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雷锋”这个平凡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光辉榜样。此后的几十年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分别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无论何时,雷锋自始至终都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
一名战士的心愿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见毛主席。他在1959年10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听到一位从北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的同志作报告。他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他们……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该有多好……”1962年6月上旬,沈阳军区政治处的张峻听说了一个消息,军区将派雷锋作为代表出席1962年的国庆节观礼,并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张峻本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雷锋,可是话到嘴边,忍住了,怕万一有什么变化,影响他的情绪。直到殉职,雷锋都不知道自己原本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不过,毛泽东终究还是知道了雷锋,不仅知道,还为他题了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其实,1962年,毛泽东就知道沈阳军区有位好战士叫雷锋。这年,《解放军画报》第六期发表了专题《五好战士与红领巾》,对雷锋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毛泽东曾仔细阅读过这期画报。
1963年8月1日晚,中南海怀仁堂。首部有关雷锋事迹的舞台作品——话剧《雷锋》在这里上演。毛泽东与周恩来、陈毅等人认真地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当他与雷锋的饰演者张玉敏握手时,张玉敏激动地说:“毛主席,雷锋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您,这个愿望我替他实现了。”
一份红色手迹
1961年5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宣传报道了雷锋的先进事迹。1963年2月初,《人民日报》等报刊报道了雷锋的生平,发表了社论和相关评论。毛泽东仔细阅读后,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毛泽东对雷锋的评价,引起了罗瑞卿和中央军委的重视。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1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这时,中国青年杂志社要把《中国青年》的第五、第六期合刊,出版“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并请毛泽东为雷锋题词。
曾在中国青年杂志社担任编辑的朱伯颖回忆,她起草好给毛泽东的信后,经过中国青年杂志社领导的反复斟酌、修改、定稿,大概在2月16日送出去。信送出后几天,朱伯颖就打电话到毛泽东办公室了解情况,毛泽东的秘书林克表示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没有表态。当时,朱伯颖认为“主席没有表态也就是没有拒绝,还有希望”。22日,朱伯颖接到一个电话,告诉她“主席已题好词”。她当即报告了社领导,社领导又报告团中央书记处,最后派年轻的摄影记者兼通讯员刘全聚到中南海西门收发室取回。
在湖南雷锋纪念馆里有一段林克回忆毛泽东题词过程的视频。在视频中,林克说:“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
中国青年杂志社原总编辑邢方群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已经很少为青年人物题词,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主席写信请他题词。取回题词,杂志社一下子轰动了,我们请示团中央该如何对待毛主席的题词,团中央认为毛主席不单是为《中国青年》杂志题词,更是为全国青年题词,建议发表。”后来,经过党中央研究,3月4日由新华社发通稿,全国各大报纸次日发表。《中国青年》杂志则在3月2日出版“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刊登这一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泽东的题词。
一位值得学习的楷模
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的毛泽东办公桌上,至今还摆放着一份为雷锋题词的复制件,并附有相关的说明文字:毛泽东同志1963年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题词就是在这里题写。毛泽东在他的办公室里曾批阅过多少报告、请示等文件,书写过多少文章、书信、题词,单单把为雷锋的题词摆在其办公桌的显要位置,可见,开展学雷锋活动非同一般。毛泽东题词后,对林克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才能形成好风气。”
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其间,周恩来向毛泽东推荐《雷锋日记》。11日,毛泽东在会议上重点谈调查研究问题,同时谈到了哲学问题。他说,为了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做好工作,各级党委要在日常工作中讲哲学,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时,他话锋一转,谈及雷锋:“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看来此人是懂得一点哲学、懂得辩证法的。我们不要把哲学看得那么神秘,那么困难。雷锋那样年轻的同志,就懂得一点哲学。你们看了没有?希望你们都看看。”由于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
1965年,电影《雷锋》上映,迅即红遍全国。电影中董金棠用质朴的表演塑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雷锋形象。一天,平时很少看电影的毛泽东在机要秘书张玉凤与护士孟锦云的陪同下观看了电影《雷锋》。毛泽东看得聚精会神,当影片演到雷锋知道人民公社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把存下的钱送到人民公社,雷锋对公社的工作人员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时,毛泽东流下了泪水……
一种精神的形成
雷锋通过发扬“挤”“钻”的钉子精神,刻苦学习,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在辽宁鞍钢工作时,不管工作有多累,雷锋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学习,并制订自学计划。到了部队后,雷锋的学习也从未停歇。雷锋一入伍就被分到汽车连当汽车兵,由于汽车连每天都要开车外出执行任务,所以他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学习。于是,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携带,只要车子一停,没有其他任务,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上一阵子。每天出车回来,雷锋除了参加连里的集体活动外,还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有时熄灯号响了,他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为了不影响战友们休息,只好离开宿舍找别的地方看书。因此,车场、工具棚、厨房都成了他夜间读书的好地方。