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家长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亲子共读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孩子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笔者采用制定共读计划、运用共读方法、实施有效评价手段三方面策略,促进并提高了低年级学生亲子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亲子共读;低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63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语文学习中,拓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年段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但笔者通过对自己所在学校一年级10个班562位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课外阅读兴趣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阅读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掌握读书方法和形成良好读书的习惯。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课外阅读的效果。
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仅仅靠教师的引导和调动是不够的,更要发挥家长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于是,笔者在班上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孩子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由此可见,亲子共读的重要性。“给孩子十本好书,不如给他一种阅读的方法,给孩子十种阅读的方法,不如给他一个可以和他分享阅读的爸爸妈妈。”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能更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下面浅谈笔者采用的策略:
一、制定可行的共读计划
亲子共读对于家长来说虽然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已经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长却常常遇到不知道应该如何陪伴孩子读书、要和孩子一起读些什么书,要如何配合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等问题。教师制定可行的共读计划是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的指南针。一年级的首次家长会,笔者会和家长一起通过亲子共读计划。计划包括共读的时间、共读的书目、共读的任务等。
1. 共读时间要适宜
亲子共读贵在坚持,笔者要求家长尽可能每天进行亲子共读,帮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阅读的时间过短,满足不了儿童的阅读需求,時间过长又降低儿童的阅读兴趣。根据这一年龄特点,笔者定下每天的共读时间为每次20分钟,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延长共读的时间。
2. 共读书目要适合
在品种繁多的读物中,和孩子一起阅读什么书,也是我们家长关心的话题。经常有家长这样说道:“孩子的识字量不多,我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因此,结合教材和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给家长推荐合适的书目,才会让亲子阅读更有实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所以推荐书目以短小凝练的儿童诗、注音童话和图文并茂的书籍为重;同时,他们开始分辨现实与幻想的不同,对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些模拟社会生活和动物世界的故事书、寓言等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书籍也是推荐的重点。以下是笔者为低年级学生推荐的书目:
3. 共读任务要适量
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除了兴趣需求以外,还有开始于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也就是任务需求。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完成一定的小任务,这些小任务有些是让孩子完成的,有些是让家长完成的,如填写亲子共读卡、收集好词佳句、写写阅读心得等。这些小任务的完成是家长帮助监督完成共读计划的途径,也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孩子读书的时间、读书的态度、读书的质量,以便教师跟踪、评价、指导,有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但是,共读的任务要简单、适量、有趣,不能因为过多的任务而让学生把亲子共读当成一种负担。
笔者让每个家长为孩子设立一个“亲子共读记录袋”,档案袋包括:共读书目、共读卡,采蜜本、阅读心得等。家长每完成一次亲子共读,就和孩子一起填写好共读卡(共读卡的内容包括阅读的时间、书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指导孩子在采蜜本上摘抄两三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家长写一两点阅读心得。家长参与其中,不仅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也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运用多样的共读方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亲子共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玩一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唤起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认知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笔者和家长交流了以下的阅读方法,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
1. 朗读感受法。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将静止的面画,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家长生动的语调或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言行举止来调动孩子的感官,满足和实现孩子阅读的愿望和需要。这种方法适合亲子共读的开始阶段,有利于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2. 角色表演法。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阅读不枯燥,家长和孩子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的内容。当阅读变成游戏之后,孩子的参与是自然而然的,接受阅读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3. 观察反思法。在与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孩子对书中的情节、人物的思考,家长可以依据故事情节问一问孩子“为什么”。如有涉及故事主人公的“为什么”,有涉及故事情节的“为什么”。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与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逐步学会深入、正确理解阅读内容。 4. 想象阅读法。在孩子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引导孩子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结果并讲述。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较为快速地理解阅读作品,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
