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奈成了给猴子看的那只鸡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27315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结束那天,我感到无比轻松,不仅是因为高考结束,还有一种总算可以不被人关注,为自己而活的感觉。
  高一入学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校园里遇到心理老师张丽珊,我是该叫她老师还是叫妈?
  上了大学之后,和大学同学聊到了对教师子弟是什么印象?他们说,教师子弟给同学的感觉是有各种特权、飞扬跋扈……可是,为什么我当时却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人发现呢?就像所有的八卦事件,在人群中都传播得超级快。面对高中同学的追问,我要么躲闪,要么默认,一直没有趾高气扬的感觉。
  记得那还是周一早上第一节课,春末夏初的时节,潮湿又冰冷。任课老师与我妈妈关系很好,也算是我的一位阿姨。由于要准备会考,她上周四要求大家带另外一本教材。也许是中间隔的时间太久,很多同学都忘带了,我也是其中一员。
  不知是阴沉天气让人压抑还是老师对我们太失望,她毫无征兆地爆发了,她爆发的对象既不是全班同学,也不是没带书的人,而是——我。“郭子轩!你為什么不带?我强调了多少遍,为什么不把学习当回事?”窗外的乌云似乎飘到了我的头顶,飘进我的内心,惊讶过后是委屈,委屈过后是疑问,疑问过后便是爆发。“你给我出去!”我没有辩解和质疑,摔门离开了。
  之后,这位阿姨私下找到我说:“轩轩,咱们是自己人,你得挺我、支持我,我也得替你妈妈盯着你,犯了错误我得更加严厉,你明白我的苦心吗?”从小就听着妈妈讲人际关系的我心里明白,老师这样做的“好处多多”:一、子弟犯错与同学同罪,透着“大义灭亲”的正义感;二、可以向我老娘表明,我更关心你的孩子;三、子弟往往不会跟老师“逆反”,造成老师下不来台。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给猴子们看的那只鸡。为了不让老娘夹在中间为难,我都没有跟老娘提起过这件事。
  我的高中是市里数一数二的高中,高一入学我就胆战心惊,主要是因为我那并不突出的成绩。开学之初,我尽力维护和同学们一样的普通身份,却不想被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点破。那天他讲到职业生涯,讲到了学校老师的待遇,加了一句:“我说的这些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问问郭子轩,他妈妈也是咱学校老师。”
  在全班同学的惊呼声中,我长时间的苦心经营宣告破产,从那以后,我觉得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成绩上的压力更大了,还好妈妈从没有在这方面给我施加任何压力,即使是成绩不理想,哪怕是挂科,暴风骤雨的戏份在我家从没有上演。
  作为教师子弟,我最大的尴尬还出现在社团活动中,妈妈早在我两岁时就创办了心理健康使者团,社团的哥哥姐姐曾经偶尔接送我去幼儿园、学前班,我也曾和他们一起去做公益活动,成为社团的团长是我少年时最大的梦想。
  高一时,我如愿加入了心理健康使者团。可是妈妈明确告诉我,我不能当团长,无论能力如何,否则会丧失社团的公允性。不能当团长,我也曾很不服气,但已毕业的学长开导我,是否在社团中获得成长,与奉献有关,与职务无关。妈妈要求社团每个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产品,作为秘书处处长,我创办了与已毕业的学长交流的杂志《足迹》。
  按照顺序,我们是第三个发行印刷的杂志,前面还有两本其他部门的杂志,但由于他们的主编忙于出国考试,没有来校,截稿日期推迟,赞助商有些着急,于是,团长跟我商量《足迹》先发行,我们部的所有人开始加班加点。但同时,那两本杂志的同学却口出怨言,说我因为是老师的孩子,占用他们的发行时间和资金……
  我觉得很委屈,一边继续鼓励部员继续加班加点,一边向妈妈诉苦,她却云淡风轻地让我自己想办法解决。我请联系赞助商的同学站出来说明了情况,消除了误会。这是印象中,自己身份最尴尬的一次。同时我也明白,对于妈妈来说,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作为老师的公信力必将大打折扣。
  其实并不是所有教师子弟都像我这样,我的处境、性格和妈妈对我的教化决定了我处理问题的方式,虽然“很怂”,但是没有出现风波,而且跟同学们的关系始终友善。
  有一位比我小的学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父亲也是学校老师,一次午休时为了争篮球场,他对学长叫嚣“我在学校有人,动我一下试试”,结果被高年级学生暴打,他和他爸爸在瞬间被推上了学校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孩子不仅坑了爹,更坑了自己,一直是学生们的笑柄。
  当然也有更低调的人,跟我同届的一个同学,直到高二我才知道他的母亲在学校任教。而他为人谦和,成绩优秀,爱好广泛,在同学中口碑很好,即使有什么错误,大家也不会过多地议论他,我想这样才是一个高层次境界。
  再说回我,在高考结束的那天,我感到了无比轻松,不仅是因为高考的结束,还有一种总算可以不被人关注,为自己而活的感觉。相信妈妈也是松了一口气。虽然有种种压力,但总的来说,身为教师子女有利有弊。在校生活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老师也会费心督促学习。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现在我跟妈妈偶尔会想起那个时候的事情,相互调侃一下,即使到现在我也没想好是叫她老师还是叫妈妈,因为我好像根本就没遇到过她,遇到了也一低头躲过去……哈哈。
其他文献
“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时代正在抛弃你”之类的内容如今盛行朋友圈,一眼望去,我们的眼前充斥着各种“抛弃”体的段子,远到溥仪3岁登基、哪吒7岁闹海,近到同齡人的暴富故事,年轻人因为这些内容而感到恐慌和失落,仿佛平凡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老人与树 “抛弃” 是个残酷的词语,给年轻人一种莫名的恐慌和失落。这感觉就像是逢年过节遇见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一连串的咄咄逼