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学习,雷锋深深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一个共产党人,毕生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他崇高的理想。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一名战士的心愿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见毛主席。他在1959年10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听到一位从北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的同志作报告。他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他们……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该有多好……”1962年6月上旬,沈阳军区政治处的张峻听说了一个消息,军区将派雷锋作为代表出席1962年的国庆节观礼,并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张峻本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雷锋,可是话到嘴边,忍住了,怕万一有什么变化,影响他的情绪。直到殉职,雷锋都不知道自己原本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不过,毛泽东终究还是知道了雷锋,不仅知道,还为他题了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其实,1962年,毛泽东就知道沈阳军区有位好战士叫雷锋。这年,《解放军画报》第六期发表了专题《五好战士与红领巾》,对雷锋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毛泽东曾仔细阅读过这期画报。
1963年8月1日晚,中南海怀仁堂。首部有关雷锋事迹的舞台作品——话剧《雷锋》在这里上演。毛泽东与周恩来、陈毅等人认真地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当他与雷锋的饰演者张玉敏握手时,张玉敏激动地说:“毛主席,雷锋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您,这个愿望我替他实现了。”
一份红色手迹
1961年5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宣传报道了雷锋的先进事迹。1963年2月初,《人民日报》等报刊报道了雷锋的生平,发表了社论和相关评论。毛泽东仔细阅读后,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毛泽东对雷锋的评价,引起了罗瑞卿和中央军委的重视。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1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这时,中国青年杂志社要把《中国青年》的第五、第六期合刊,出版“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并请毛泽东为雷锋题词。
曾在中国青年杂志社担任编辑的朱伯颖回忆,她起草好给毛泽东的信后,经过中国青年杂志社领导的反复斟酌、修改、定稿,大概在2月16日送出去。信送出后几天,朱伯颖就打电话到毛泽东办公室了解情况,毛泽东的秘书林克表示信收到了,主席也看了,但没有表态。当时,朱伯颖认为“主席没有表态也就是没有拒绝,还有希望”。22日,朱伯颖接到一个电话,告诉她“主席已题好词”。她当即报告了社领导,社领导又报告团中央书记处,最后派年轻的摄影记者兼通讯员刘全聚到中南海西门收发室取回。
在湖南雷锋纪念馆里有一段林克回忆毛泽东题词过程的视频。在视频中,林克说:“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
中国青年杂志社原总编辑邢方群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已经很少为青年人物题词,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主席写信请他题词。取回题词,杂志社一下子轰动了,我们请示团中央该如何对待毛主席的题词,团中央认为毛主席不单是为《中国青年》杂志题词,更是为全国青年题词,建议发表。”后来,经过党中央研究,3月4日由新华社发通稿,全国各大报纸次日发表。《中国青年》杂志则在3月2日出版“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刊登这一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泽东的题词。
一位值得学习的楷模
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的毛泽东办公桌上,至今还摆放着一份为雷锋题词的复制件,并附有相关的说明文字:毛泽东同志1963年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题词就是在这里题写。毛泽东在他的办公室里曾批阅过多少报告、请示等文件,书写过多少文章、书信、题词,单单把为雷锋的题词摆在其办公桌的显要位置,可见,开展学雷锋活动非同一般。毛泽东题词后,对林克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才能形成好风气。”
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其间,周恩来向毛泽东推荐《雷锋日记》。11日,毛泽东在会议上重点谈调查研究问题,同时谈到了哲学问题。他说,为了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做好工作,各级党委要在日常工作中讲哲学,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时,他话锋一转,谈及雷锋:“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看来此人是懂得一点哲学、懂得辩证法的。我们不要把哲学看得那么神秘,那么困难。雷锋那样年轻的同志,就懂得一点哲学。你们看了没有?希望你们都看看。”由于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
1965年,电影《雷锋》上映,迅即红遍全国。电影中董金棠用质朴的表演塑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雷锋形象。一天,平时很少看电影的毛泽东在机要秘书张玉凤与护士孟锦云的陪同下观看了电影《雷锋》。毛泽东看得聚精会神,当影片演到雷锋知道人民公社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把存下的钱送到人民公社,雷锋对公社的工作人员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时,毛泽东流下了泪水……
一种精神的形成
雷锋通过发扬“挤”“钻”的钉子精神,刻苦学习,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在辽宁鞍钢工作时,不管工作有多累,雷锋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学习,并制订自学计划。到了部队后,雷锋的学习也从未停歇。雷锋一入伍就被分到汽车连当汽车兵,由于汽车连每天都要开车外出执行任务,所以他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学习。于是,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携带,只要车子一停,没有其他任务,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上一阵子。每天出车回来,雷锋除了参加连里的集体活动外,还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有时熄灯号响了,他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为了不影响战友们休息,只好离开宿舍找别的地方看书。因此,车场、工具棚、厨房都成了他夜间读书的好地方。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学习,雷锋深深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一个共产党人,毕生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他崇高的理想。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