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化学师范类专业环境化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长期授课实践,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新媒体扩展教师及学生知识面、实践新型授课方式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化学师范类专业环境化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长期授课实践,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新媒体扩展教师及学生知识面、实践新型授课方式方法、“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借助“一段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课程教学,探讨教学中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与参透数学思想的展延性问题,凸现深度教学的联系、问题引领、交流和互动以及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特征。
根据费马原理,采用逐个曲面成像法,推导出处于任意介质情况下薄透镜和厚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所得的主点和光焦度,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起点下的物距、像距,成像规律形式不同,以主点情况下为简;除空气中的薄透镜,光焦度并不完全由2个折射曲面的光焦度决定.
为了弄清砖夹-砖块夹持系统内部的传力机制及确定砖夹所能夹起的砖块数量,应用静力学平衡理论研究了受夹砖块在接触面上正压力和静滑动摩擦力的变化规律,获得了砖块在相互接触面上作用力的等效作用位置,并基于系统的极限平衡条件导出了砖夹所能夹起砖块的数量.结果表明,各砖块在接触面上的正压力相同但等效作用点不同,而静滑动摩擦力大小、方向和等效作用点都是变化的;受夹砖块系统的砖块在接触面上的静滑动摩擦力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正压力和静滑动摩擦力在各砖块接触面上的等效作用点则呈现出两边低中间高的分布规律;砖夹能夹起砖
为了对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对其进行研究,确定4个单因素变量的最佳提取条件.再根据单因素所得的最佳条件变量选定3个水平因素做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3D3,即料液比为1∶10、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45 min,提取速度60℃,此时的提取率为2.53%.该提取工艺简单、高效,对鱼腥草中总黄酮的提取与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阐明香榧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个不同香榧单株种实为试材,对其种实纵径、种实横径、种实侧径、种形指数、单种重、单核重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不同香榧单株的6个种实表型性状存在变异,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4.53%~12.3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香榧种实6个性状间的相关性不同并差异显著,种实横径与单种重、单核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5.0处,可以将14个单株香榧划分成4个类群.基于6个种实表型性状划分的4个组
为了研究白杨素衍生物对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体外培养获得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药物+谷氨酸组进行实验,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活性氧含量,An-nexinV/PI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药物浓度在2.5-10μmol/L时细胞生存较好,药物浓度为10μmol/L+谷氨酸浓度10mmol/L时,该组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活性氧含量低于模型组,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下降22.5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研究,对黑骨藤的化学成分、治疗作用及治疗机制进行了的综述,以期为黑骨藤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照正交试验L9(34),采用超声仪器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鸡椒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成分进行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提取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山鸡椒果实挥发油较佳的提取工艺为固液比为1∶5,提取时间90 min,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00 W.山鸡椒果实挥发油所含的主要成分有(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柠檬醛、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香叶酸、环氧芳樟醇、香樟醇和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2.2.2]
阐述了六点天蛾属的研究现状,介绍了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别方面的优势及重要作用.通过COI基因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六点天蛾属的17种及14个亚种进行基因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了其种间的遗传距离,明确六点天蛾属的种间关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分类学相比,COI基因可以作为六点天蛾属的物种鉴定依据且此方法更加快捷方便.
为提高澳洲淡水龙虾的食用营养价值,以水煮、清蒸、爆炒后的澳洲淡水龙虾为原料,采用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与分析虾肌肉的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水煮、清蒸、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