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论述雪松的生长习性和生产上常用的繁育技术,旨在为园林生产和城市绿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雪松;习性;繁殖;技术
1.雪松习性
1. 雪松又名宝塔松,喜马拉雅松,原产印度、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西部,分布于海拔1200--3000米处,最适生1800--2600米。雪松寿命较长,原产地可达600--700年,树高可达70米,胸径3--4米,干形通直,少翘裂,有芳香,能耐久,树姿雄伟苍翠,与南洋杉、日本金松同为世界著名三大珍贵观赏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1. 雪松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广,从亚热带到寒带南部都能生长,在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的长江中上游一带,生长较好。雪松在汉中西部宁强县中性微酸性土壤上长势良好。雪松耐寒能力较强,2008年宁强县最低温度达-11.3℃,未出现冻害现象,但对湿热气候适应较差,往往生长不良。雪松为阳性树种,在幼龄阶段能耐一定的蔽荫,大树则要求较充足的光照,否则生长不良。雪松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适应瘠薄多石砾土地,但怕水,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过高和不透水的地方,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雪松抗风力较弱,抗烟害能力较差,对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比较敏感,在嫩叶展开期如空气湿度高,嫩叶易受二氧化硫危害,遇害时嫩叶迅速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2.雪松芽苗移栽
雪松一般采用实生幼树移栽。根据我县多年总结出的经验:一般在小苗期种植时生长缓慢,高度达到3米后生长较为迅速,一年能长1—2米。为扩大种源、满足市场需要,这里介绍一种移苗新技术——芽苗移栽。
2. 建筑温床
选择地势稍高、背风向阳的沙壤土建筑温床,床宽1米,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温床高出地面30--40厘米,床面中间稍高,四周可用砖砌,内铺纯净细砂。温床上面撑竹弓覆盖农用塑料薄膜。
2. 种子处理
雪松种子空粒较多,需进行选种,用水选将空粒去除,播种前用冷水浸种2天,再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
2.3 适用播种
温床播种的播期略早于直播田。一般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播种。播前温床用水浇透,而后将种子均匀地播于砂上,务必将种子的大头向上,播后盖1.5--2厘米厚的砂子。每平方米播50克种子。温床内经常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30°C以内,天气转暖温度过高时,需及时将塑料薄膜揭开,并喷水保湿。
2.4 芽苗移栽
根据我县经验,移栽的适宜季节是在11月底至翌年吐芽前。种子约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土。4月中、下旬苗木真叶全部展开,这时苗高4--7厘米,主根长4--8厘米,侧根尚未生出或刚开始生长,应及时将这样的芽苗移某至大田或容器中。移栽时,将芽苗从砂床轻轻挖出,放在预先装有清水的盛苗器内。
2.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掌握以下要点:(1)移栽床上需搭盖1米高的荫棚。晴天早盖晚揭,8月中、下旬拆除。(2)苗床土壤水分不宜过多,切忌积水,雨季需及时排水。(3)防止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及立枯病的危害。(4)常给苗床松土除草。
3.雪松播种育苗
雪松历来用扦插育苗,成活率低。近两年来,一些单位采用播种育苗,取得了一些经验,重点是做到以下几点:
3. 圃地選择
雪松苗木怕旱怕涝,因而苗圃地要选建在排灌便利、土壤微酸、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方。切忌在多年的菜地、老圃地上育苗。
3. 细致整地
圃地在翻耕时应施足饼肥或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如用良田育苗的,每亩还要加施钙镁磷肥50千克;在最后一次耕耙前,每亩撒施硫酸亚铁10-15千克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做成高床,步道低于床面20厘米(避免苗床积水),床面要整细,平整一致;筑好的床面再铺上一层3-5厘米厚的不带病菌、比较肥沃、疏松并经过筛的生黄土。
3.3 精心播种
种子播前要经过浸种催芽,一般用45-50°C温水浸种24小时,后用0.2%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播种,切忌带湿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分”前进行,宜早不宜迟,以条播为好,行距10-15厘米,株距4-5厘米;种子宜平放在播种沟,每亩播种量8-10千克,播后用黄心土覆上0.5-1厘米厚。
3.4 苗床覆盖
做好播种后苗床覆盖,这是雪松育苗成功的关键措施。播种后不仅要盖土,而且还要上一层薄薄的稻草,再用喷水壶将水洒在稻草上面保持床面湿润,当出苗70%以上时揭去覆草,为防止刚出土的幼苗遭雨淋而损失,还应在覆草后立即搭设矮层薄膜棚,并管好棚内温度,棚内温度保持在15-20°C,要保持通风;遇外界气温在20°C以上的晴天,白天可揭开薄膜,晚上盖好。待幼苗长出真叶时拆除矮棚,再搭高架荫棚。
作者简介
王焕义(1962-),男,宁强县林业工作站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林业资源调查工作。
