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论课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理论课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但当前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普遍存在表现消极的现象.而第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往往较为丰富,灵活性强,并且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充分弥补思政理论课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劣势.因此将思政理论课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能帮助独立学院有效达成对学生的政治教育目标,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随着年轻的00后步入大学校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作为供给侧一方的辅导员在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要研判大学生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要丰富供给内容,改进育人方式方法;要创新教育载体,增强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供给侧改革要以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和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科学、精准、有效的供给,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侧与供给侧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侧现状,探讨了供给侧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国家繁荣、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学生在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凸显出极大的、快速的变化.时代的前进对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文章主要结合思政教育现状及思政教育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看法及解决措施.
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当中,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学生能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在有机融合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路径,推进“四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其中高校教师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担和神圣使命,势必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涵养政治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做有情怀的高校教师,这样才能传承使命,绽放光芒.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思政课融合,衍生出了“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前思政课教育的现代化升级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其重要性和实现路径.
文章从政治经济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与发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针对新时代我国坚持思想建设的发展取得显著的实践结果,提出在社会的发展道路中,我国要进行改革,明确我国所需的重要人才,避免不平衡发展的事情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并且进行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隐含着诸多问题,尤其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这一项复杂艰辛的系统工程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以“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为切入点,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高校承载着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与使命,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期高校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过程中,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必须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文章从新时期高校廉洁文化传播的意义进行阐述,通过对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探讨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机制的构建.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人们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民族关系,希望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根基,并基于多元一体形态和中华民族发展,展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前景.
立人先要立德,而立好大学生的德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立德树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论述了立德树人的含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历史使命,并进一步探究了高校辅导员如何通过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关注学生思想,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发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