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就是用来表达爱的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妈妈很节省,攒了很多钱,却希望孩子能学会花钱,不要像自己一样只会存钱,不懂得享受。另一位妈妈非常喜欢花钱买喜欢的东西,却存不下钱,所以她希望孩子能养成存钱的好习惯。钱到底如何使用才好呢?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迷惑,也不知该如何教孩子。
  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我们该如何看待金钱。
  对钱有恐惧是父母匮乏的童年的折射
  我的一位朋友,十几岁时和奶奶聊天,说起未来的梦想,奶奶忽然打断他:想那么远干嘛?长大了先给爸妈买个大房子吧,你看家里的房子多破啊……朋友当时非常震惊,他以前从不觉得自己家房子破,也不觉得家里穷,生活苦。但是从那之后,他对金钱有了一种恐惧和饥渴。长大后,他努力赚钱,帮父母买了大房子,但是对于钱的匮乏感和恐惧却很难消失。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对于钱的恐惧。富裕的家庭,父母也会对孩子有一种担心,怕孩子乱花钱,甚至对孩子哭穷。中国人经历了几辈子的贫穷,那个匮乏感是祖传的。
  所谓富足,社会化概念是金钱数量,但是本质上来讲,你不觉得缺就是富足,同理,你有再多的钱,如果感到缺,就是匮乏。
  生命本身是没有匮乏感的。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讲,家只有九平米,他也觉得很大,直到有一天别人告诉他,这个房子太小了……孩子也没有卑微感,因为他们没有比较心。一个亿万富翁的孩子出生了,一个贫穷之家的孩子出生了,他们的哭声和笑容一样自然,小婴儿不会觉得自己在穷人家就更苦,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富人家就更有优越感。直到社会的眼光渗进来,这个孩子才开始有分别心。
  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幸福,首先尽量不要把对金钱的恐惧和匮乏感传递给孩子。我们不必去批判恐惧,只需要对恐惧有觉知,不选择用恐惧的思维思考就可以了。
  要让孩子有主权感是金钱教育的第一步
  一个妈妈说,儿子自幼儿园开始去超市总是乱花钱,买一堆零食回家却不吃,于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每个月给孩子一百块钱,怎么花都行,但是花完就不给了。第一个月,儿子三天就花完了,后来跟她要钱买酸奶,她就没有同意。经过这次事件,她再给儿子钱,儿子都不舍得花了。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一个月给孩子一次钱有点不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每天或者每两天给一次钱比较合适。然而妈妈有一点做法很好,就是说话算话,并且尊重了孩子的主权,也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金钱有主权感,意思就是:我拥有钱。这是金钱教育最基本的一点。
  如果孩子对钱有主权感,他就能够自由去体验钱。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主权感,压岁钱都收上来,零花钱也全凭心情给,孩子没有稳定的对金钱的主权,那么他对金钱的概念也就发展不起来。
  很多人对金钱没概念,月光族,一个月五千也月光,一个月两万也月光,上大学之后也不知道怎么用钱,因为他对钱没有概念。
  生活中很多夫妻为了钱吵架,两个人的钱存在一起,却为怎么花而争吵,很可能是小时候没有体验过钱,长大之后,两个人都想体验对于钱的主权感。
  钱可以用来表达爱,也可以用来表达恶
  金钱是流动的,从本质上讲,我们对金钱并不能够拥有,只能使用。如同你在河里洗澡,你能说你拥有这条河吗?能说你拥有身边的水吗?不能,它每刻都在流动,金钱也是。不论是存起来,还是花掉,钱只在你使用的那一刻是属于你的,同时,钱是用来爱的,自爱,爱人。
  社会上流行的对于钱的感觉,常常和爱无关。比如用钱代表身份,给一个生命贴标签,将人分为富人和穷人,突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这不是爱。比如把金钱当作成功,用来代表个人价值,这也不是爱。因为恐惧,争夺和占有金钱,坑蒙拐骗、剥削人、压榨人,那就更不是爱了。凡是处于这三种对金钱的态度当中,都不能因为金钱而快乐,只会因金钱而害怕,害怕别人跟自己争。
  所以,你用钱去爱,它就可以变成爱,它也可以体现爱。你用钱去做恶,花钱雇人杀人、行贿、诈骗,它就可以很恶。金钱什么都不是,全在你怎么看它。
  我们给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好,这个是自爱。我们用钱去体谅别人,帮助别人,支持别人,这是用钱来爱人。
  如果你存了很多钱,并且愿意为自己或者爱的人把存的钱付出来表达爱意,那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同样,平时花小钱钱买礼物犒赏自己,对朋友表达心意,那也很好。
  重要的是,用钱来表达爱。
其他文献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上班族妈妈这边困得眼都睁不开了,强搂着娃儿午睡,卧倒在床,拍了又拍,哄了又哄,可是娃儿睁着大眼,精神着不肯睡!一个劲儿要起来,还伸出小手拉拉妈妈耳朵,抠抠妈妈鼻子,戳戳妈妈脸蛋……装睡?不理?盼着娃一会儿自己就睡过去了?哪有那么好糊弄的,一会儿玩厌了,妈妈还不动,娃儿就该哭了。  这大概是很多家里每天都会上演的拉锯战,想想就抓狂有没有!咋办呢?  别着急啊,听听资深幼儿园老师的
