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发性流产(RSA)是临床常见的妊娠期疾病[1],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还会加重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会增加患者再次流产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妊娠结局[2].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是依托于社会心理学,为了落实具体护理职责而关注患者的需求,对患者不良行为和情绪进行引导的护理模式[3].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发生暴发痛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单侧上肢手术的骨科患者137例,通过查阅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围术期基本信息及术后镇痛用药管理情况,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患者进行补救镇痛定义为发生暴发痛.对纳入患者一般资料及可能与术后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为神经阻滞后发生暴发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发生神经阻滞后暴发痛较男性明显增加.结论 性别为神经阻滞后发生暴发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临床上需要给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参数与乳腺癌(BC)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乳腺肿块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DFI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BC患者70例作为肿瘤组,良性乳腺肿块患者75例作为良性组,比较两组超声检测结果、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抗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析血流分级及超声参数与BC疾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组血流信号检出率(94.28%)高于良性组(60.00%),两组血流分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PSV
目的 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和离院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ACS组和非ACS组,同时根据离院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MACE组和未发生MACE组,观察ACS组和非ACS组、发生MACE组和未发生MACE组患者LP-PLA2、cTnⅠ、NP-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ACS组LP-PLA2、cTnⅠ、NP
目的 探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在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下配合药物优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稳定型冠心病患者40例,均接受血管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及术后药物优化治疗.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QFR组,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手术条件为常规造影狭窄程度>70%;QFR组20例患者接受手术条件为在所有病变处测得QFR,在QFR<0.8的病变处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病变个数,支架个数,住院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氧化应激指标、锚定蛋白及角蛋白水平改善情况.
目的 探讨早期整形修复治疗中重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10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在患者入院8d后进行整形修复,观察组在患者入院8d内进行整形修复.记录两组整形修复效果和瘢痕增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两组整形修复有效率、瘢痕增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行整形修复用于中重度烧伤患者,能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常规和三维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及符合率.结果 293例异位妊娠中有特殊部位异位妊娠55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9例,剖宫产瘢痕妊娠19例,宫角部妊娠12例,卵巢妊娠2例,宫颈妊娠2例,腹腔妊娠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89.09%、95.38%、9
卵巢癌是常见女性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在妇科肿瘤中高居第一,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损害患者生存质量的头号杀手[1],临床常用手术治疗,但术后难免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术后如何加强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项结合心理、麻醉、营养、康复训练等多种领域,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改善患者预后为目的的康复理念,在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卵巢癌手术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60岁人群患病率高达50%,且以膝关节发病率最高[1].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膝骨性关节炎终极治疗手段,能起到有效缓解疼痛及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作用[2],但术后完全康复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干预手段.早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康复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3].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根治性调强放疗中膀胱灌注指导和精准定时饮水对膀胱充盈稳定性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膀胱灌注指导,观察组除了给予膀胱灌注指导外,在治疗前行精准定时饮水干预和充盈训练.观察两组第1次放疗前及第1次放疗后的饮水量、尿量、膀胱充盈稳定性及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放疗前饮水量少于对照组,放疗结束时尿多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膀胱充盈稳定性好14例(63.64%),观察组膀胱充盈稳定性好21例(95.45%),观察组
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容易出现呻吟、哭喊、挣扎及无理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意外拔管、伤口破裂及心脑血管等问题.研究显示,气管插管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意识不清,且对于躁动知识了解过少,容易引发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将知信行教育模式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可以增加患者对于躁动知识的理解,转变患者对于疾病态度,并作用于患者行为,增加其护理配合度,可以降低麻醉复苏期护理风险[1].本研究拟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麻醉复苏期气管插管患者躁动的影响,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