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试分数低,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学习活动项目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学生亮点,及时鼓励表扬
  厌学学生自我认识主要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如果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甚至有的家长、教师“恨铁不成钢”,长此下去,他们内心深处形成消极的自我认识、自我封闭。这就要求教育者全身心地去认识,了解厌学学生,对学业欠佳的学生要热情帮助,认真督促;对自卑的学生要耐心安慰,积极鼓励;用耐心去找打开厌学学生心扉的突破口;用真诚的师爱去排除厌学学生的学习障碍,创造条件帮助厌学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经常生活在“希望”之中。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畅时,鼓励的微笑往往会形成强化作用,使他们成功,心理得到正强化。在开学第一节课上,首先,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自我认知和失落感,我实施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短期内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改变原有自我认知。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改变其原有的消极观念。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亮点:诸如大到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小到一首歌唱得好,一篇文章写得认真,某一细小言行做得好。结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我对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对于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平时作业优先批阅,一旦发现好的解法,巧的推理,准确性的表达,就相应给予“解法精彩”之类的评语。对于思想待进步的学生,我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委以重任,如担任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当学生进步的时候,一方面应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应捕捉时机,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满足了他们正常的心理要求,就能激发潜在的内驱力。
  二、研究教材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研究教材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让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以一种新颖,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教学多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只有听的份,只有圈划要点、做笔记的份,动口动脑的机会极少,这样“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和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如: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课堂教学只一味讲解的单调格局,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课堂上我叫学生讲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出乎我的意料,台上学生思维敏捷,阐述全面,台下观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感到学习的愉悦。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
  2.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可以建立各种学习中心,如欣赏中心、阅读中心、科技中心,等等。同时,教师还要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3.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概念比较抽象,而中学生还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那些复杂抽象的理论、概念的理解仍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力求避免晦涩、枯燥、乏味、空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为做到这一点,我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说明,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以阐述,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我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辨证运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從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4.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一堂数学导入课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好胜心,有意识地让他们来考老师;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明晰老师为什么能判断得这么快?让他们的情绪在猜测中时起时落,激起他们要掌握其中秘密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脑思考,迫切地希望能像老师一样,能够快速地判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课标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教育教学前进的航向。在工作实践中,我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源作了一番思考。教师是构成语文课堂的最具有指向性,最具向心力的元素,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无论是知识结构、情感态度,还是其人生经历等等,都是学生跨越未知领域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都可用来启发学生的思
期刊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因为“学徒制”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以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培养的过程比较长,学徒在完全自然的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同时,传统学徒制是全程教育,师傅在培训徒弟的过程中负有全面教育责任,学习的方式是现场亲自动手操作,徒弟可以在了解生产基本情
期刊
艺术是用来表达的,表现阶段的系列活动是帮助幼儿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表现、表达自己对民间艺术教育某一内容的理解、感受等。而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美的欣赏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笔者以《布老虎》为例浅谈一下如何进行美术的欣赏。  一、参观布老虎展,初步感知布老虎的美  此为美术欣赏的描述阶段,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的主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开发实施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的岗位对接课程,对增强中职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增加就业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本文论述了岗位对接课程的内涵、架构、内容、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发实施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 岗位对接 课程开发  一、岗位对接课程概述  1.什么是岗位对接课程。随着就业压
期刊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册教材《大树的故事》。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
期刊
原以为只要自己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一定能教好学生,但这样下来,每一天都很累,可课堂上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做小动作、无精打采,效率很低。  近几年的课改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理念,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
期刊
目前,情境教学成为幼儿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产生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当今中国家庭结构主要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沉溺于成人关爱中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没有感情付
期刊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前提  认识是先导。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学活动。课程不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教室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以及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教学是
期刊
摘 要:针对初中学生学法死板、学习成绩差等问题,作为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做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实践 策略探究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地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