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会是纯粹西方文化的产物,在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但在2008年将在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不西方化、象征远东文化中心的中国举办,具有破天荒的历史意义。”这是美国密苏里大学人类学系主任苏珊?布朗奈尔教授发表在《华盛顿观察》周刊上的一段话。当奥林匹克盛会步入公元2008年,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国度而言,再没有比在这个平台上向世界展现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更适宜的了。中国人也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纵观北京奥运会,小到会徽的设计,大到开幕式的导演,都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特色。
开闭幕式的焰火总设计师由我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担任,火药是他艺术创作的核心材料,这种难以控制的材料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开幕式上,由焰火组成的大脚印在天空中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一步步走向鸟巢,成为一大亮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焰火表演,这是蔡国强的一件作品《历史足迹:为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作的焰火计划》。随后,在他的家乡泉州,这件转瞬即逝的作品通过蔡国强惯用的手法——爆绘,在长33米,宽4米的长卷中再现,整个爆绘过程仅6秒钟,但准备过程却非常复杂。蔡国强只能凭经验在纸上撒上火药,盖上蜡纸和纸皮,压上砖头,这其实可以看做是其“绘画”的过程,透过这一步,蔡国强必须设想出点燃火药后,纸面上应该留下的痕迹,这一过程既在掌握之中,又充满了不确定性。该作名为《为历史足迹作的草图》,画面上中轴线和天上的29 个脚印贯穿北京全城南北。
整个开幕式可以说高潮迭起,日晷、缶、《千里江山图》、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古琴、卷轴、书法、山水画、陶器、青铜器、瓷器、论语、竹简、京剧、昆曲,哪个单拎出来都值得细细品读。作为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外国客人来到中国就是想感受中国的特色,所以中国文化是我们主要表现内容。
开幕式这场“表演”无疑是成功的,丰富多元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到了国家体育场这个大舞台上,并不显得生硬。开幕式也得到了各国媒体及友人的盛赞:英国《卫报》的记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评价,“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戴顿表示“太壮观了,说实话我有点儿发抖,因为这对后来者来说,标准一下拔得很高。”;加拿大代表队旗手范克沃登说,“简直太惊奇了,我可以用我所知道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这是我一生最精彩的经历。”;路透社资深摄影编辑霍肖恩加上彩排一共看了3遍开幕式,“今天的开幕式上关于中国悠久历史的设计真的很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他不停的按动着快门,要与他的读者一起分享中国的伟大;在开幕式现场一位德国记者兴奋的说,“节目简直太精彩了。我今天不写稿子了,明天再写,今晚只看表演。”这样的开幕式就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看了都觉得非常震撼。
在如此速度地一览中国五千年文化之前,其他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似乎有些浅显,奥运开赛之前各国的北京奥运宣传短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自说自话着他们眼中的中国。
英国版:中国=西游记
英国BBC推出的宣传片名为《孙悟空鸟巢取真经》,短片套用了《西游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观音菩萨和唐僧的三个徒弟,只不过这次是东游。三人奉观音之命前去鸟巢取经,途中凭借铅球、跨栏、撑竿跳、单杠、游泳等体育特长以及中国功斩妖除魔,到达鸟巢点燃圣火。整个短片的画面及音乐都是中式的,就连观音的唱词都是用的中文。满嘴尖牙的孙悟空、续了小胡子的猪八戒、尖头绿脸的沙僧,颇有喜感的人物形象却打破中式审美,这个最早发布的国际版宣传片也是网络上最受争议的一个。
法国版:中国=友善朴实的老爷爷
法国的奥运宣传片拍的唯美浪漫,整个画面犹如倡导环境保护的公益宣传片。若不是片尾的字幕和图表,或许没人能够看出这是北京奥运宣传片。
法国著名运动员,奥运游泳冠军洛朗?马纳多一路从法国游到了中国,沿途风光优美,最终在中国江南某小镇上岸,此时,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出现在画面中,一位朴实的推着自行车中国老爷爷友善的说了句,“游泳池在那边。”
美国版:中国=标志建筑+李连杰+杨紫琼
虽然美国人的文化底蕴不深,但是他们却一直在强势的输出他们的文化。美国版的北京奥运宣传片的片头拍的犹如Discovery的大片,画面中故宫、天安门、长城等标志性建筑物一一呈现,配以深沉的旁白,仿佛这一期发现将带我们走进北京。随后片段性的画面来回切换,一会儿是奥运赛场,一会儿是李连杰、杨紫琼参演的《木乃伊3:龙帝之墓》的画面,实在是看不出这是一个奥运宣传片。或许这些就是美国人眼中的片段式中国。
马来西亚版:中国=鸟巢+焰火
马来西亚的奥运宣传片由当地Stadium Astro体育频道制作,整个片子极具科幻色彩,几个变形机器人拥有出色的柔韧性,在空间中演绎着各种体育项目,无论是篮球还是体操都能胜任,在片尾所有的机器人都变身化身为鸟巢上空的焰火,北京奥运的会徽出现在画面中央。该片乍一看犹如美国大片,中国元素的应用仅仅是最后画面的闪现。
