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简介:《吃粽子的时光》和《那盏煤油灯》选自谭旭东的儿童散文集《乌石塘的孩子》,这两篇散文回忆童年过端午节、吃粽子的美好时光,也回忆了童年乡村点着煤油灯生活、读书的日子,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给读者温馨、温暖的感受。
吃粽子的时光
我一直忘不了小时候在故乡的端午节和赛龙船。
我的老家在湘南山区的安仁县,地处五岭和罗霄山脉交界。老家山多水多,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老家有一条河,叫永乐江。它和资江都发源于五岭的北麓,是湘南水系中重要的一支。永乐河从资兴市出发,经过永兴、安仁、攸县和衡东等县,然后流入洣水,再汇入湘江。因此,永乐江也算是湘江重要支流之一,不过,因为老家在地理上并不闻名,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永乐河水流量很大,河面很宽,每年端午节,沿岸县乡都会举办龙船比赛。而且赛龙船已经变成家乡的一个传统民间集会,所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在永乐河的两岸,人山人海,各种货物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也都在这里展销,近处远处的乡亲都会来看赛龙船,同时,也来逛集市,姑娘小伙们还来交朋友,享受初夏的阳光和细雨。
记得上小学时,每到端午节,学校就会放假,因为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比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亲戚朋友之间还会互相送粽子、送鸡蛋,表达对节日的祝福。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给长辈送粽子的同时,还会送上两斤鲜肥的猪肉。我们家,每一个端午节之前,妈妈都会买一些大大的青竹叶,提前在水里泡着,并准备一些上好的糯米、红豆、红枣和红糖,等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开始包红豆或红枣馅的粽子,蒸熟了送人。到了端午节那天,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餐桌边,喝着雄黄酒,吃着煮鸡蛋和甜甜的粽子,同时,妈妈还会准备一些黄瓜、李子等,也会炒一些南瓜子和花生米,让我们大饱口福。我们家和外婆家在同一个村,离得很近,所以有时候还会和外公外婆、姨妈她们一起过端午节。那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但我们总会把每一个节日过得非常隆重。
當然,端午节这一天,妈妈也会让我们去十里外的永乐河边看赛龙船。吃过早餐或中餐后,妈妈会拿出一个小布袋子,让姐姐带上几个鸡蛋、几个粽子,然后让她领着我们兄弟仨步行去看赛龙船。龙船比赛非常激烈,通常是河的两岸的安平和平背两个乡组队比赛,两边的乡亲都会自发地组织一个擂鼓队和啦啦队,为比赛的选手助威。有时,两岸的妇女还会自发地组织歌舞队,进行表演。参加龙船比赛的选手,都是自愿报名的,一般都是壮汉子,有时侯比赛的选手里也会出现女性,不过,一定是膀大腰粗、力气很大的也很争强好胜的女人。当然,如果那一次比赛的选手里出现了女人,现场就更加热闹了,擂鼓队的人好像恨不得把鼓擂破,啦啦队更愿意使出劲来加油了。
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去看龙船,并不是真的喜欢看比赛,其实都是因为爱热闹。比赛结果如何,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天,有很多人都能聚在一起,都能够大声地吆喝,都能够大声地呐喊,都能够到处奔跑,而且还能够品尝到妈妈准备的鸡蛋和瓜果。
上小学时,因为没有功课压力,所以每一个端午节我们都能够去看赛龙船。但自从上了初中后,就没有时间去看赛龙船了,因为学校不放假,到了周末,我们也常常被老师安排做课外补习。端午节的粽子也不是在家里吃了,而是妈妈送到学校里来,有时候因为妈妈也忙,所以到了端午节后,才能品尝到妈妈包的粽子。
后来,到了北方上大学、工作,更没有机会看赛龙船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还保留着,不过,超市里的粽子哪里比得上妈妈包的红枣、红豆和红糖馅的粽子香呀!
怀念童年的端午节,怀念故乡的赛龙船,也怀念和妈妈一起吃粽子的时光!
