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暖阳下,南召县国家储备林基地鸭河口水库项目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游人在曲院风荷赏荷拍照、玉兰广场驻足休憩、紫藤花海徜徉嬉戏、七彩稻田登高远眺……阡陌纵横间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南召县合理利用国家储备林空闲土地,高标准栽植玉兰(辛夷)2.2万亩、林下种植各类道地药材1.6万余亩,打造出千亩以上各具特色的药林花海景观游园,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科学规划 优化树种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林农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中药材也一直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初期,便针对该情况印发了南召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坚持对每个基地高标准规划设计,科学编制年度作业规划;成立林下经济专班,制定国家储备林中药材林下种植发展规划;坚持藤灌草立体发展方针,在栽植当地道地木本中药材辛夷的同时,利用林下空地套种各类草本中药材,通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放大产业优势,致力于打造省内最大的天然药谷。
该县选择以玉兰、辛夷、杜仲、皂荚等乡土树种,倡导混交与复合种植模式,把中药材景观游园打造融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总体规划,相对集中连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示范园区。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区林地流转规模优势和立木储备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格局,突出特色重点,因地制宜在国家储备林中分区域大规模连片种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利用藤灌草立体效果、中药材开花时节不同、颜色差异、形状不同,打造出“四季有花”的景观。该县还邀请专家对项目区内的土壤进行化验检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把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合理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体系,坚持科学培育,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目前,南召县国家储备林基地鸭河口水库项目区已栽植中药材近4万亩。
创新模式 多元发展
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发展,该县成立了南召县中药材联合党支部,并于2020年4月成立玉兰博览园国家储备林基地联合党支部,将森源公司以及所在乡(镇)、村、组的力量统合在一起,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土地流转、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该县把生态立县作为发展路上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创造性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采用“林+药”“药+药”
“林果药”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宽中药材种植形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将以辛夷、杜仲、皂荚为主的木本药材和以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为主的草本药材搭配进行套种。目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已在鸭河口基地建设林下中药材科研基地,下一步,省“四优四化”药用项目将在小店、云阳、皇后等辛夷种植大镇进行推广实施。
该县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对100个项目所在村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利用,采取与项目村合作形式,联合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通过国家储备林基地引领和“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
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合作,带动300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科技引领 产业升级
该县积极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搭建科技平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园科院、河南省林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院校专家教授指导工作、授业解惑、对当地种植户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在中药材专家团队指导下,努力改变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差等问题,以科技引领林下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该县利用智慧林业大数据平台、河南省伏牛山中部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对国家储备林各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远程視频实时监控管理,实现了防火、防盗、防虫害实时监管。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新建马良现代化育苗基地、鱼池容器育苗基地、上店国家储备林育苗基地、皇路店王庄育苗基地4个国家储备林苗圃共1650亩,进一步完善各基地各苗圃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建设。其中,马良现代化育苗基地占地60亩,现有温室大棚13个,育有杜仲、辛夷等木本中药材300余万株,采取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容器化育苗和恒温控制,基本确保国家储备林种苗用量。(作者单位:南召县林业局)
近年来,南召县合理利用国家储备林空闲土地,高标准栽植玉兰(辛夷)2.2万亩、林下种植各类道地药材1.6万余亩,打造出千亩以上各具特色的药林花海景观游园,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科学规划 优化树种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林农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中药材也一直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初期,便针对该情况印发了南召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坚持对每个基地高标准规划设计,科学编制年度作业规划;成立林下经济专班,制定国家储备林中药材林下种植发展规划;坚持藤灌草立体发展方针,在栽植当地道地木本中药材辛夷的同时,利用林下空地套种各类草本中药材,通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放大产业优势,致力于打造省内最大的天然药谷。
该县选择以玉兰、辛夷、杜仲、皂荚等乡土树种,倡导混交与复合种植模式,把中药材景观游园打造融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总体规划,相对集中连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示范园区。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区林地流转规模优势和立木储备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格局,突出特色重点,因地制宜在国家储备林中分区域大规模连片种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利用藤灌草立体效果、中药材开花时节不同、颜色差异、形状不同,打造出“四季有花”的景观。该县还邀请专家对项目区内的土壤进行化验检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把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合理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体系,坚持科学培育,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目前,南召县国家储备林基地鸭河口水库项目区已栽植中药材近4万亩。
创新模式 多元发展
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发展,该县成立了南召县中药材联合党支部,并于2020年4月成立玉兰博览园国家储备林基地联合党支部,将森源公司以及所在乡(镇)、村、组的力量统合在一起,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土地流转、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该县把生态立县作为发展路上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创造性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采用“林+药”“药+药”
“林果药”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宽中药材种植形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将以辛夷、杜仲、皂荚为主的木本药材和以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为主的草本药材搭配进行套种。目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已在鸭河口基地建设林下中药材科研基地,下一步,省“四优四化”药用项目将在小店、云阳、皇后等辛夷种植大镇进行推广实施。
该县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对100个项目所在村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利用,采取与项目村合作形式,联合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通过国家储备林基地引领和“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
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合作,带动300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科技引领 产业升级
该县积极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搭建科技平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园科院、河南省林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院校专家教授指导工作、授业解惑、对当地种植户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在中药材专家团队指导下,努力改变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差等问题,以科技引领林下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该县利用智慧林业大数据平台、河南省伏牛山中部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对国家储备林各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远程視频实时监控管理,实现了防火、防盗、防虫害实时监管。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新建马良现代化育苗基地、鱼池容器育苗基地、上店国家储备林育苗基地、皇路店王庄育苗基地4个国家储备林苗圃共1650亩,进一步完善各基地各苗圃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建设。其中,马良现代化育苗基地占地60亩,现有温室大棚13个,育有杜仲、辛夷等木本中药材300余万株,采取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容器化育苗和恒温控制,基本确保国家储备林种苗用量。(作者单位:南召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