这些短片大都一两分钟,想要融入中国文化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况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或许也没有那么深刻,纵观不同的版本,英国版可以说是最中国的了。在奥运开幕之后,全世界对中国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深深的被中国文化所震撼。只是文化越厚重,就越突显文化保护和继承的缺失。
开闭幕式的焰火总设计师由我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担任,火药是他艺术创作的核心材料,这种难以控制的材料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开幕式上,由焰火组成的大脚印在天空中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一步步走向鸟巢,成为一大亮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焰火表演,这是蔡国强的一件作品《历史足迹:为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作的焰火计划》。随后,在他的家乡泉州,这件转瞬即逝的作品通过蔡国强惯用的手法——爆绘,在长33米,宽4米的长卷中再现,整个爆绘过程仅6秒钟,但准备过程却非常复杂。蔡国强只能凭经验在纸上撒上火药,盖上蜡纸和纸皮,压上砖头,这其实可以看做是其“绘画”的过程,透过这一步,蔡国强必须设想出点燃火药后,纸面上应该留下的痕迹,这一过程既在掌握之中,又充满了不确定性。该作名为《为历史足迹作的草图》,画面上中轴线和天上的29 个脚印贯穿北京全城南北。
整个开幕式可以说高潮迭起,日晷、缶、《千里江山图》、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古琴、卷轴、书法、山水画、陶器、青铜器、瓷器、论语、竹简、京剧、昆曲,哪个单拎出来都值得细细品读。作为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外国客人来到中国就是想感受中国的特色,所以中国文化是我们主要表现内容。
开幕式这场“表演”无疑是成功的,丰富多元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到了国家体育场这个大舞台上,并不显得生硬。开幕式也得到了各国媒体及友人的盛赞:英国《卫报》的记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评价,“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戴顿表示“太壮观了,说实话我有点儿发抖,因为这对后来者来说,标准一下拔得很高。”;加拿大代表队旗手范克沃登说,“简直太惊奇了,我可以用我所知道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这是我一生最精彩的经历。”;路透社资深摄影编辑霍肖恩加上彩排一共看了3遍开幕式,“今天的开幕式上关于中国悠久历史的设计真的很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他不停的按动着快门,要与他的读者一起分享中国的伟大;在开幕式现场一位德国记者兴奋的说,“节目简直太精彩了。我今天不写稿子了,明天再写,今晚只看表演。”这样的开幕式就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看了都觉得非常震撼。
在如此速度地一览中国五千年文化之前,其他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似乎有些浅显,奥运开赛之前各国的北京奥运宣传短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自说自话着他们眼中的中国。
英国版:中国=西游记
英国BBC推出的宣传片名为《孙悟空鸟巢取真经》,短片套用了《西游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观音菩萨和唐僧的三个徒弟,只不过这次是东游。三人奉观音之命前去鸟巢取经,途中凭借铅球、跨栏、撑竿跳、单杠、游泳等体育特长以及中国功斩妖除魔,到达鸟巢点燃圣火。整个短片的画面及音乐都是中式的,就连观音的唱词都是用的中文。满嘴尖牙的孙悟空、续了小胡子的猪八戒、尖头绿脸的沙僧,颇有喜感的人物形象却打破中式审美,这个最早发布的国际版宣传片也是网络上最受争议的一个。
法国版:中国=友善朴实的老爷爷
法国的奥运宣传片拍的唯美浪漫,整个画面犹如倡导环境保护的公益宣传片。若不是片尾的字幕和图表,或许没人能够看出这是北京奥运宣传片。
法国著名运动员,奥运游泳冠军洛朗?马纳多一路从法国游到了中国,沿途风光优美,最终在中国江南某小镇上岸,此时,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出现在画面中,一位朴实的推着自行车中国老爷爷友善的说了句,“游泳池在那边。”
美国版:中国=标志建筑+李连杰+杨紫琼
虽然美国人的文化底蕴不深,但是他们却一直在强势的输出他们的文化。美国版的北京奥运宣传片的片头拍的犹如Discovery的大片,画面中故宫、天安门、长城等标志性建筑物一一呈现,配以深沉的旁白,仿佛这一期发现将带我们走进北京。随后片段性的画面来回切换,一会儿是奥运赛场,一会儿是李连杰、杨紫琼参演的《木乃伊3:龙帝之墓》的画面,实在是看不出这是一个奥运宣传片。或许这些就是美国人眼中的片段式中国。
马来西亚版:中国=鸟巢+焰火
马来西亚的奥运宣传片由当地Stadium Astro体育频道制作,整个片子极具科幻色彩,几个变形机器人拥有出色的柔韧性,在空间中演绎着各种体育项目,无论是篮球还是体操都能胜任,在片尾所有的机器人都变身化身为鸟巢上空的焰火,北京奥运的会徽出现在画面中央。该片乍一看犹如美国大片,中国元素的应用仅仅是最后画面的闪现。
这些短片大都一两分钟,想要融入中国文化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况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或许也没有那么深刻,纵观不同的版本,英国版可以说是最中国的了。在奥运开幕之后,全世界对中国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深深的被中国文化所震撼。只是文化越厚重,就越突显文化保护和继承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