那盏煤油灯
读小学时,村里还没有电灯,晚上,要点煤油灯。
记得那时候,我特爱看小人书。晚上,在煤油灯底下入神地看,等到小人书读完,鼻孔里都有黑色的煤烟。但我丝毫不觉得难受,也没感觉到煤烟的刺鼻,只是沉浸在书香里,仿佛小人书就是一切。
读中学时,学校里已经有了电灯,但晚自习经常会停电,因此,我们读书、写作业,很多时候也是在煤油灯底下。那时,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准备一盏煤油灯,放在教室后架子上,停电了,就各自端到课桌上点亮,然后读书、自习……煤油灯一直陪伴到我高中毕业。
煤油灯很简单,供销社的店子里有专门卖煤油灯的,但来自村子的孩子一般用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用一个墨水瓶做的,有的是一个其他的玻璃瓶做的。在空瓶子里灌上煤油,再盖上铁盖子。当然,盖子上要戳一个孔,用一根小布条或一条细棉绳穿进去,它的大部分被瓶子里的煤油泡着,我们点亮它露在瓶盖上的那一小头,就是一盏亮亮的煤油灯。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在煤油灯下拉家常,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在煤油灯下炖汤,在煤油灯下给孩子洗澡,在煤油灯下准备年夜饭……煤油灯点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点亮了孩子们的梦。
小时候,在煤油灯下,我常常想:什么时候能用上电灯呢?什么时候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呢?做赤脚医生的妈妈知道我的想法,就对我说:“孩子,好好读书吧。不然,你只能永远在山村里生活。”妈妈的话,我记在心里。我知道,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来说,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走出山村,才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后来,村里安装了电灯,家家户户不再用煤油灯了。因为家里也盖了新房子,老屋拆了,煤油灯也不见了。但我一直记得小时候点过的那一盏盏煤油灯。
煤油灯,照亮了我的童年,点亮了一个山村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摘自《乌石塘的孩子》 黑龙江少儿出版社)
作者简介:谭旭东,湖南安仁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和儿童阅读专家。出版诗歌、散文、童话和寓言等80多部,译著60多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0部。创作获得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中国童书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等奖项。理论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名家推荐:谭旭东的散文有大爱,给人以春阳般融融暖意。只有心中盛满阳光的人,才能带给人温暖的感觉,才能写出温暖的文字。“文学就是把现实用修辞的方式讲述出来,它没有掩盖真相,但给人以美好,引人向善,给人以理想和希望。”谭旭东的这句话,亲切、自然、有力量,正如他的文字,安静、不喧闹、润物细无声。只要人心美好,世界就会美好。这两篇散文有这样的吸引力。
—— 张旭燕(《学习方法报》小语版主编、童话作家)
吃粽子的时光
我一直忘不了小时候在故乡的端午节和赛龙船。
我的老家在湘南山区的安仁县,地处五岭和罗霄山脉交界。老家山多水多,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老家有一条河,叫永乐江。它和资江都发源于五岭的北麓,是湘南水系中重要的一支。永乐河从资兴市出发,经过永兴、安仁、攸县和衡东等县,然后流入洣水,再汇入湘江。因此,永乐江也算是湘江重要支流之一,不过,因为老家在地理上并不闻名,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永乐河水流量很大,河面很宽,每年端午节,沿岸县乡都会举办龙船比赛。而且赛龙船已经变成家乡的一个传统民间集会,所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在永乐河的两岸,人山人海,各种货物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也都在这里展销,近处远处的乡亲都会来看赛龙船,同时,也来逛集市,姑娘小伙们还来交朋友,享受初夏的阳光和细雨。
记得上小学时,每到端午节,学校就会放假,因为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比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亲戚朋友之间还会互相送粽子、送鸡蛋,表达对节日的祝福。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给长辈送粽子的同时,还会送上两斤鲜肥的猪肉。我们家,每一个端午节之前,妈妈都会买一些大大的青竹叶,提前在水里泡着,并准备一些上好的糯米、红豆、红枣和红糖,等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开始包红豆或红枣馅的粽子,蒸熟了送人。到了端午节那天,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餐桌边,喝着雄黄酒,吃着煮鸡蛋和甜甜的粽子,同时,妈妈还会准备一些黄瓜、李子等,也会炒一些南瓜子和花生米,让我们大饱口福。我们家和外婆家在同一个村,离得很近,所以有时候还会和外公外婆、姨妈她们一起过端午节。那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但我们总会把每一个节日过得非常隆重。
