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U2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34-01
七号线联锁区CBI(联锁)故障中断时间较长,对乘客影響较大,容易构成事件苗头及以上事件的发生(事件苗头条件:正线行车(上、下行正线之一)中断20分钟以上;车站实际的停站并上客的客运列车行车间隔比正常行车间隔增加30分钟以上;客运列车实际单程运行时间比正常单程运行时间增加30分钟以上)。在安全提前下,为了减少故障对乘客出行的影响,根据线路及信号特点对终点站联锁故障处置方案进行研究优化。
一、既有方案
既有方案采用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按照信号联锁故障情况下降级组织“判断—控车—找车—摆车—锁岔—发令—办手续(排路)—降速—控间隔”的流程进行处理。
(一)广州南联锁区
广州南~谢村上、下行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广州南钩锁W1605道岔在反位、W1601道岔在定位,手摇W1607道岔,办理列车在广州南上行站前折返。
(二)大学城南联锁区
员岗~大学城南上、下行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大学城南钩锁W2402、W2405、W2404道岔在定位,钩锁W2403道岔在反位、手摇W2401道岔,大学城南采用站后调车方式办理折返。
二、优化方案
不采用电话联系法,以小交路+单线双向运行(拉风箱)的方式组织行车。
(一)广州南联锁区
小交路:大学城南~钟村/谢村下行。
单线双向运行:初期为石壁~谢村上行,待广州南W1601、W1607道岔钩锁到定位后,单线双向运行区域扩大到广州南~谢村上行。
(二)大学城南联锁区
小交路:广州南~板桥下行。
单线双方向运行:板桥~大学城南上行(W2402道岔钩锁到定位)。
二、既有方案和优化方案对比
(一)处理效率
1.广州南联锁区故障
(1)既有方案
a.按照理想场景,故障发生时,列车均在站台停稳,无需车站调车方式组织列车进站(摆车时间为0),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29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最大行车间隔为石壁下行开出到石壁上行停稳时间=石壁~广州南上/下行运行时间+广州南上行停站时间+车站准备进路时间
石壁~广州南上、下行区间运行时=2*区间长度/25km/h=2*1.1km25km/h=2*0.045H=2*159秒=318秒
广州南上行停站时间:60秒
车站准备进路时间(W1607需人工摇动改变位置):300秒
最大行车间隔318+60+300=678秒(约11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计算:
站间电话联系法区域上线列数:受最大行车间隔11分钟影响,故障区域最大上线列车为2;
正常区域执行钟村~大学城南小交路运行,列车可以在钟村进行折返;正常区域上线列数=周期/间隔=43分钟/5分30秒=8列;
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2+8=10列。
(2)优化方案(2017年2月16日广州南联锁区CBI故障演练时间节点)
a.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14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单线双方向运行:广州南~谢村上行=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2*3.028km/55km/h+3*60=396s+180s=576s(约10分钟)
2017年2月16日实作演练行车间隔:11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数
广州南~谢村上行单线双方向上线1列
大学城南~谢村下行小交路上线列数=周期/间隔=47分/5分30秒=9列
故障期间上线列数=1+9=10列。
2.大学城南联锁区
(1)既有方案(2016年12月23日大学城南联锁区CBI故障时间节点)
a.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37分钟。(实际演练时,第一列车动车时间为43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最大行车间隔为板桥~大学城南区间运行时间(长大区间)=长度/速度=3.7km/20km/h=11.1分(约11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
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周期/最大行车间隔=68分/11分=6列
(2)优化方案(与2016年12月23日大学城南联锁区CBI故障同一场景)