期刊
看得出,张同学的人缘挺好。一般情况下,这种学生不太会被小混混盯上。一是他会处理人际关系,当然也就搞得定小混混,二是他朋友多,小混混也不愿意找硬柿子捏。  还有,张同学虽然没有被小混混盯上过,但对这种事也早就心里有底。我问了张同学的妈妈,原来早先人家就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张妈妈说,江湖多风雨,得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看新闻时,有报道校园暴力的,张妈妈就告诉儿子,行走江湖,得学会观察,从细微处看这个
期刊
开读者座谈会,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孩子不知道感恩怎么办?爹娘千辛万苦拉巴孩子,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们有感激之情,让人崩溃啊!  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家长带孩子到穷人家去,让孩子看人家悲催的生活,孩子看完表示:哇,人家那么惨,活得还那么好!这种鸡血虽然不会维持很久,但是确实说明一个道理:活得好不好,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能否感谢自己的所有。  的确,懂得感恩,不仅会让一个人有
期刊
有时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看起来与自己的未来毫不相关,而且似乎没有什么用处。毕竟,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与当一名护士有什么关系呢?假如你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为什么需要记住恺撒大帝的著名演说呢?  这些都是不错的问题。知道八大行星或者莎士比亚的确不会帮助你成为一名护士或者工程师,但能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跟别人相处融洽,并且对自己更充满信心。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将对你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让我们拿一分钟来
期刊
过程重于结果  蒲知临在11岁那年成为北京某小学五年级的“学霸”。到纽约曼哈顿333学校上学的第二天,他在数学课上很快地说出了“51/3+91/3”的结果,全班20多名歪果仁一齐发出了惊讶的轻呼。  “这个班大约有25名学生,他们算术很差,算一个1/2+1/4花了两分钟。”这是美国小学留给蒲知临的第一印象。在陌生的学校里,他最初的自信来源于数学。他熟练地运用各种运算公式,别人在纸上写了半天的计算题
期刊
表妹失恋,我急吼吼打电话给小姨,叮嘱她:一、别训孩子,正难过呢,需要安慰。二、想难过就让她难过一会儿,先别急着讲道理。三、别让她觉得失恋是因为自己不好。小姨那边答:“没训她,放心吧。”我这才安下心。  如此重视小朋友的失恋,皆因为发小的中学失恋事件。  我的好朋友阿君第一次失恋是在高二。那天整个年级都在疯传一件大事,“阿君的父母和男孩的父母被班主任叫到学校了!”据说男孩在老师面前被父亲扇了耳光,阿
期刊
乖乖女升入中学后,我家就开始硝烟不断了。以下场景,估计您家也经历过,或正经历着。  晚上闺女在家学习,眼看着她低下了头,背弯成了弓。得保护视力啊!我赶紧提醒她:头抬高一点,一尺一寸一拳。她给我一白眼。把我喜的啊,没跟我翻脸,竟然!第二次看见她头低下去时,我又兴冲冲去提醒。她怒声喊:“成天说,烦不烦啊!”“砰”一声把房门关上了。  烦?我这说的难道就不烦?谁让你自己不改呢,我这不也是为了你好吗?一小
期刊
有次和妈妈一起逛书店,顺手拿起《30分老妈》,我想如果作者的妈妈有30分,那我妈一定只有3分而已。  小学时记不住我读几年级。妈妈被同事问起“你女儿读几年级了”,就马上转过脸问我 “几年级来着” ?初中时我们相处时间甚少,爸爸在国外,妈妈经常出差,我经常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在外面吃完饭才回家。中考的早上,妈妈给我做了早饭,我一边吃,她一边说,“啊,家里真是什么都没有,米是借的,鸡蛋也是对门儿阿姨给的。
期刊
孩子好奇发问,爸爸理当耐心回答  树叶为什么天热时是绿的,天冷了又变红?下雨是天在哭吗?天的眼泪在哪里存着?自行车的链条为什么弯成那样了还不折?  儿子虫虫两岁多时,每天都会甩给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当我回答了树叶会从绿转红,是因为树叶里的叶绿素减少而糖分增加,从而形成了花青素,使得叶子的颜色加深,成为一种鲜艳的红色时,虫虫立马追问:为什么有些叶子还没红,黄着就落了?花青素是什么?跟咱家的味素
期刊
我们学校也有“那种”学生,往好听里说是带头大哥,往难听里说就是小混混。他们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在耍混上找着了。  竟然还有对他们很艳羡的。我一个同班同学A认识了一个小混混,认为找到了“靠山”,成天吹嘘他的“靠山”有多牛,仿佛他整个生命已被“靠山”吞噬。他是在以这种方式刷存在感吧。  一天,A心情不好,一副见人就干上一架的样子。偏偏B同学没眼色,还非要跟他挑逗一番。这下A可找到显摆显摆“靠山”威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