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飞燕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早在2010年就出版了诗歌散文集《绽放》,这本集子不仅是一位女性写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所思所想所感的总结,也是一位钟情于文字的写作者对未来的期望。时隔九年,她准备出版诗集《青稞地里的舞者》,这是驻足回首之后的再次扬帆起航。
青稞是青海高原最常见的农作物,张飞燕以“青稞”入题无疑是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纳入了诗歌经验的构成之中,或者说,青稞这类最朴素的高原事物从生活的最细碎处,构筑着她的文字世界甚或精神世界。她在诗集扉页写下这样的文字“必须征服一只鸟/才能证明人类的眼睛/曾在天空翱翔/你是否听见/我的歌声里/还有马蹄的声音/种子在雪底下惊恐万状地苏醒了”,作为生活着的人,她是成熟和细腻的,能够从描摹事物的形态直抵这些事物最根本的特点;作为写作着的人,她是深刻和柔情的,能够把事物放到文化和文明的高度来投射自己内在心灵的形式;所以,张飞燕的诗歌借由词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乏丰富和开放。
诗歌写作是一种特殊的个体状态,时常表现出一种显性的敏感,她说“一切是那么安详/远处的经幡如大风飘扬/像一片片树叶飞舞在秋天的/青稞地里/盖住了石窟所有的/秘密”(《石窟·第二莫高窟》),这里,诗歌在空间上是向外打开的,由远及近的空间分离方式勾勒出一幅真实的视觉性情境,把眼睛看到的一切转交给了切身的感受和飘飞的思绪,甚至有一种轻盈的神秘,不过这种神秘是由作者幽深的感受所带动的。从飘动的经幡到飘落的秋叶再到丰收后的青稞地,诗人在她的诗歌中清晰地留下了她看世界的目光和走过的脚印,而青稞作为物理时空和现实场所的联结之点,为诗人提供了写作中最为核心的原始场景,是透过朴素的现实本身对繁复意义的追寻。
在我的印象中,张飞燕是一位美丽而腼腆的女子,读完她的诗歌,看到她精神世界的富足,也看到她柔韧的坚守,她一直体认且接纳着贴近大地的事物,并带动它们向着诗歌敞开,《青稞地里的舞者》这部诗集表现出张飞燕敏锐的命名能力,也体现出她试图通过把握自己所经历的岁月做出向外的突破,文字从来都是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达到稳步的推移,从而完成自我心灵的内在投射。我们期待她更多的作品。
作者简介:梅卓,女,藏族。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協会全委会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优秀专家。曾获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奖,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家百丽小说奖,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青海省第四、五、六届省政府文学作品优秀奖,青海省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等。
本栏目责任编辑 龙仁青
青稞是青海高原最常见的农作物,张飞燕以“青稞”入题无疑是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纳入了诗歌经验的构成之中,或者说,青稞这类最朴素的高原事物从生活的最细碎处,构筑着她的文字世界甚或精神世界。她在诗集扉页写下这样的文字“必须征服一只鸟/才能证明人类的眼睛/曾在天空翱翔/你是否听见/我的歌声里/还有马蹄的声音/种子在雪底下惊恐万状地苏醒了”,作为生活着的人,她是成熟和细腻的,能够从描摹事物的形态直抵这些事物最根本的特点;作为写作着的人,她是深刻和柔情的,能够把事物放到文化和文明的高度来投射自己内在心灵的形式;所以,张飞燕的诗歌借由词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乏丰富和开放。
诗歌写作是一种特殊的个体状态,时常表现出一种显性的敏感,她说“一切是那么安详/远处的经幡如大风飘扬/像一片片树叶飞舞在秋天的/青稞地里/盖住了石窟所有的/秘密”(《石窟·第二莫高窟》),这里,诗歌在空间上是向外打开的,由远及近的空间分离方式勾勒出一幅真实的视觉性情境,把眼睛看到的一切转交给了切身的感受和飘飞的思绪,甚至有一种轻盈的神秘,不过这种神秘是由作者幽深的感受所带动的。从飘动的经幡到飘落的秋叶再到丰收后的青稞地,诗人在她的诗歌中清晰地留下了她看世界的目光和走过的脚印,而青稞作为物理时空和现实场所的联结之点,为诗人提供了写作中最为核心的原始场景,是透过朴素的现实本身对繁复意义的追寻。
在我的印象中,张飞燕是一位美丽而腼腆的女子,读完她的诗歌,看到她精神世界的富足,也看到她柔韧的坚守,她一直体认且接纳着贴近大地的事物,并带动它们向着诗歌敞开,《青稞地里的舞者》这部诗集表现出张飞燕敏锐的命名能力,也体现出她试图通过把握自己所经历的岁月做出向外的突破,文字从来都是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达到稳步的推移,从而完成自我心灵的内在投射。我们期待她更多的作品。
作者简介:梅卓,女,藏族。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協会全委会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优秀专家。曾获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奖,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家百丽小说奖,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青海省第四、五、六届省政府文学作品优秀奖,青海省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等。
本栏目责任编辑 龙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