a.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14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板桥~大学城南上行单线双方向运行间隔:2*3.7km/50km/h+大学城南上行停站时间=10.8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
板桥~大学城南上行单线双方向运行上线1列;
广州南~板桥下行小交路上线列数=周期/间隔=41分钟/5.5分=8列
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1+8=9列
3.总结
经过理论计算及演练实测数据,优化方案广州南联锁区故障最早动车时间为14分钟,单线双方向运行行车间隔10分钟;大学城南联锁区最早动车为14分钟,单线双方向运行行车间隔11分钟,相比既有方案广州南联锁区故障最早动车时间为29分钟,最大行车间隔11分钟;大学城南联锁区故障最早动车时间37分钟,行车间隔11分钟。七号线一期终点站联锁区故障采用优化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故障对乘客出行造成的影响和避免事件苗头的发生。
(二)安全
1.既有方案
(1)广州南联锁区故障,需要钩锁W1601在定位、钩锁W1605在反位,其中W1607道岔在行车组织中还要频繁的人工摇动钩锁;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需要站与站之间通过电话确认进行接发列车。
(2)大学城南联锁区故障,需要钩锁W2402、W2404、W2403道岔,其中W2401道岔在组织调车方式办理折返时需要频繁的人工摇动钩锁;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同样需要站与站之间通过电话确认进行接发列车。
2.优化方案
(1)广州南联锁区CBI故障,只需钩锁W1601、W1607道岔在定位(无需摇动,运营期间道岔已经在定位),故障期间组织列车运行,不需再对其他道岔进行人工来回摇动;故障区域只留一列车单线双方先运行,不存在冲突的风险。
(2)大学城南联锁区CBI故障,需要钩锁W2402道岔,故障期间组织列车运行,不需再对其他道岔进行人工来回摇动;故障区域只留一列车单线双方线运行,不存在冲突的风险。
3.结论
故障发生后,从道岔钩锁数量、是否需要手摇道岔、人工操作的频繁度及组织列车运行的情况看,既有方案不论从效率还是安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优化方案在钩锁道岔数量较少、不需人工摇动道岔、钩锁只需一次无需频繁操作,行车组织方面故障区域只留1列车单线双向运行,不存在冲突的风险。因此优化在效率及安全性上均更佳。
参考文献
[1] 李芳.計算机联锁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
[2] 刘浩江.地铁运营中的行车调度调整策略.都市快轨交通.2011.
七号线联锁区CBI(联锁)故障中断时间较长,对乘客影響较大,容易构成事件苗头及以上事件的发生(事件苗头条件:正线行车(上、下行正线之一)中断20分钟以上;车站实际的停站并上客的客运列车行车间隔比正常行车间隔增加30分钟以上;客运列车实际单程运行时间比正常单程运行时间增加30分钟以上)。在安全提前下,为了减少故障对乘客出行的影响,根据线路及信号特点对终点站联锁故障处置方案进行研究优化。
一、既有方案
既有方案采用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按照信号联锁故障情况下降级组织“判断—控车—找车—摆车—锁岔—发令—办手续(排路)—降速—控间隔”的流程进行处理。
(一)广州南联锁区
广州南~谢村上、下行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广州南钩锁W1605道岔在反位、W1601道岔在定位,手摇W1607道岔,办理列车在广州南上行站前折返。
(二)大学城南联锁区
员岗~大学城南上、下行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大学城南钩锁W2402、W2405、W2404道岔在定位,钩锁W2403道岔在反位、手摇W2401道岔,大学城南采用站后调车方式办理折返。
二、优化方案
不采用电话联系法,以小交路+单线双向运行(拉风箱)的方式组织行车。
(一)广州南联锁区
小交路:大学城南~钟村/谢村下行。
单线双向运行:初期为石壁~谢村上行,待广州南W1601、W1607道岔钩锁到定位后,单线双向运行区域扩大到广州南~谢村上行。
(二)大学城南联锁区
小交路:广州南~板桥下行。
单线双方向运行:板桥~大学城南上行(W2402道岔钩锁到定位)。
二、既有方案和优化方案对比
(一)处理效率
1.广州南联锁区故障
(1)既有方案
a.按照理想场景,故障发生时,列车均在站台停稳,无需车站调车方式组织列车进站(摆车时间为0),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29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最大行车间隔为石壁下行开出到石壁上行停稳时间=石壁~广州南上/下行运行时间+广州南上行停站时间+车站准备进路时间