5. 讨论交流法。家长与孩子就阅读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想法,以此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想象空间,从而促进孩子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由于孩子现在还小,只能听懂词语表面的意思,但是在和孩子讨论或者是聊聊书里的内容时,如聊一聊书里你喜欢的人物,他穿的衣服,他喜欢玩的游戏,他遇到什么样的人,此外还和孩子聊一聊书中你知道的关于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等背景知识,从中孩子就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他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也有更深的理解。
6. 温故知新法。当和孩子读一些和原来的书有联系的书时,比如人物名字相似,遇到的问题相似,特别是一个系列的书时,可以再回忆一下以前的故事,或者重新翻阅。通过前后的对比,可记得更牢固,特别对科普类的读物,温故知新能让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和联系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三、实施有效的评价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能维持和促进低年级学生参与亲子共读的兴趣,能激励学生多读书,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是笔者实施的评价手段:
1. 建立“亲子共读记录袋”。“亲子共读记录袋”是一种重在发展、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其中的共读卡的自我评价一项是帮助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进行反思,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也要看到自己需要改进和克服的问题。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管理得到了落实。该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较好地磨砺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意志。
2. 设置“我爱读书擂台榜”。在课室展示栏,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把书名贴在学生名字后面,看谁读的书目多,通过擂台榜方式,从数量再过渡到质量进行评优。
3. 开展“每周阅读之星”评比。根据共读卡、采蜜本反馈的情况,每周根据学生的閱读质量评选一次“阅读之星”,以榜样引领的方式去促进阅读。
4. 进行“我和孩子共读书”征文。每学期开展一次征文活动,把家长的优秀文章上传到班级主页,开展征文共评、共赏,使亲子阅读向纵深推进。
5. 做好“书香家庭”的评比。做好每学期开展一次的“书香家庭”评比活动,督促家庭且促使孩子养成认真阅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亲子共读营造的阅读氛围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它让低年级的孩子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亲子共读更是授之以渔,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的读书方式就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魏常东.亲子阅读,让孩子成长更健康[J].基础教育参考,2013(6).
[2] 周其星.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阅读[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6).
[3] 陈海燕.亲子共读10大妙招[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09(2).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龙塘中心小学 511500)
关键词:亲子共读;低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63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语文学习中,拓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年段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但笔者通过对自己所在学校一年级10个班562位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课外阅读兴趣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阅读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掌握读书方法和形成良好读书的习惯。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课外阅读的效果。
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仅仅靠教师的引导和调动是不够的,更要发挥家长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于是,笔者在班上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孩子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由此可见,亲子共读的重要性。“给孩子十本好书,不如给他一种阅读的方法,给孩子十种阅读的方法,不如给他一个可以和他分享阅读的爸爸妈妈。”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能更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下面浅谈笔者采用的策略:
一、制定可行的共读计划
亲子共读对于家长来说虽然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已经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长却常常遇到不知道应该如何陪伴孩子读书、要和孩子一起读些什么书,要如何配合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等问题。教师制定可行的共读计划是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的指南针。一年级的首次家长会,笔者会和家长一起通过亲子共读计划。计划包括共读的时间、共读的书目、共读的任务等。
1. 共读时间要适宜
亲子共读贵在坚持,笔者要求家长尽可能每天进行亲子共读,帮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阅读的时间过短,满足不了儿童的阅读需求,時间过长又降低儿童的阅读兴趣。根据这一年龄特点,笔者定下每天的共读时间为每次20分钟,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延长共读的时间。
2. 共读书目要适合
在品种繁多的读物中,和孩子一起阅读什么书,也是我们家长关心的话题。经常有家长这样说道:“孩子的识字量不多,我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因此,结合教材和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给家长推荐合适的书目,才会让亲子阅读更有实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所以推荐书目以短小凝练的儿童诗、注音童话和图文并茂的书籍为重;同时,他们开始分辨现实与幻想的不同,对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些模拟社会生活和动物世界的故事书、寓言等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书籍也是推荐的重点。以下是笔者为低年级学生推荐的书目:
3. 共读任务要适量