期刊
近年来,在国际学校读高中成为一股热潮,不少人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以避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轻松学习的教育理念、中英双语的融合培养是国际学校对外宣称的优势,然而,你千方百计避开高考去了国际学校,却依然要在那里吃苦,因为国际学校的压力可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轻。  苦练语言,死磕美国历史  因为国内家庭没有英语成长环境,很多学生转到国际学校之后,跟不上英语课堂,等待他们的是各种各样的英语班、
期刊
以前,我们无法想象离开GPS的生活会是怎样。手机导航、微信共享位置、寻找街头美食的地图等各种导航,因为每天都用,用着用着就觉得像自家出品,其实GPS拥有纯正美国血统,而真正属于中国的导航,名叫北斗。  在海湾战争中,装载GPS武器的精确打击性能让世界震惊。GPS属于美国,过度依赖GPS必然会埋下隐患,比如GPS干扰、欺骗。1994年,我国就下定决心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虽然这些年
期刊
近日,一款由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古蜀萌娃”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这是继三星堆面具饼干、三星堆文创公仔“小青铜人”之后,三星堆博物馆再次推出的跨界融合文化创意产品。  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是世界知名的三星堆文化象征,而这款可爱的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让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古蜀萌娃”表情包共有16个,囊括了最常用的聊天表情和最典型的四川方言。青铜纵目面
期刊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奉行的教育原则。那么如何做到教育公平呢?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一些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 被两个事件改变的教育观  60多年前,一位黑人小姑娘的上学问题几经波折,最终使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作出判决,宣布“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违宪。  布朗案判决不仅以判例形式否定了学校种族隔离的合法性,还为取消种
期刊
高考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取得好成绩,不仅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还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考成绩将决定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而高考志愿的填报才是最终确定考生具体上哪所大学、学哪个专业的关键。志愿填得好,相当于考试成绩的又一次翻身仗,即便分数不过硬也可能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学一门理想的专业;志愿填不好,则极有可能阴沟里翻船,即便分数过硬,考生也有可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期刊
上学的时候,你身边有老师的孩子吗?你是怎样看待他的呢?是敬而远之觉得他可能是老师的眼线,还是羡慕嫉妒恨,觉得他有家人助力,不用擔心成绩不好?其实,老师的孩子真的是不好当,不信,来看看他们自己的感受吧。
期刊
那些他们在学生面前崩起的臉,憋住的笑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他们也是普通人,这份职业里也融入了真实的情感。  可能会很多人觉得父母当老师会受到很多优待,无可否认,整个高中 我的同桌都是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换来换去,有的时候心里觉得挺悲哀,因为永远不知道老师对你的微笑和喜爱,到底有几分是因为自己本身。  我从小到大是别的小朋友羡慕的对象,大家都说我妈脾气好,不拖堂,布置作业又少,有时候还自己
期刊
全校老师,包括看门老大爷,都是我爸的眼线,硬是扼杀了我所有的懵懂幻想,跟哪个男生多说一句话,我爸十分钟之后就知道。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不过不在一个学校。我高中在我爸的学校,是我们当地的一中。我爸是数学老师兼年级重点班班主任。  我读书的时候,每周各个班的老师轮流出周末练习卷作为作业,一般都很难。每次轮到我爸出卷子,我就随风潜入夜,偷卷细无声。有一次被我爸发现我半夜在书房,我急中生智一屁股坐到抄好
期刊
他们不是不爱我,而是太爱我,生怕我出一点差池。他们希望自己能替我擋掉所有不好的事情,让我提前绕过人生里所有的坑。但是怎么可能呢?  我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和英美文学。还有我舅舅是声乐专业的大学教授,副业是钢琴和古筝。懂我的苦楚吗?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懂。  我父母是典型的极度严格型家长,我家里就没有唱白脸的,两个都是黑脸,区别是一个是炫酷黑,一个是魔力黑。所以,从小我就压力山大,从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