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艺术技巧提问引领语文学习思维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_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令人好奇、长像钩子的问号,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引擎,是打开科学殿堂、走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核心素养观”指引下,善问与善教、善问与善学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笔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借助课堂提问,引领学习思维”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善于抓住题眼设问,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思维
  课题犹如人的眼睛,是照亮心灵的窗户,在“吸引阅读关注”“归纳文章主旨”和“体现内容线索”等方面,能够发挥“好题半文”的作用。文章命题方式可分为:(1)以人物名称命题,如《郑成功》;(2)以人物特征命题,如《装满昆虫的衣袋》;(3)以人物语言命题,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4)以故事情节命题,如《哪吒闹海》;(5)其它类,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小学生属于天然纯“情趣一族”,他们对于情趣化教学有着难以摆脱的依赖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课题赏析为抓手,善于在审题设问中激发阅读期待心里,并为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命题能力提供借鉴和帮助。如《山谷中的谜底》,其中“谜底”是主体词,“山谷中”是关键词。笔者针对这一课题设计并提问如下:(1)什么是“谜”?它主要分为哪几部分?(2)这是一则什么样的谜?与哪一座山谷有关系?(3)本文的谜底是什么?谜面又是什么呢?如此而为,抓住课题进行分解并设计多个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化,迅速激发了学生的活力思维和阅读心态,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善于变化角度设问,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霸教弱学、以教促学”的现象,变相地培养了思维惰性和学习依赖性。在核心素养观的呼唤与感召下,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学科基本素养活动,正日益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发展态势。
  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力呢?(1)启迪思维的“诱问”艺术。如教学《鞋匠的儿子》时,笔者提问“林肯如果面对参议院的羞辱无言以对的话,那么说明了什么?结果又会怎样呢?”新颖且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够打破学习思维的懈怠和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一石激浪”的作用。(2)直击重点的“精问”艺术。如教学《螳螂捕蝉》时,笔者提問“为什么侍奉少年的劝阻能够成功,而大臣们却失败了呢?”问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如此设问贯穿了课文中心,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3)化难为易的“巧问”艺术。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笔者提问“如果你是游客,会对景区内的扫路工人感兴趣吗?”如此渗透下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逐步明白了这位扫路老人的普通与不普通之处,阅读思维渐渐地为之开阔起来。
  三、善于规范设疑引问,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思维
  善教者必然善问,善问者必然善教。善于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和技巧。教师要想有效掌握并切实运用“善问”艺术,就应当而且必需做到勤思考、多分析,能够把问题设计在文章的重点、关键和疑难之处,从而让学生在让“问”的引领和拉动中思得更深、想得更广。因此说,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谨言慎行”“谋定而后问,切实做到所提问题”,活跃而不失根本,形散而不失规范。否则,很可能会失却“准头”,形成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
  以《三袋麦子》“同课异构”为例。甲老师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文,你认为三种小动物中谁的做法最好,最值得我们学习呢?”毋庸置疑,其本意是想得到“聪明的小猴子把麦子种下地,并且收获更多麦子”的结论。阅读后,孩子们“异口同声”,确实如愿所想。但是,这种课堂提问有艺术有价值吗?乙教师提问:“孩子们,你喜欢文中的小动物吗?喜欢它们什么呢?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相互比较一下,哪种小动物的做法最聪明并值得学习?”有启有发、有放有收,切实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善于从艺术性“提问”中启发、引领和深化学习思维能力,努力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225500)
其他文献
曾经听过不少“思品味”浓浓的语文教学,发现了一些遗憾:教师从道德的角度引领学生们细读、深读,却往往演变为嚼碎文本之后随心所欲的滥读、误读。“假如是你,究竟会怎么办?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言语积累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一项长期工程,语言积累更是语文课堂教学之魂,其目标是认识更多的字,记住更多的词,理应多多益善,然而小学语文课堂积累却不可贪多,要在“微”字上下工夫,让学生精读、精练,在“微积累”活动中丰富知识储备。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主,要脚踏实地进行。小学语文的积累,可
在石家庄市果菜技术推广试验场490间温室中,连续3年对多种蔬菜进行微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微灌不仅省水、节能,而且能调节和改变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因而试验在省
渠道防渗工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对此有丰富的经验。据《新疆图志》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哈密县修石城子河时,左宗棠曾用毛毡铺垫渠坡渠底进行防渗,把水从山口引入灌区进行军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  《安塞腰鼓》一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课文的最大特点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阳刚美。因此学习《安塞腰鼓》,绝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安塞腰鼓是怎样一种鼓,这种鼓怎么打的,姿势怎样”等知识,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如何
语文是离情感滋养和品性纯化最近的学科。于是,不少班主任,把德育和语文学科融为一体,使道德认知像“盐”一样溶进语文课堂的“汤”中,并且在这样的“糅合”中取得了不俗的成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能否正确运用,让多媒体发挥它最大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对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这是学生打好阅读和写作基础的关键,只有学会基本的识字,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文字、灵活组合文字等,单纯传统的教学对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来说反而会让学生不进反退,而且会失去学习识字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提升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在于“听、说、读、写”,四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然而,由于应试因素及其惯性力量的影响,即使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重“文”轻“语”、重“读写”轻“听说”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偏颇与失衡”,不仅从根本上割裂了语文能力的“和谐相生”,而且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爱听说、不会听说”。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通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的标准,以一定的方式对教或学进行分析和判断,必具目的、标准和方式三要素,任何一个有效的评价,都必须是这三点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