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儒家思想为教育中心的古代私塾教育在我国生存了2000余年,直到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私塾教育才逐步走向了衰落。本人最初是从私塾学校毕业的爷爷和外公的身上朦胧认识私塾教育的;到后来,本人读初中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私塾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私塾教育由于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发展,教育学生用体罚的手段来进行,才使它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走向了灭亡的结局。然而,当本人细细回味自己30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历,再翻看古代私塾教育的兴衰史,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感觉它给予了我们这些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老师三点启示。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是“名家”,也要是“杂家”
本人的爷爷名叫王乃洵,外公叫全一松,两位老人家年幼时都师从密其基老秀才接受私塾教育。由于年龄的原因,本人确实不知道密老秀才的本领有几何,但从本人的爷爷及外公的身上能略知一二。爷爷王乃洵的毛笔书法极好,在世时曾是山东省书法协会的会员和山东省临沂市书法协会的理事;外公的简笔画也是非常了得,在世时曾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两位老人家不光有这“独门绝技”,诗琴书画、吹拉弹唱,也是样样精通。在那个缺乏文化的年代里,爷爷和外公的算盘珠子拨拉的特别响,村里年终决算,都得请两位老人家去掌舵。由是,从爷爷和外公的身上,本人能猜测到当年的密老秀才不但是一位满口“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教书育人的“名家”,也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杂家”。
再看看如今站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讲台上的老师们,他们大多只会教授语文,换成教授小学数学、美术、音乐等其他课程,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假如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人人都像密老秀才那样,肯定能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就是单纯的教授小学语文,给学生传授知识时,教师也得“旁引佐证”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老师,不但要做一名“名家”,也要做一名“杂家”。
或许密老秀才是个个案,但窥豹一斑,古代私塾先生既做“名家”也做“杂家”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应该引起我们这些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深思。
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做一名“名家”,也要做一名“杂家”。这就是古代私塾教育给予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之一。
启示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背咏”和“临摹”是古代私塾教育教学的两大法宝。
先说“背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在私塾课堂里背咏的东西,除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庄家杂字”、“幼学琼字”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逐步加大难度,背咏“四书五经”。对其中的内容,私塾先生极少讲解,深奥、晦涩的知识,全凭学生在背咏过程中的逐步理解。再说“临摹”。不论是毛笔字的临摹,还是八股文的临摹,私塾先生也是极少讲解,也是全凭学生的理解。这种“背咏”、“临摹”的过程,私塾先生之所以极少讲解,是因为私塾先生要让学生在“背咏”、“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其实,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这同现代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动口、动眼、动手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动脑,就是让学生的全身心都动起来。这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先进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模式啊。
由此看来,要注重对小学生“悟性”的培养,是古代私塾教育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之二。
启示三:对学生励志的教育要运用“润物细无声”的策略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采用的方式大多是说教、批评,甚至是家校联手,联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这种空洞的说教,效果很不理想,有时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看私塾先生对学生的励志教育,他们大多采取让学生背咏那些励志的名言名句的方式。就是那些励志的名言名句,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盛年不重来,一如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生时常温习这些古人的名言名句,就会自觉学习、发奋努力。知道了“礼之用,和为贵”的道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会团结、和谐。从小就深刻理解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长大成人后定会为民、为国分忧,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流汗流血。
可见,对学生的励志教育采用“润物细无声”的策略是上上策。这也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之三。
王宗赟,教师,现居山东临沂。
启示一: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是“名家”,也要是“杂家”
本人的爷爷名叫王乃洵,外公叫全一松,两位老人家年幼时都师从密其基老秀才接受私塾教育。由于年龄的原因,本人确实不知道密老秀才的本领有几何,但从本人的爷爷及外公的身上能略知一二。爷爷王乃洵的毛笔书法极好,在世时曾是山东省书法协会的会员和山东省临沂市书法协会的理事;外公的简笔画也是非常了得,在世时曾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两位老人家不光有这“独门绝技”,诗琴书画、吹拉弹唱,也是样样精通。在那个缺乏文化的年代里,爷爷和外公的算盘珠子拨拉的特别响,村里年终决算,都得请两位老人家去掌舵。由是,从爷爷和外公的身上,本人能猜测到当年的密老秀才不但是一位满口“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教书育人的“名家”,也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杂家”。
再看看如今站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讲台上的老师们,他们大多只会教授语文,换成教授小学数学、美术、音乐等其他课程,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假如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人人都像密老秀才那样,肯定能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就是单纯的教授小学语文,给学生传授知识时,教师也得“旁引佐证”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老师,不但要做一名“名家”,也要做一名“杂家”。
或许密老秀才是个个案,但窥豹一斑,古代私塾先生既做“名家”也做“杂家”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应该引起我们这些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深思。
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做一名“名家”,也要做一名“杂家”。这就是古代私塾教育给予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之一。
启示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背咏”和“临摹”是古代私塾教育教学的两大法宝。
先说“背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在私塾课堂里背咏的东西,除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庄家杂字”、“幼学琼字”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逐步加大难度,背咏“四书五经”。对其中的内容,私塾先生极少讲解,深奥、晦涩的知识,全凭学生在背咏过程中的逐步理解。再说“临摹”。不论是毛笔字的临摹,还是八股文的临摹,私塾先生也是极少讲解,也是全凭学生的理解。这种“背咏”、“临摹”的过程,私塾先生之所以极少讲解,是因为私塾先生要让学生在“背咏”、“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其实,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这同现代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动口、动眼、动手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动脑,就是让学生的全身心都动起来。这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先进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模式啊。
由此看来,要注重对小学生“悟性”的培养,是古代私塾教育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之二。
启示三:对学生励志的教育要运用“润物细无声”的策略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采用的方式大多是说教、批评,甚至是家校联手,联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这种空洞的说教,效果很不理想,有时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看私塾先生对学生的励志教育,他们大多采取让学生背咏那些励志的名言名句的方式。就是那些励志的名言名句,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盛年不重来,一如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生时常温习这些古人的名言名句,就会自觉学习、发奋努力。知道了“礼之用,和为贵”的道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会团结、和谐。从小就深刻理解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长大成人后定会为民、为国分忧,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流汗流血。
可见,对学生的励志教育采用“润物细无声”的策略是上上策。这也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启示之三。
王宗赟,教师,现居山东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