是听教师讲解懂的。这种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教
期刊
【摘要】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班主任如何转变观念、创新工作与课改接轨?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本文从“发展个性,全面培优;启用人才,实现自我;创设环境,培养班风”三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课改接轨;以人为本;自我培养;班风形成;全面发展面对第八次课改,新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如何转变观念,改革工作方法与课改接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期刊
教育是一门科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转差促优是这门艺术之精华。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可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法国教育学家卢俊在《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乎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分析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是一份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真正落实了把德育分解、渗透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实验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找准德育工作突破口,让德育工作和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宗旨。  【关键词】表格1、2;分解;贯穿;感染;熏陶;突破口;摸底;调查;寓教于乐  Moral Education
期刊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后进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以人为本;特点;形成;自尊心;爱心    任何学校、班级都有后进生,只是落后的程度、数量多少不同而已。身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要以身
期刊
作者简介:臧树贤,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教师,烟台日报优秀通讯员,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工作,免不了定下几条“规矩”。规矩是对孩子的一种约束,很多时候,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学校会给学生立下许多规矩。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生命活力焕发出来,让学生体验体育课的快乐,同时践行“规矩”。  【关键词】情感“
期刊
1教师是实验探究的组织引导者    1.1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牧区资源,发现问题:农牧区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牧区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优势,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牧区却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牧区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现象。  1.2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农牧区的不少说
期刊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初中历史教学担负着为高中历史教学打基础的重任,所以不能忽视。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也肩负着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任务,是在历史课堂中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应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