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雍正帝对三大御用造办机构的整顿与管理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帝对御用造办机构的管理在清代宫廷工艺美术史上有着深远影响,是研究清代宫廷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内容。为了营造不事奢华、不喜“玩好”之物的明君形象,雍正帝将个人对各类器物的需求置于相对隐蔽的状态中,主要依靠养心殿造办处、江西烧造磁器处、江南三织造这三大御用造办机构的制作来满足。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对养心殿造办处进行机构扩充,严格钱物管理,确立多重核查,实行与地方分担养赡南匠的制度;对江西烧造磁器处,取消“安尚义效力处”,将御用瓷器的烧造事务交由淮安关监督进行管理,其烧造费用与窑工用银由税关银内支出;对
其他文献
对目前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剖析,认为存在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增加安全经费投入等措施,改善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稽仿古制,推行分封,具有由朱家子孙共享富贵与藩屏皇室的双重目的.然而诸王大多顽劣不堪、为非作歹,为此,他采取了亲身说教、委任王府官教导、编纂训诫书籍
宋代民俗文化对瓷器美学的蕴藉生发产生了多元互渗作用,使其具有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意象的本体性特征。火神与窑神崇拜对瓷器烧制匠人的心理态势、精神状况和意志品质具有积极效能,影响了瓷器美学的意会性审美接受过程;宋代袭奉火德,五行相生理论促进瓷器窑火兴旺,赋予瓷器空灵神秀的美学气质;宋代道教青词创作文化有助于青瓷审美风尚的建构发展;神仙信仰和饮食习俗、俚语传播则增强了瓷器美学的膜拜价值和传播效应。
“新课改”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以传统教学著称的初中政治教学中,这项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有效激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前,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艰难时刻,嘉兴南湖上一叶红船犹如一粒火种点亮了国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如今红船已变为巨轮,在每一次关键时刻,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带领着中国人民从脱贫攻坚迈向全面小康,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100年风雨兼程,100年艰苦奋斗,党的恩情永记心间。在纪念这个光辉日子的时刻,《连环画报》也迎来了创刊70周年。  1949年,新中国刚
笔者有幸参与瞿林东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课题,并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第六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拓展(明时期)》的撰者之一,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尝试考察明代史学批评的面貌。尽管明人史学批评的相关论述量多而分散,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可以感受到某些具有共性的议题,其中之一即是在史学批评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的理论意识。
时逢《连环画报》创刊70周年,感慨万千。我从1980年为《连环画报》及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社”)创作达40年之久。从1958年在鲁迅美术学院在学期间与同学们一起创作完成《白手起家》和《电缆工人攻尖端》起至今从事艺术创作的60余年的漫长过程中,连环画创作占了很大部分,它滋养我在艺术事业上一步步的成长和发展。现在我已八十又三,已走向老年。回忆连环画的发展历史,我感恩连环画,对《连环画报》表示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为更好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与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师结合问卷调查、实践探究与文献研究等,探析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明确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意义,探析构建生
《连环画报》创刊70周年了,我作为一个受它启蒙、培养的读者、作者、编者,和它有缘结交,是我终生的荣幸,也是它的最大受益者。  20世纪50年代,我订阅了《连环画报》,从中临摹了许多好作品,它成为我学画画的老师,我也因此走上了创作连环画的道路。而今我81岁,仍在创作连环画,《连环画报》使我成名,也使我继续受益。  我15岁时在《连环画报》1956年第19期上发表了油画《把木材运往建设工地》。17岁在
期刊
《连环画报》,一块新时代文藝大地上别样的园圃,70岁了!70年来,几代人热汗浇灌、犁痕蹄迹,使它花草芳馨、秀色迷人,经得住老中青辈辈读者的回顾流连。它是与时代同调的和美乐章,也是为历史助力的跳动节律!从20世纪50年代初,它就是我的老师,是教我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老师,尤其是作为一个热爱绘画的青年,它更是我学习连环画艺术的老师,陪伴指导我几十年,至今我愿回味它许多意味隽永的故事,我会怀念一个一个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