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国家对普通高校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吉林四横旅游教育势必面临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设置和能力结构两个视角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院校特点设计相应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转型保障措施。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
中圖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49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1.1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吉林省的旅游资源禀赋优越,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7月在长春市召开了吉林省旅游业的视频会议,时任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同志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发展吉林旅游业要树立现代理念”等重要讲话,并发布《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不断扩大全省旅行社的总量,扩大A级以上景区数量,扩大星级饭店总量,推动旅游企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
1.2吉林省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与旅游市场需求的出现错位
吉林省很多旅游类院校按照教学体系的完整性,难免出现一些内容较为接近的重复课,如有的高校同时开设旅游学概论、管理学与旅游管理学、酒店经营管理与现代饭店管理、导游与领队业务与出境领队业务、旅游资源学与中国旅游地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以往的教学需要设置,导致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
1.3吉林省本科专业转型内容分析
2014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将全国近1200所普通高校中的600所转向应用型大学。此次把高教转型分成了学术性和专业技术性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吉林省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地依据本省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与服务产业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2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
(1)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国家、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战略需要。(2)以行业需求为基础。(3)以职业类型为导向。(4)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具体目标,紧密结合产业新动态以及国家、省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吸取国内外旅游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严管教育教学质量,为吉林省旅游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市场稀缺的中高端专业人才。
2.2以岗位搭建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1现代旅行社岗位驱动下的课程体系
根据当前旅行社的新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设计三大课程群,包括职业核心基础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群和能力拓展课程群。职业核心基础课程群主要以重要旅行社岗位对接,包括《旅行社线路设计》、《旅行社计调业务与外联》、《旅行社门市接待管理》等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岗位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导游实务》、《跨文化旅游英语》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群如《个性旅游产品设计与运行》、《旅行社线上产品经营管理》等课程。
2.2.2酒店业岗位划分与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设置酒店行业主要岗位类型主要包括: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接待、酒店后勤职能部门,酒店职业经理人、酒店公关部门,根据现在的岗位需要设计课程包括《酒店产品营销》、《旅游公共关系管理》等。这些课程都是按照岗位需要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酒店各岗位领班、主管等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2.3搭建岗位式实践教学模式
2.3.1突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旅游行业在近十年也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相应的专业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成为市场稀缺,如星级酒店的预订业务、结账收银系统、商务中心电子商务系统、旅行社线上产品操作系统,旅行社线上活动策划等都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各类旅游院校就需要引进最新的软件系统和专业教师对口培养各类计算机技术。
2.3.2完善旅游主要实践岗位实训室
根据各旅游院校经费情况,在原来实训室基础上装修或增加实训室专业器材和设备,模仿旅游酒店环境模拟实训室,如酒店餐饮部、客房部,建立导游仿真讲解3D系统、旅行社B2C软件模拟系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企业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范围。
2.3.3构建校企对口合作教学模式
设计人在培养方案时就依据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可按照旅行社、酒店、景区三类方向挑选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并且进行企业岗前培训,旅游院校教师和旅游企业资深管理者可分别到对方单位交流讲学,实施“企业进课堂”和“课堂进企业”的模式。
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吉林省各类院校应顺应时代对大学教育的需求,在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时代发展到了大众教育的时代的背景下。各旅游院校需转变教育思想,根据学校定位适时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教育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为核心,教师为专业引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赵晶.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反思[J].旅游纵览月刊,2015,(7).
[2]郎玉.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
中圖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49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1.1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吉林省的旅游资源禀赋优越,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7月在长春市召开了吉林省旅游业的视频会议,时任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同志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发展吉林旅游业要树立现代理念”等重要讲话,并发布《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不断扩大全省旅行社的总量,扩大A级以上景区数量,扩大星级饭店总量,推动旅游企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
1.2吉林省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与旅游市场需求的出现错位
吉林省很多旅游类院校按照教学体系的完整性,难免出现一些内容较为接近的重复课,如有的高校同时开设旅游学概论、管理学与旅游管理学、酒店经营管理与现代饭店管理、导游与领队业务与出境领队业务、旅游资源学与中国旅游地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以往的教学需要设置,导致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
1.3吉林省本科专业转型内容分析
2014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将全国近1200所普通高校中的600所转向应用型大学。此次把高教转型分成了学术性和专业技术性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吉林省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地依据本省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与服务产业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2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
(1)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国家、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战略需要。(2)以行业需求为基础。(3)以职业类型为导向。(4)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主线。
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具体目标,紧密结合产业新动态以及国家、省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吸取国内外旅游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严管教育教学质量,为吉林省旅游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市场稀缺的中高端专业人才。
2.2以岗位搭建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1现代旅行社岗位驱动下的课程体系
根据当前旅行社的新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设计三大课程群,包括职业核心基础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群和能力拓展课程群。职业核心基础课程群主要以重要旅行社岗位对接,包括《旅行社线路设计》、《旅行社计调业务与外联》、《旅行社门市接待管理》等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的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岗位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导游实务》、《跨文化旅游英语》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群如《个性旅游产品设计与运行》、《旅行社线上产品经营管理》等课程。
2.2.2酒店业岗位划分与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设置酒店行业主要岗位类型主要包括: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接待、酒店后勤职能部门,酒店职业经理人、酒店公关部门,根据现在的岗位需要设计课程包括《酒店产品营销》、《旅游公共关系管理》等。这些课程都是按照岗位需要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酒店各岗位领班、主管等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2.3搭建岗位式实践教学模式
2.3.1突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旅游行业在近十年也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相应的专业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成为市场稀缺,如星级酒店的预订业务、结账收银系统、商务中心电子商务系统、旅行社线上产品操作系统,旅行社线上活动策划等都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各类旅游院校就需要引进最新的软件系统和专业教师对口培养各类计算机技术。
2.3.2完善旅游主要实践岗位实训室
根据各旅游院校经费情况,在原来实训室基础上装修或增加实训室专业器材和设备,模仿旅游酒店环境模拟实训室,如酒店餐饮部、客房部,建立导游仿真讲解3D系统、旅行社B2C软件模拟系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企业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应用范围。
2.3.3构建校企对口合作教学模式
设计人在培养方案时就依据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可按照旅行社、酒店、景区三类方向挑选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并且进行企业岗前培训,旅游院校教师和旅游企业资深管理者可分别到对方单位交流讲学,实施“企业进课堂”和“课堂进企业”的模式。
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吉林省各类院校应顺应时代对大学教育的需求,在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时代发展到了大众教育的时代的背景下。各旅游院校需转变教育思想,根据学校定位适时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教育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为核心,教师为专业引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赵晶.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反思[J].旅游纵览月刊,2015,(7).
[2]郎玉.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