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课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意在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笔者谈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做到“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方法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环节,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二、以“启发式”为主线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激趣启发式教学。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地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了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了本课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了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了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的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如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念。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主动让出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既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又增强了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小学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综合性。所以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综合性学习”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使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结合本人十余年的教学经历,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及“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指导:  第
期刊
摘 要:《忆读书》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小升初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升入中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让学生从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中学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体会出语文阅读的博大精深,焕发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开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 课文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
期刊
数学开放性问题以其形式新颖、解法别致的特点逐渐成为高考的一类热点问题。这类题型主要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条件与结论同时开放,从应用看有规律性探索型和存在性探索型。对于这类题型,在解答时思维较灵活,有时要从条件探求结论,而且结论又不唯一;有时要从结论出发逆向探求条件,而且条件不唯一;有时要根据题意自己去探求条件和结论,而且两者都不是唯一的情形。此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强,需要先通过对问题进行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不是被动地采用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实施和创建课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在理解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途径,为孩子的发展开辟广阔天地。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的教学途径非常多,不仅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特别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让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自由飞翔的天地。  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是丰富的,只要我们大胆放手、
期刊
农村小学由于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影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低效课堂原因分析  1.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探索者,这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全面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面提出几个注意问题: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创设情境要注意适时性  1.注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前及时设置情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此,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与发展的。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好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因此,只有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同样,要实现课堂高效化,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