石壁~广州南上、下行区间运行时=2*区间长度/25km/h=2*1.1km25km/h=2*0.045H=2*159秒=318秒
广州南上行停站时间:60秒
车站准备进路时间(W1607需人工摇动改变位置):300秒
最大行车间隔318+60+300=678秒(约11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计算:
站间电话联系法区域上线列数:受最大行车间隔11分钟影响,故障区域最大上线列车为2;
正常区域执行钟村~大学城南小交路运行,列车可以在钟村进行折返;正常区域上线列数=周期/间隔=43分钟/5分30秒=8列;
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2+8=10列。
(2)优化方案(2017年2月16日广州南联锁区CBI故障演练时间节点)
a.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14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单线双方向运行:广州南~谢村上行=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2*3.028km/55km/h+3*60=396s+180s=576s(约10分钟)
2017年2月16日实作演练行车间隔:11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数
广州南~谢村上行单线双方向上线1列
大学城南~谢村下行小交路上线列数=周期/间隔=47分/5分30秒=9列
故障期间上线列数=1+9=10列。
2.大学城南联锁区
(1)既有方案(2016年12月23日大学城南联锁区CBI故障时间节点)
a.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37分钟。(实际演练时,第一列车动车时间为43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最大行车间隔为板桥~大学城南区间运行时间(长大区间)=长度/速度=3.7km/20km/h=11.1分(约11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
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周期/最大行车间隔=68分/11分=6列
(2)优化方案(与2016年12月23日大学城南联锁区CBI故障同一场景)
a.故障区域第一列车最早动车时间为故障发生后14分钟。
b.最大行车间隔
板桥~大学城南上行单线双方向运行间隔:2*3.7km/50km/h+大学城南上行停站时间=10.8分钟
c.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
板桥~大学城南上行单线双方向运行上线1列;
广州南~板桥下行小交路上线列数=周期/间隔=41分钟/5.5分=8列
故障期间上线列车数=1+8=9列
3.总结
经过理论计算及演练实测数据,优化方案广州南联锁区故障最早动车时间为14分钟,单线双方向运行行车间隔10分钟;大学城南联锁区最早动车为14分钟,单线双方向运行行车间隔11分钟,相比既有方案广州南联锁区故障最早动车时间为29分钟,最大行车间隔11分钟;大学城南联锁区故障最早动车时间37分钟,行车间隔11分钟。七号线一期终点站联锁区故障采用优化方案,可以大大降低故障对乘客出行造成的影响和避免事件苗头的发生。
(二)安全
1.既有方案
(1)广州南联锁区故障,需要钩锁W1601在定位、钩锁W1605在反位,其中W1607道岔在行车组织中还要频繁的人工摇动钩锁;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需要站与站之间通过电话确认进行接发列车。
(2)大学城南联锁区故障,需要钩锁W2402、W2404、W2403道岔,其中W2401道岔在组织调车方式办理折返时需要频繁的人工摇动钩锁;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同样需要站与站之间通过电话确认进行接发列车。
2.优化方案
(1)广州南联锁区CBI故障,只需钩锁W1601、W1607道岔在定位(无需摇动,运营期间道岔已经在定位),故障期间组织列车运行,不需再对其他道岔进行人工来回摇动;故障区域只留一列车单线双方先运行,不存在冲突的风险。
(2)大学城南联锁区CBI故障,需要钩锁W2402道岔,故障期间组织列车运行,不需再对其他道岔进行人工来回摇动;故障区域只留一列车单线双方线运行,不存在冲突的风险。
3.结论
故障发生后,从道岔钩锁数量、是否需要手摇道岔、人工操作的频繁度及组织列车运行的情况看,既有方案不论从效率还是安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优化方案在钩锁道岔数量较少、不需人工摇动道岔、钩锁只需一次无需频繁操作,行车组织方面故障区域只留1列车单线双向运行,不存在冲突的风险。因此优化在效率及安全性上均更佳。
参考文献
[1] 李芳.計算机联锁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
[2] 刘浩江.地铁运营中的行车调度调整策略.都市快轨交通.2011.