燕成荣(1968-),女,宁强县林业工作站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林业资源调查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林业工作站)
关键词:雪松;习性;繁殖;技术
1.雪松习性
1. 雪松又名宝塔松,喜马拉雅松,原产印度、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西部,分布于海拔1200--3000米处,最适生1800--2600米。雪松寿命较长,原产地可达600--700年,树高可达70米,胸径3--4米,干形通直,少翘裂,有芳香,能耐久,树姿雄伟苍翠,与南洋杉、日本金松同为世界著名三大珍贵观赏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1. 雪松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广,从亚热带到寒带南部都能生长,在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的长江中上游一带,生长较好。雪松在汉中西部宁强县中性微酸性土壤上长势良好。雪松耐寒能力较强,2008年宁强县最低温度达-11.3℃,未出现冻害现象,但对湿热气候适应较差,往往生长不良。雪松为阳性树种,在幼龄阶段能耐一定的蔽荫,大树则要求较充足的光照,否则生长不良。雪松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适应瘠薄多石砾土地,但怕水,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过高和不透水的地方,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雪松抗风力较弱,抗烟害能力较差,对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比较敏感,在嫩叶展开期如空气湿度高,嫩叶易受二氧化硫危害,遇害时嫩叶迅速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2.雪松芽苗移栽
雪松一般采用实生幼树移栽。根据我县多年总结出的经验:一般在小苗期种植时生长缓慢,高度达到3米后生长较为迅速,一年能长1—2米。为扩大种源、满足市场需要,这里介绍一种移苗新技术——芽苗移栽。
2. 建筑温床
选择地势稍高、背风向阳的沙壤土建筑温床,床宽1米,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温床高出地面30--40厘米,床面中间稍高,四周可用砖砌,内铺纯净细砂。温床上面撑竹弓覆盖农用塑料薄膜。
2. 种子处理
雪松种子空粒较多,需进行选种,用水选将空粒去除,播种前用冷水浸种2天,再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
2.3 适用播种
温床播种的播期略早于直播田。一般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播种。播前温床用水浇透,而后将种子均匀地播于砂上,务必将种子的大头向上,播后盖1.5--2厘米厚的砂子。每平方米播50克种子。温床内经常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30°C以内,天气转暖温度过高时,需及时将塑料薄膜揭开,并喷水保湿。
2.4 芽苗移栽
根据我县经验,移栽的适宜季节是在11月底至翌年吐芽前。种子约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土。4月中、下旬苗木真叶全部展开,这时苗高4--7厘米,主根长4--8厘米,侧根尚未生出或刚开始生长,应及时将这样的芽苗移某至大田或容器中。移栽时,将芽苗从砂床轻轻挖出,放在预先装有清水的盛苗器内。
2.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掌握以下要点:(1)移栽床上需搭盖1米高的荫棚。晴天早盖晚揭,8月中、下旬拆除。(2)苗床土壤水分不宜过多,切忌积水,雨季需及时排水。(3)防止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及立枯病的危害。(4)常给苗床松土除草。
3.雪松播种育苗
雪松历来用扦插育苗,成活率低。近两年来,一些单位采用播种育苗,取得了一些经验,重点是做到以下几点:
3. 圃地選择
雪松苗木怕旱怕涝,因而苗圃地要选建在排灌便利、土壤微酸、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方。切忌在多年的菜地、老圃地上育苗。
3. 细致整地
圃地在翻耕时应施足饼肥或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如用良田育苗的,每亩还要加施钙镁磷肥50千克;在最后一次耕耙前,每亩撒施硫酸亚铁10-15千克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做成高床,步道低于床面20厘米(避免苗床积水),床面要整细,平整一致;筑好的床面再铺上一层3-5厘米厚的不带病菌、比较肥沃、疏松并经过筛的生黄土。
3.3 精心播种
种子播前要经过浸种催芽,一般用45-50°C温水浸种24小时,后用0.2%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播种,切忌带湿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分”前进行,宜早不宜迟,以条播为好,行距10-15厘米,株距4-5厘米;种子宜平放在播种沟,每亩播种量8-10千克,播后用黄心土覆上0.5-1厘米厚。
3.4 苗床覆盖
做好播种后苗床覆盖,这是雪松育苗成功的关键措施。播种后不仅要盖土,而且还要上一层薄薄的稻草,再用喷水壶将水洒在稻草上面保持床面湿润,当出苗70%以上时揭去覆草,为防止刚出土的幼苗遭雨淋而损失,还应在覆草后立即搭设矮层薄膜棚,并管好棚内温度,棚内温度保持在15-20°C,要保持通风;遇外界气温在20°C以上的晴天,白天可揭开薄膜,晚上盖好。待幼苗长出真叶时拆除矮棚,再搭高架荫棚。
作者简介
王焕义(1962-),男,宁强县林业工作站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林业资源调查工作。
燕成荣(1968-),女,宁强县林业工作站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林业资源调查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