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除了兴趣需求以外,还有开始于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也就是任务需求。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完成一定的小任务,这些小任务有些是让孩子完成的,有些是让家长完成的,如填写亲子共读卡、收集好词佳句、写写阅读心得等。这些小任务的完成是家长帮助监督完成共读计划的途径,也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孩子读书的时间、读书的态度、读书的质量,以便教师跟踪、评价、指导,有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但是,共读的任务要简单、适量、有趣,不能因为过多的任务而让学生把亲子共读当成一种负担。
笔者让每个家长为孩子设立一个“亲子共读记录袋”,档案袋包括:共读书目、共读卡,采蜜本、阅读心得等。家长每完成一次亲子共读,就和孩子一起填写好共读卡(共读卡的内容包括阅读的时间、书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指导孩子在采蜜本上摘抄两三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家长写一两点阅读心得。家长参与其中,不仅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也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运用多样的共读方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亲子共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玩一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唤起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认知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自主阅读做好铺垫。笔者和家长交流了以下的阅读方法,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
1. 朗读感受法。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将静止的面画,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家长生动的语调或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言行举止来调动孩子的感官,满足和实现孩子阅读的愿望和需要。这种方法适合亲子共读的开始阶段,有利于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2. 角色表演法。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阅读不枯燥,家长和孩子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的内容。当阅读变成游戏之后,孩子的参与是自然而然的,接受阅读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3. 观察反思法。在与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孩子对书中的情节、人物的思考,家长可以依据故事情节问一问孩子“为什么”。如有涉及故事主人公的“为什么”,有涉及故事情节的“为什么”。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与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逐步学会深入、正确理解阅读内容。 4. 想象阅读法。在孩子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引导孩子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结果并讲述。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较为快速地理解阅读作品,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
5. 讨论交流法。家长与孩子就阅读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想法,以此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想象空间,从而促进孩子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由于孩子现在还小,只能听懂词语表面的意思,但是在和孩子讨论或者是聊聊书里的内容时,如聊一聊书里你喜欢的人物,他穿的衣服,他喜欢玩的游戏,他遇到什么样的人,此外还和孩子聊一聊书中你知道的关于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等背景知识,从中孩子就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他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也有更深的理解。
6. 温故知新法。当和孩子读一些和原来的书有联系的书时,比如人物名字相似,遇到的问题相似,特别是一个系列的书时,可以再回忆一下以前的故事,或者重新翻阅。通过前后的对比,可记得更牢固,特别对科普类的读物,温故知新能让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和联系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三、实施有效的评价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能维持和促进低年级学生参与亲子共读的兴趣,能激励学生多读书,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是笔者实施的评价手段:
1. 建立“亲子共读记录袋”。“亲子共读记录袋”是一种重在发展、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其中的共读卡的自我评价一项是帮助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进行反思,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也要看到自己需要改进和克服的问题。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管理得到了落实。该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较好地磨砺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意志。
2. 设置“我爱读书擂台榜”。在课室展示栏,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把书名贴在学生名字后面,看谁读的书目多,通过擂台榜方式,从数量再过渡到质量进行评优。
3. 开展“每周阅读之星”评比。根据共读卡、采蜜本反馈的情况,每周根据学生的閱读质量评选一次“阅读之星”,以榜样引领的方式去促进阅读。
4. 进行“我和孩子共读书”征文。每学期开展一次征文活动,把家长的优秀文章上传到班级主页,开展征文共评、共赏,使亲子阅读向纵深推进。
5. 做好“书香家庭”的评比。做好每学期开展一次的“书香家庭”评比活动,督促家庭且促使孩子养成认真阅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亲子共读营造的阅读氛围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它让低年级的孩子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亲子共读更是授之以渔,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的读书方式就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魏常东.亲子阅读,让孩子成长更健康[J].基础教育参考,2013(6).
[2] 周其星.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阅读[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6).
[3] 陈海燕.亲子共读10大妙招[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09(2).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龙塘中心小学 5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