當然,端午节这一天,妈妈也会让我们去十里外的永乐河边看赛龙船。吃过早餐或中餐后,妈妈会拿出一个小布袋子,让姐姐带上几个鸡蛋、几个粽子,然后让她领着我们兄弟仨步行去看赛龙船。龙船比赛非常激烈,通常是河的两岸的安平和平背两个乡组队比赛,两边的乡亲都会自发地组织一个擂鼓队和啦啦队,为比赛的选手助威。有时,两岸的妇女还会自发地组织歌舞队,进行表演。参加龙船比赛的选手,都是自愿报名的,一般都是壮汉子,有时侯比赛的选手里也会出现女性,不过,一定是膀大腰粗、力气很大的也很争强好胜的女人。当然,如果那一次比赛的选手里出现了女人,现场就更加热闹了,擂鼓队的人好像恨不得把鼓擂破,啦啦队更愿意使出劲来加油了。
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去看龙船,并不是真的喜欢看比赛,其实都是因为爱热闹。比赛结果如何,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天,有很多人都能聚在一起,都能够大声地吆喝,都能够大声地呐喊,都能够到处奔跑,而且还能够品尝到妈妈准备的鸡蛋和瓜果。
上小学时,因为没有功课压力,所以每一个端午节我们都能够去看赛龙船。但自从上了初中后,就没有时间去看赛龙船了,因为学校不放假,到了周末,我们也常常被老师安排做课外补习。端午节的粽子也不是在家里吃了,而是妈妈送到学校里来,有时候因为妈妈也忙,所以到了端午节后,才能品尝到妈妈包的粽子。
后来,到了北方上大学、工作,更没有机会看赛龙船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还保留着,不过,超市里的粽子哪里比得上妈妈包的红枣、红豆和红糖馅的粽子香呀!
怀念童年的端午节,怀念故乡的赛龙船,也怀念和妈妈一起吃粽子的时光!
那盏煤油灯
读小学时,村里还没有电灯,晚上,要点煤油灯。
记得那时候,我特爱看小人书。晚上,在煤油灯底下入神地看,等到小人书读完,鼻孔里都有黑色的煤烟。但我丝毫不觉得难受,也没感觉到煤烟的刺鼻,只是沉浸在书香里,仿佛小人书就是一切。
读中学时,学校里已经有了电灯,但晚自习经常会停电,因此,我们读书、写作业,很多时候也是在煤油灯底下。那时,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准备一盏煤油灯,放在教室后架子上,停电了,就各自端到课桌上点亮,然后读书、自习……煤油灯一直陪伴到我高中毕业。
煤油灯很简单,供销社的店子里有专门卖煤油灯的,但来自村子的孩子一般用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用一个墨水瓶做的,有的是一个其他的玻璃瓶做的。在空瓶子里灌上煤油,再盖上铁盖子。当然,盖子上要戳一个孔,用一根小布条或一条细棉绳穿进去,它的大部分被瓶子里的煤油泡着,我们点亮它露在瓶盖上的那一小头,就是一盏亮亮的煤油灯。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在煤油灯下拉家常,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在煤油灯下炖汤,在煤油灯下给孩子洗澡,在煤油灯下准备年夜饭……煤油灯点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点亮了孩子们的梦。
小时候,在煤油灯下,我常常想:什么时候能用上电灯呢?什么时候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呢?做赤脚医生的妈妈知道我的想法,就对我说:“孩子,好好读书吧。不然,你只能永远在山村里生活。”妈妈的话,我记在心里。我知道,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来说,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走出山村,才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后来,村里安装了电灯,家家户户不再用煤油灯了。因为家里也盖了新房子,老屋拆了,煤油灯也不见了。但我一直记得小时候点过的那一盏盏煤油灯。
煤油灯,照亮了我的童年,点亮了一个山村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摘自《乌石塘的孩子》 黑龙江少儿出版社)
作者简介:谭旭东,湖南安仁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和儿童阅读专家。出版诗歌、散文、童话和寓言等80多部,译著60多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0部。创作获得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中国童书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等奖项。理论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名家推荐:谭旭东的散文有大爱,给人以春阳般融融暖意。只有心中盛满阳光的人,才能带给人温暖的感觉,才能写出温暖的文字。“文学就是把现实用修辞的方式讲述出来,它没有掩盖真相,但给人以美好,引人向善,给人以理想和希望。”谭旭东的这句话,亲切、自然、有力量,正如他的文字,安静、不喧闹、润物细无声。只要人心美好,世界就会美好。这两篇散文有这样的吸引力。
—— 张旭燕(《学习方法报》小语版主编、童话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